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与我应对策略研究

今年以来,台湾当局开始着手进行“组织改造”,2月份通过“‘行政院’组织法修正草案”,拟将“侨委会”并入“外交部”,组成“外交部”或“外交侨务部”,增设1名由“总统”聘任的“特任副部长”,主管侨务工作。预计今年底完成“立法”后,如果进展顺利的话,2011年台湾外交侨务部”将正式运作。台湾当局拟将“侨委会”并入“外交部”的举动,已在海外侨社引起强烈反响,其发展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后续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一、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的背景分析。

其实,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的想法早就有之。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为了实施“台独”政策,陈水扁当局就曾提出裁并侨委会”议案,后因岛内人士不满和海外侨胞的强烈反对,裁并侨委会”议案才被暂时搁置下来。

马英九上台执政以后,深感台湾外交”存在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丑闻不断的“金钱外交”、 “烽火外交”风波的负面影响,引发岛内民众怨声载道,各种批评之音不绝于耳,使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失尽“脸面”,加之两岸关系逐步好转,已经走上正常化,马英九觉得台湾外交”已别无它路,于是提出了“活路外交”、“外交休兵”构想。

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虽然对其拓展实质“外交”,最大限度发挥“民间外交”效率,提升“国际活动空间”有利,但有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需要。马英九上台执政后,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为了发展岛内经济,扭转台湾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台湾“国际活动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从事“过境外交”也深感力不从心。为了减少两岸的“外交”摩擦与直接对抗,为台湾发展争取时间,台湾当局改变了传统思维模式,拟透过整合侨务与“外交”资源,拓展“民间外交”、“政党外交”、“全民外交”渠道,以低调、务实、灵活的方式,实现台湾外交”正常化。与此同时,可以实现侨务、“外交”及两岸事务均由“总统”统筹安排,有利于强化马英九的执政权威,实现内外政策的联动效应,提高行政效率,以把握发展对外关系的主动权。

其次,在于落实“活路外交”、“外交休兵”理念。在岛内竞选期间和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马英九都一再强调遵守“九二共识”,表示在其任内将采取“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裁并台湾侨委会”,名义上是为了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台湾侨委会”预算每年为13亿新台币,“外交部”预算每年为300——400亿新台币),更好地服务“大侨社”和海外侨胞,实现“全民外交”的发展需要,但实际上是台湾行政当局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脱台湾外交”困境,实践和落实马英九“活路外交”、“外交休兵”理念的具体化,其政治意图十分明确。据台湾“驻美代表”袁健生透露:台湾“整合‘外交’与侨务工作管道,好让侨胞能更直接透过侨务系统,帮助‘中华民国’的外交工作”,这才是根本目的。

第三,促进资源有效整合,突破“外交”困境。目前,与台湾有正式“建交”关系的国家只有23个,主要集中在加勒比海、中南美洲等一些岛屿国家,拥有的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外依赖性强,国际影响力有限,对台湾开展务实“外交”,拓展“国际活动空间”没有多大的帮助。这些国家也很会“见风使舵”,立场时常摆摇不定,企图在大陆和台湾两边都捞足好处,迫使台湾大把地“花钱”,但得到的效果却相当有限。为此,台湾当局决定整合侨务和“外交”资源,期待通过“民主外交”、“经贸外交”、 “全民外交”等多元“外交”策略,全面拓展对外关系,突破“国际空间”凼境,争取在侨务与“外交”互动发展中,能够以“民间外交”渠道扩大“国际活动空间”,得到更多的实在利益。

二、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的做法及其影响。

目前台湾当局实施的瘦身改革,拟将37个“部会”整并3个、减少10个,即将“原能会”并入“国科会”、“研考会”并入“经建会”直接成立“国家发展委员会”, “体委会”并入“教育部”,最终形成13“部”(“内政部”、“财政部”、“国防部”、“经济部”、“教育部”、“文化部”、“交通及建设部”、“外交部”(或“外交侨务部”)、“农业部”、“环境资源部”、 “卫生及社会福利部”、“劳动部”及“法务部”)、8“会”(“国家科学委员会”、 “国家发展委员会”、“海洋委员会”、“客委会”、“原民会”、“退辅会”、“金管会”及“陆委会”)和3个独立机关(“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中选会”及“公平会”)和一“行”(“中央银行”)的行政架构体系。这次自上而下、精心策划的“组织改造”,台湾当局已经过多次酝酿,改革矛头并不直接针对具体、特定的对象,而是要对台湾现行的行政体系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这么说,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已是水到渠成,是环境要求与大势所趋,估计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比较少,成功概率相当大。

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后,未来的“外交”定位可能发生变化,将着力实现侨务与“外交”互通,“民间外交”、“政党外交”等多种渠道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以下的一些新特点,将对我开展侨务对台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隐蔽性更强:长期以来,台湾侨委会”的功能,主要是宣传中华文化,起到沟通与联系海外侨胞的“桥梁”作用。但台湾侨委会”工作范围很广,涉及领域包括华文教育、外侨投资和保护华侨合法侨益等诸多方面。台湾侨委会”并入“外交部”后,台湾当局外交”的隐蔽性就更强。一方面,台湾当局可以借助“侨委会”的联系网络体系,利用海外侨胞力量,大力开展“民间外交”、“全民外交”活动;兄一方面,有利于强化海外侨胞台湾认同意识,提升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实现“外交”与侨务工作的双赢发展

二是欺骗性更大。据台湾侨委会”统计:到2007年底,台湾海外侨胞有178万人。由于长期的历史渊源关系,台湾侨胞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其中有相当部分属于留学生和在外投资设厂的台湾商人。 “侨委会”并入“外交部”后,不但能够扩大台湾外交”的海外民众基础,而且一些“外交”活动不宜做、不能做、不好做的事,可以通过侨务工作手段,利用海外侨胞关系为其服务,既有利于台湾拓展。

“国际活动空间”,又能够博得世界人民的同情,达到事半功倍、一箭双睢的效果。

三是灵活性更高如果“外交”与侨务实现合并,那么,台湾相当部分的“外交”属性工作,就可以透过民间渠道,交给侨务部门去做,可以达至伸缩有度,更具空间性、弹性化。因此,台湾当局能够以发挥侨力、“凝聚侨心”为幌子,而行支持、协助和推动台湾当。

局加入各种国际组织之实。当前,台湾当局优先考虑重返“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卫生组织”,希望海外侨胞能够“在国际社会中为台湾发声”,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四是空间性更宽,“侨委会”隶属于台湾行政当局,但因其定位比较“平民化”,官方背景和政治色彩都比较淡,对外活动空间大,各种接触可谓是无孔不入,甚至可以直接面对底层的海外侨胞,在海外建立许多关系网,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台湾侨委会”负责人常年在海外穿梭,直接面对侨务工作“一线”的行事作风,比较容易得到海外侨胞的认可,对强化侨务文宣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华文教育,凝聚海外侨胞的共识与认同都有积极的作用。

2008年以来,台湾当局对外活动日益频繁,但其尽量保持行事低调,避免直接刺激大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马英九出访中南美洲,来回均在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过境”,采取不办侨宴、不安排侨胞大规模接机、不安排媒体公开采访的“新三不”政策,有利于修补过去8年来的台美关系。今年2月底,在新加坡政府的邀请下,透过“外交系统”的安排,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希望通过“政党外交”与“民间外交”等途径,突破台湾当局的“外交”困境,为其重返国际组织,签定区域性经济合作协议,避免被边缘化奠定基础。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台湾“政党外交”会较快增加,发挥作用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估计。

三、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的应对策略。

当前,两岸关系已经发生积极变化,各种有利因素正在加快形成,这种良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两岸同胞倍加珍惜。对台湾裁并侨委会”的做法,我们应冷静观察,科学预测,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把握好两岸侨务发展的主动权。

一是深入分析,沉着应对。要加强研究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的目的及其动机,及时把握拟裁并侨委会”的发展动态,岛内民众的反映,尤其是海外侨界的态度转变,做到知此知彼,防患于未然。当前,应从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大局出发,珍惜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积极主动地作为;但也要警惕台湾当局利用“民问外交”、 “政党外交”和“侨务外交”等多元途径,搞“全民外交”以及所谓的“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均等外交”等分裂活动,达到最终“去中国化”目的;或是刻意接受海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不断地阐述、解释台湾当局的政策主张,以保护其海外利益,提升台湾国际形象的“外交”软策略。如果是出现类似的情况和问题,我们都应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避免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给西方国家从中渔利。

二是加强联系,增进共识。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举动,牵动着侨社神经,遭到了岛内外侨界的普遍反对。台湾侨委会”负责人吴英毅在“立法院”咨询时认为: “侨委会”整并案只是获得极少数侨民支持, “如果能再提升(‘侨委会’)变成侨务部更好”,“侨务部是最适合‘侨委会’改变现状的第一选择”。“‘侨委会’是一座庙,支持‘中华民国’的侨民就像庙里的钟,管它庙大庙小,重点是要钟能敲得响,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到侨民的最大利益。”2008年11月,在台北市召开的“侨务存续与国家发展”座谈会上,台湾“华侨协会总会”、 “华侨救国联合总会”以及海外侨界代表均踊跃发言,对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均表示强烈抗议,建议台湾当局重新慎重考虑合并“侨委会”之事。当前,两岸侨务交流渠道已经打通,相互交往日益增多,共识不断增强。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引导台湾侨界以两岸发展大局为重,为两岸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崛起贡献力量。

三是未雨绸缪,调整思路,当前,在海外侨胞的强烈反对下,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势必要做许多安抚以及深入、细致的释疑解惑工作,看来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需要有一个比较长过程,在此期间也不排除会出现反复。两岸和平统一事关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是直接触及两岸关系核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最为敏感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我们应积极评估台湾当局裁并侨委会”的利弊影响,深入剖析由此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要急于做出表态,而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以及两岸关系新的发展变化,及时梳理、准确定位、合理调整侨务对台工作思路,争取能够更大作为,积极促进两岸侨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发展,齐心协力保护两岸同胞的海外合法权益,不断地提升侨务工作影响力。

四是分清情况。适度让利,随着两岸关系积极发展台湾同胞“要生存、要发展、要走出去”的愿望十分强烈,迫切需要两岸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协商妥善地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空间”问题。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前提,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进行。但也应分清情况,根据轻重缓急,有区别地对待。其中,对台湾当局参与不涉及、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活动,我们应积极支持,根据需要和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台湾同胞的基本愿望;对台湾当局参与涉及国家主权的国际活动,如果是遵循国际组织规则,并以适当身份参与,我们可以适度让利,以展现大陆的最大善意与最真诚意,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基础。但如果台湾当局超过了底限,搞所谓的“去中国化”活动,我们则应坚决反对、及时制止,避免使台湾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和复杂化。

五是抓住重点,争取主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有大批的留学生、技术移民和家属移居海外台湾海外移民急剧增加,已遍及世界各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台湾对外投资迅速发展,当前儿乎每个台湾家庭都有侨属关系。虽然台胞海外区域分布呈扩大化趋势,但仍然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地,这些地方也成了“台独”理论的“大本营”。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大陆新华侨华人迅速增加,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和直接“三通”加快发展,为两岸海外侨社合作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台湾海外侨胞的政治倾向有了较大转变,希望两岸能够和平、和谐地发展,共享中华民族福祉。因此,应加强与海外台胞的交流合作联系,在共同发展中增进互信与共识,进一步做好海外亲台侨团和人士的转化、分化、团结和争取工作,合理地挖掘和利用侨力资源,通过“岛外”影响“岛内”,使侨务对台工作更好地服务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