无创机械通气治疗6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过程的临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6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科学护理施救前提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左心衰竭,总体好转率为90.6%。结论:增强护患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合理使用呼吸机是提高无创通气治疗左心衰竭效果的重要环节。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急性左心衰竭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危急重症,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施救,常危急患者生命安全。自2006年开始始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措施,现对2006年~2010年间6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做以下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2010年5年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岁以上的左心衰竭患者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60~86岁,平均69岁。患者入院已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率35~44次/min,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咯粉红色泡沫样痰。7例患者入院时出现肺水肿症状,4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3例患者伴有前壁心肌梗死。1.2 治疗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参数设置为吸气相压力IPAP 8~1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相压力PEEP 4~6 cm H2O,频率l6~20次/min。同时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数值。1.3 统计学方法: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毕业论文 2 结果  经常规治疗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后,老年左心衰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明显改善,治疗2 h、4 h后各项监测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平均心率由治疗前的148.6次,降为4 h后的78.5次,平均呼吸频率由治疗前的38.4次,降为4 h后的24.1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68.0%升高至4 h后的93.0%,动脉血氧分压由治疗前的6.1 kPa升高至4 h后的9.8 kPa,二氧化碳分压也明显降低。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4 h后精神状态好转,紫绀消失。无创正压通知辅助呼吸治疗4 h后,10例患者紫绀现象无明显改善,呼吸体位改变不明显,改为气管插管,其中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与2例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左心衰竭总体好转率为90.6%。表1 66例心衰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同时段的监测指标对比情况()阶段 作文 /zuowen/。

心率(次/min)。

论文网。

呼吸频率(次/min)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SatO2(%)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PaO2(kPa) 代写论文。

PaCO2(kPa) 代写论文。

治疗前 论文代写。

148.6±35.1 论文网。

38.4±3.8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68.0±12.4 代写论文。

6.1±1.3 6.7±2.4 毕业论文。

治疗2h后 作文 /zuowen/。

96.9±29.4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7.6±4.3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89.0±9.0。

作文 /zuowen/。

9.7±1.8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5.8±1.6 毕业论文。

治疗4h后。

毕业论文。

78.5±24.7。

论文网。

24.1±4.9。

作文 /zuowen/。

93.0±5.9 论文网。

9.8±0.9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5.5±0.8 作文 /zuowen/ 3 临床护理措施   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左心衰竭较之有创通气,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为将无创通气的优点发挥极致,关键在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正确把握上机指征并熟练地进行呼吸机操作和参数调整是确保无创通气成功的前提。以科学的护理方法,并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的质量和效率。3.1 通气前病情确认和健康教育: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必须考虑患者的病情,具备意识清醒、咳嗽反射强、具备自我排痰能力、肺内感染轻、常规吸氧和药物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的左心衰竭患者可考虑无创通气治疗[1]。同时,有必要向患者及家属对呼吸机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获取患者的配合。引导患者呼吸机呼气和吸气,逐步做到与呼吸机的节奏相一致。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作用便是消除患者呼吸机的恐惧感,消除紧张情绪,减少心肌耗氧量。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面部轮廓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确保面罩与皮肤的贴合,避免通气中的漏气。3.2 通气中的观察与护理:①生命体征的监测:机械通气过程中,应专人守护,密切监测并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据此调节呼吸机的参数。在通气初期,由于使用的是正压通气,回心静脉血量减少,血压会呈下降状态,心率不会立即下降,不要因此手忙脚乱。轻中度左心衰竭患者正压通气10~20 min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值会开始趋于好转;②病情观察:除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外,通气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意识、痰的颜色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自主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通气过程中要始终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通气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如意识不清、紫绀加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形,或者是对合并呼吸衰竭、濒临心跳骤停或心肺复苏患者,不应继续机械通气,而要及早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以保证确切通气疗效[2];③血气分析监测:机械通气治疗中要定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血氧浓度分析,以调整通气量和氧气浓度。通气压力过高,患者易烦躁并易出现气压伤,压力低,容易造成低氧血症,治疗效果不佳。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每2小时给予沐舒坦与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确保气道的湿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④脱机护理:当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减慢,SatO2稳定在90%以上,血氧分压PaO2高于9 kPa,PaCO2低于5 kPa时,可暂停使用呼吸机,给予鼻导管给氧4~6 L/min[3]。待病情平稳后,方可撤离呼吸机。撤机后引导患者做潮式呼吸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做呼吸肌的功能恢复性训练。

论文网 3.3 基础护理与并发症的防治:通气治疗过程中,要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肺水肿患者应采取端坐位,重症心力衰竭,颈动脉搏动不明显者宜取平卧位,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勤翻身,预防压疮。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引导,并调整设置呼吸机参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①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通气过程中过多讲话与活动,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对低氧血症患者,可在通气间歇期间吸入高浓度氧纠正;②避免过高的通气压力,压力过高可导致胸膜腔内压增高明显,增加张力性气胸的发生几率,同时,较高的吸气压力可使气道内压力进入胃肠,可致腹胀。通气中,可根据患者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情况从低到高调整参数,也可引导患者用鼻呼吸,避免张口吞入大量气体;③注意做好面罩、连接管道的消毒及维持气道的湿化,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4 小结  急性左心衰竭是是心内科常见危急重症,无创正压通气是在无气管插管下保留自主呼吸的救治方法,其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观察与呼吸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增强护患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测与血气分析、合理使用呼吸机是提高无创通气治疗左心衰竭效果的重要环节。 论文网 5 参考文献[1] 薛 琳,赵 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度左心衰竭1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115.[2] 程丽娟,王招娣.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护理[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4):88.[3] 徐月莲.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5):8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