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打开文本图片集。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幻想干一番事业。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这部小说,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一下。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原来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马克·吐温生写了大量的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的现象和人性的丑恶,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幽默和讽刺是他的作品的最大特点。

[创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期。庞大的、机器轰鸣的工厂的出现,集体化的大生产组合以及人们的进取精神,促使了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以往平静而又没有多少竞争的年代里蔚然成风的礼貌行为和道德涵养准则,逐渐失去了栖身之地。特别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它像种催化剂,在摧毁了奴隶制的同时,也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崩溃过程,把年轻人推人向传统宣战的潮流,使他们体内潜藏已久的被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去摧毁那个不合时宜的社会。

马克·吐温就是在这个大历史背景下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浓缩进了这部小说,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时代元素,使它脱离了一般庸俗的童年回忆格调,充满了时代的活力。

[艺术特色]。

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它通过汤姆生活中的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階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斯堡小镇,但该小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汤姆·索亚历险记》既是部小说,又是一部成功的写景抒情散文。此外,这部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简洁。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的自然结合也是这部小说的动人之处,幽默的元素也时常显现在其中。

[作品影响]。

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该书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这“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这个顽童的角色,在世界各国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曾多次被搬上银幕。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