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小农民全文免费读【中国“最聪明的农民”:妻子和他打了10年“机器人战争”】

吴玉禄,北京通州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最聪明的农民”,共发明35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说会道,会做家务,会接待客人,会拉车,会爬墙,会陪主人买菜。

先后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巴西等80多个国家的记者采访过他,中科院多次邀请他去参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

就在吴玉禄风风光光的同时,他的妻子董淑艳却顶着烈日在田里辛勤劳动,外人并不知道,董淑艳曾坚决反对丈夫捣鼓机器人,夫妻间爆发了长达十几年的“机器人战争”……      “丑八怪”做媒,美丽女孩情定“懒汉”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吴玉禄在北京市通州区马家务村就是个“名人”,那时候出名不是因为机器人,而是因为他“懒”,整天躲在家里捣鼓一堆废铁废钢,别人田里的粮食能收800斤,他家里的庄稼因没人打理最多收300斤,300斤还被他卖了拿去买稀奇古怪的“破烂”。

1986年,吴玉禄时年24岁,父母到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他就在那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董淑艳

董淑艳个子高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是四邻八村出了名的美女。

第一次见面,董淑艳吴玉禄黑黑的,个子不高,只打量了几眼扭头就走了,吴玉禄却对董淑艳念念不忘。

几天后,董淑艳正在家里“纳纱”(类似刺绣),吴玉禄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拎着一个奇怪的东西,红着脸说:“天太闷,我造了个小东西,给你解解热。

”小东西的样子很滑稽,几块铁皮包着一根塑料杆,远看像个人样,近看像个丑八怪

丑八怪手里拿着一把大扇子,吴玉禄将两根线头一接,扇子竟摇了起来,吹来阵阵凉风。

董淑艳一看乐坏了,她问吴玉禄:“是你做的?”吴玉禄点点头:“我叫它‘丑八怪’,小机器人,不过它不是智能的,以后我一定造个智能机器人给你,让它给你洗衣做饭。

董淑艳觉得吴玉禄挺能干的,心里不由地对他添了几分好感。

相处久了,董淑艳慢慢知道了埋藏在吴玉禄心里的那个梦想。

从小,吴玉禄就对机械方面感兴趣,虽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但他第一次听人说“机器人”这个词后,就去买来小电机、齿轮、皮带,经过半年的试验,终于在1978年夏天,造出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只走了两步路就倒下了,但吴玉禄却高兴坏了,他为机器人取名“吴老大”,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

“我的梦想就是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

”说这话的时候,吴玉禄语气坚定,他对梦想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董淑艳,1986年冬,两人举行了婚礼。

结婚后,吴玉禄董淑艳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一家四口的生计仅靠几亩薄田维持。

吴玉禄仍如痴如醉地研究他的机器人,专门在家里隔出一间屋子作“机器人实验室”,柴米油盐的事从来不问。

1990年9月的一天,家里仅剩下50元给孩子买奶粉的钱。

吴玉禄不知情,拿这钱去买了一件高档玩具车,他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的机器人,需要玩具上的小电机。

董淑艳知道后,气得大哭起来,她冲进丈夫的“研究室”,拿起铁锤子拼命地砸了起来:“孩子眼看着就大了,吃饭、上学,哪样不要花钱?你整天捣鼓那堆破铜烂铁,哪里有个男人的样!”吴玉禄拦在妻子面前:“别砸了,我知道是我不好,要不你打我一顿,就是别砸它!”最后夫妻俩达成协议:白天他到村办企业干活,晚上和下班后的时间归他自由支配。

达成协议之后,吴玉禄白天拼命工作,下班回来后一头钻进他的“实验室”。

吴老三”终于诞生了,不仅可以走路,而且还能抬手,吴玉禄给它戴上了墨镜,炫耀地把它带到妻子面前,当时董淑艳正在做饭,哪有闲功夫看它表演。

吴玉禄嚷嚷着一定要妻子看,董淑艳一气之下把“吴老三”踢翻了:“你不吃饭孩子还等着吃饭。

吴玉禄生气了,闷着头不说话。

董淑艳一看又不忍心,放下手中的活说:“好,我看我看,你快叫它表演吧!”吴玉禄一听乐了,忙操作着“吴老三”表演走路、抬手等动作。

看着丈夫像个孩子一样开怀大笑,董淑艳觉得自己累点也值得。

“超级保姆”献殷勤,“七星瓢虫”专司保卫老婆      1999年6月19日,董淑艳正在田里做活,村主任急冲冲地跑来对她说:“你快回去看看,你家着火了。

”原来吴玉禄经常半夜起来做机器人,出门时忘了关调压器,电压增高造成短路,引发了火灾。

董淑艳跑到家时,几间瓦房都已烧起来,给孩子报名的几千块学费也葬身火海。

董淑艳丈夫说:“既然你那么爱机器人,那你就跟机器人过吧!咱们离婚。

吴玉禄心里也不好受,向妻子保证:“以后,我一定好好过日子,绝对不再碰机器人

”   吴玉禄一天不碰机器人他就手痒。

他知道妻子心地善良,刀子嘴豆腐心,决定使出“苦肉计”。

一连几天,董淑艳去叫丈夫吃饭的时候,他都不吃,干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大儿子在一边对妈妈说:“爸肯定是想摆弄机器人,我看书上说,这样下去很可能得抑郁症。

”小儿子赶紧接腔说:“抑郁症发展到最后可就是精神病。

”儿子们的说辞都是吴玉禄事先教授好了的。

董淑艳听后,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有些松动。

吴玉禄便决定趁热打铁,必须让妻子爱上机器人

一天吃过午饭,董淑艳正准备收拾碗筷,吴玉禄对她说:“今天你歇一歇,我找人来帮你洗。

”不一会儿,从房间的角落里走出来一个机器人,停在董淑艳面前,两只黑笔画的眼睛直直地望着董淑艳

吴玉禄机器人下达指令说:“快去帮‘妈妈’洗碗。

机器人听后屁颠屁颠地往厨房走去。

不一会儿,厨房里传来“砰”的一声,好像是碗掉地的声音,董淑艳冲进厨房一看,机器人右手套着洗碗布,左手拿着碗,由于关节不够灵活,碗刚拿起来擦几下就掉地下去了。

董淑艳丈夫说:“你这不是帮我,立刻带着你的宝贝离开我的视线。

吴玉禄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但他不死心,几天后,又造出一个能爬墙的机器人,想讨妻子欢心,谁知,机器人造出来后“半身不遂”,走起路来歪歪倒倒,样子十分滑稽。

董淑艳看后大笑了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她知道丈夫的用心,此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丈夫自己捣鼓去。

2001年7月的一天,吴玉禄从外地回来。

董淑艳跟他说:“昨天晚上咱村上来小偷了。

吴玉禄听后心里不由地有些担心,他时常要到邻村去帮别人修农机,有时很晚才能回家,妻子一个人在家他实在不放心,能不能造一个“机器人保镖”呢?   说干就干。

几天后,董淑艳正在洗衣服,突然从丈夫的“实验室”里爬出一个桌子般大小的“七星瓢虫”,她吓得大叫一声,接连退后了好几步。

吴玉禄大笑着从屋内走了出来,说:“这是瓢虫保镖,要是小偷来了看见这么大的瓢虫,不吓得屁滚尿流才怪。

董淑艳疑惑地问道:“这能行吗?”“要不咱们试一试。

”   当天晚上10点多,村上人大多睡了,吴玉禄妻子带着他的“七星瓢虫保镖”潜伏在树丛里,这时,从 远处走来一个人,吴玉禄指挥“七星瓢虫”跟上去,来人见一个庞然大物朝他跑来,像是从恐怖电影里跑出来的怪物,吓得拔腿就跑。

从那以后,“瓢虫保镖”正式上岗,董淑艳也能睡踏实了。

有了妻子的支持,吴玉禄研究的劲头更足了。

2001年11月,吴玉禄正在研发他的“吴老十五”,他希望这款机器人能说话,能帮人倒茶、点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但在远程遥控和编程方面,吴玉禄怎么也攻克不了。

董淑艳丈夫出了个主意:“要不你去城里找专家问问。

吴玉禄不答应:“那多丢脸,再说专家哪有时间来教我这个农民

”见丈夫整天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唉声叹气,董淑艳待不下去了。

董淑艳来到北京找专家,专家见她一个农村妇女竟然打听这么高技术含量的问题,以为她是别人派来的“间谍”,差点让保安把她送到了派出所。

后来,董淑艳在一位大学生的帮助下找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老教授的家,老教授答应帮忙。

在老专家的帮助下,吴玉禄终于攻克了远程控制和编程这一关。

那天,吴玉禄妻子请到客厅,“吴老十五”走到董淑艳面前说:“你好!我是吴老十五,你需要抽烟吗?”说完,伸出了手点燃了打火机,接着又问:“你需要喝水吗?”又往董淑艳杯子里倒水。

董淑艳一脸惊叹地说:“咱家以后来人就有保姆了。

”   后来家里来客人了,董淑艳把“吴老十五”叫出来,给客人点烟、倒水,博得了一片掌声。

听着众人的赞美,董淑艳丈夫感到一丝骄傲。

小院里飞出“最牛农民”,我愿做你一生免费的机器人      2002年7月,北京电视台的《科技全方位》栏目找到吴玉禄

说要拍一拍他和他的机器人

原本他们打算做个短篇的报道,但电视台领导看后,决定拍一个长篇纪录片。

片子出来后,吴玉禄一下子火了,村里的人原本以后他只是瞎捣鼓,没想到真捣鼓出点名堂。

董淑艳也没想到,丈夫竟会出名。

2002年10月的一天,一位上海人不远千里赶到吴玉禄家,想买走他的“吴老十五”,给出的价钱也很高。

可这每一个机器人都是吴玉禄孩子,做父母的哪舍得卖自己的孩子

董淑艳知道丈夫的心思,她对来客说:“真对不起,这个东西咱们不卖。

”“是不是价钱低了,我们可以再商量。

董淑艳忙说不是钱的问题。

对方失望地离开了。

吴玉禄愧疚地看着妻子,眼圈都红了。

董淑艳笑着说:“他们叫我‘妈妈’,听习惯了,怕他们走了我会睡不踏实。

”   可丈夫研制机器人需要大笔的经费支持,孩子上学也需要钱,董淑艳只得一边种植庄稼,一边四处筹钱给丈夫做“研究”。

有朋友劝她说:“总这样往里投钱也不是办法,这个洞什么时候能填满,有人愿意买机器人你们就卖呗。

董淑艳不是没想过,可这一路走来,她能体会到丈夫机器人那种感情,只有面对机器人时,她才能看到一个神采奕奕的丈夫

吴玉禄没有辜负妻子的心意,一款能说话能拉车的“吴老二十五”出世了。

那天,吴玉禄妻子坐在一辆人力车上,对“吴老二十五”说:“拉你妈到城里蹈蹈,别给我丢脸。

”“吴老二十五”听话地拾起车把,拉着董淑艳朝城里奔去。

董淑艳坐着“吴老二十五”拉的人力车来到北京六环边上的一个菜市场,大伙第一回见到这么奇怪的东西,都争先恐后地围过来。

交警赶过来询问究竟,看到吴玉禄机器人后,竟也好奇地打量起来。

吴玉禄被大伙围着问这问那,他也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别人的问题。

这时,一位到此地旅游的外国女孩跑过来说了几句英语,表情特别激动。

一位在场的大学生翻译说:“她说你真了不起,想跟你合影。

吴玉禄妻子说:“你下来一会儿,让这位小姑娘上去照个相。

”接下来,好多年轻的女孩抢着跟吴玉禄照相,看着丈夫跟女孩们合影留念,忙前忙后,而自己被人群挤来挤去,董淑艳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董淑艳酸溜溜地说:“你出风头了,那么多小姑娘围着你。

吴玉禄笑着说:“他们只是喜欢我的机器人,你别瞎想。

”“谁瞎想了?”董淑艳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去。

吴玉禄讨好地说:“要不让‘吴最大’给你捶捶腿。

”“谁是‘吴最大’?”董淑艳问道。

吴玉禄笑着指指自己说:“我啊!我就是‘吴最大’。

”   2004年,在湖南卫视举办的《全国农民科技大赛》中,吴玉禄机器人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全国最聪明的农民之星”称号和1万元奖金。

这次比赛让吴玉禄名声大振,网友称他为中国最牛的“农民发明家”。

曾在一天之内,20个国家的媒体记者挤满了他家的小院,有外国记者为了早一点抢到新闻,提出给吴玉禄5000元采访费。

此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60多家电视台播出了对吴玉禄的专访,《纽约时报》、《费加罗报》载文称吴玉禄是“中国最聪明的农民”。

中科院也多次邀请吴玉禄去参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并愿意破格将他调入。

2004年年底的一天,一名韩国商人找到吴玉禄,自称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专程来邀请吴玉禄去他们公司工作,年薪100万。

晚上睡在床上,董淑艳推了推丈夫:“你说咱去不去?”吴玉禄摇摇头:“你没看电视上韩国人干什么都喜欢跪着,我怕我待不惯,还是咱小家好。

董淑艳知道丈夫是个自由惯了的人:“咱哪就不去,就守着这小院过一辈子。

”   见吴玉禄拒绝了这么多好单位的邀请,别人都说他傻。

每当这时,董淑艳都会为丈夫解释说:“他不傻,他心里装着天呢!”   在那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吴玉禄全心全意地研究起了机器人,短短几年时间,他共研发了34款不同功能的机器人

有的会爬墙、攀岩,有的会烧饭、拖地,有的会伴游、漫步……   2008年12月11日,北京零下好几度。

黑龙江一位高个子男人找到吴玉禄,请求他帮忙。

对方名叫王海,是个普通的职工,两年前父亲因中风瘫痪了,医生交代每一个小时必须翻一次身,王海的妻子只得辞职在家照顾公公,可一个女人力气毕竟有限,每次给老人翻身都要吃上不小的苦头。

王海恳求吴玉禄说:“拜托你,你能不能制造出一款帮人翻身的机器人

”说完,他掏出厚厚一沓钱:“这是我全部的积蓄,不够我再去借。

吴玉禄看了看妻子董淑艳说:“咱帮帮他吧!”吴玉禄答应了。

那天以后,吴玉禄吃住都在实验室,他决定制造一款高智能机器人,上大学的儿子负责编程,他负责硬件方面,妻子帮助他们打下手。

经过一家人三个月的辛苦研究,一款高智能的“翻身机器人”终于成形了。

吴玉禄表示等一切都成熟了,他一定亲自送去给老人试一试。

2009年2月13日,展示“神舟七号”实物的中国航天科技展在石家庄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吴玉禄带着他的机器人也参加了展会,出尽了风头,很多人表示愿意出高价买他的机器人,这触动了吴玉禄成立机器人开发公司的念头。

回到北京后,吴玉禄妻子和儿子商量,决定成立北京吴玉禄机器人发展有限公司,儿子负责软件开发。

公司于2009年4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

记者采访时,问董淑艳:“你最希望丈夫造出一款什么样的机器人送给你。

吴玉禄忙抢答说:“不用了,我就是她最好的‘机器人’,全年无休,一生免费。

董淑艳握着丈夫的手幸福地笑了,而她,将继续种她的田,帮丈夫一起努力实现他的梦……(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

)      编辑 夏 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