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发生与防控

摘要介绍了犊牛腹泻金秀县发病情况,分析了其发病症状病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为加快发展养牛生产提供参考。

关健词牛犊腹泻;病因;症状;预防   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1,2]。

由于治疗不当,常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将犊牛腹泻病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发病情况   犊牛腹泻金秀县发生历史较久,1997年在桐木镇发生以高温和拉稀为主的牛病,并开始流行。

2002年头排镇大小牛前后发病120头,死亡10头,死亡率8%,诊断为犊牛副伤寒病。

某牛场多年来,年年发生犊牛腹泻症。

2005年调查了6个牛群,产犊100头,发病43头,发病率43%,死亡5头,死亡率12%;确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少数犊牛因牛球虫引起。

2发病症状病因分析   2.1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性腹泻   2.1.1发病症状

发病较广,季节性明显,5~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畜为当年生牛犊。

病初精神尚可,食欲如常,主要拉灰白色、石灰水样、糊状或带有黏液的粪便,排烘频数,尾部粪染,少数拉污黑带绿色水样便,带血丝,农民称之为“奶泻”,一般无体温反应。

病重者,精神萎顿,喜卧,不能吃,皮肤弹性消失。

发病率30%~70%,死亡率6%左右,病程3~8d。

在6~8月产犊牛,因气候炎热,失水较多,呈中毒性腹泻者,很快死亡,有的突然死亡[3]。

一般性腹泻死亡多见于腹泻后期衰竭而死。

尸体消瘦,眼眶下陷,后腿、尾部粪染,真胃内有凝乳样物质并混有乳清,胃黏膜肿胀,有出血斑点,肠内有灰白或褐色黏液样内容物,有些肠道空虚。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切面多汁,胆囊内多充满深绿色胆汁。

2.1.2发病原因。

①在挤奶期间,犊牛拴系时间长,活动少,吃乳时间短,饿极饱饮,加之太阳曝晒,饮水不足,易引起发病

②早期所产犊牛(4~6月)发生腹泻较少,7~8月所产犊牛腹泻发生率高。

③病原菌感染,与挤奶挤奶员手接触乳头病原菌相互感染有关。

④先天不足弱犊,容易发病死亡

⑤与犊牛缺少食盐及其他常量、微量元素有关。

2.2犊牛副伤寒   金秀县犊牛副伤寒流行区,由于多年预防注射,已得到有效制止,该病与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在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上均不同,病畜发病明显,体温40~41℃,脉搏、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初期有咳嗽、结膜浆液性炎、充血,有些流出脓性分泌物。

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喜饮,犊牛吃奶时好时坏,排出灰黄色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

后期食欲废绝,瘦弱,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衰竭而死[4]。

成年牛有些无症状突然倒毙,大部分以高热、剧烈腹泻、消瘦为特征。

死亡以败血症为主,病期长短不一。

剖检变化:成年牛主要呈急性肠炎,肠黏膜发红,常杂有出血、脱落。

脾脏肿大,呈黑红色。

小牛与大牛相似,有些肝脾出现坏死性病灶,胆囊增大,胆汁较稠而混浊。

心、肾、真胃有出血点。

孕牛可发生流产,口腔有破溃点等。

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检查,常能查出沙门杆菌,用内脏器官作培养时,出现很纯的培养物。

鉴别要点:前者只限于犊牛,而后者以犊牛为主,大牛也有发病

前者体温不明显,而后者病初升温,并呈稽留热型,后期下降。

前者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后者刚好相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败血变化,治愈的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变化有不同。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