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以小人物奋斗史诠释时代大情怀

鸡毛怎能飞上天? 毕业论文网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鸡毛上天》做出回答。

3月3日,由杭州佳平影业、浙江美视众乐、义乌小商品集团公司等联合出品,余丁执导,申捷编剧,张译、殷桃、陶泽如等主演的都市商业剧《鸡毛上天》登陆浙江、江苏卫视。

作为浙商题材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鸡毛上天》以陈江河骆玉珠的感情与命运为主线,讲述了陈家三代人立足义乌、放眼世界的创业故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凭借精良的制作、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故事以及丰沛的精神内涵,《鸡毛上天》收获了高收视和好口碑,真的“飞上了天”。

剧集播放期间,CSM52城数据显示江苏卫视在全国黄金时段排名第二,浙江卫视位列第三。

此外,该剧在豆瓣评分一度飙至8.8分,全网播放量超128亿,微博、微信相关话题数次登顶。

今年9月,《鸡毛上天》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10月,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鸡毛上天》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点名表扬。

最新消息,目前该剧已作为优秀国产电视剧海外推荐项目,入选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五期,正在进行英语和法语的配译工作,届时将向世界讲述“义乌故事”。

恰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的点评,“《鸡毛上天》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形象‘教科书’,虽然讲的是义乌,却是40年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曾表示,“《鸡毛上天》中包含义乌经济发展史、精神发展史、文化发展史,如此丰富的细节,远比一部纯粹的浙江发展史更有魅力。

”   为什么是“鸡毛上天”   “鸡毛上天”的最早典故来源毛泽东主席的一句批注。

1955年,苏北地区有上千亩盐碱地,当地人缺粮少食,希望早日建成高产粮区。

但有一些人“唱反调”,“盐碱地如果能变成高产粮区,那鸡毛也能飞上天了。

”可最终当地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了粮食高产。

毛主席看到这份报告时,在上面写了一句话:谁说鸡毛不能飞上天?   同样,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义乌人也成为“开先河者”,真正做到了让“一地鸡毛”飞上了天。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最初的义乌人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用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后来逐步建立小商品批发市场,从贫瘠的小县城逐步发展成为小商品制造的天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时送给义乌的四个词:“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

鸡毛上天》制片人、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平认为,“鸡毛上天”几个字最能隐喻义乌的变化,是整部剧最好的“代言词”。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不是几个经济特区的设立,而是真正解放了老百姓思想,激发了人们的创业冲动,实现人生梦想。

这其中?x乌小商品城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样本,他们一代代在每个时期都有典型故事,我们认为非常值得书写。

”编剧申捷也将该剧主人公的小名命为“鸡毛”。

他解释,“这个名字暗示了陈江河的命运起伏――年少时随风飘荡,成年后方成大才。

”   “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   《鸡毛上天》2011年立项,从筹备到正式播出历时6年,全景呈现了义乌鸡毛换糖、遍地商贩、集中批发、抵制假货到进军海外、发展电商的整个过程。

以一座城来透视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选题有些冒险,特别是在前两年IP、玄幻大行其道之时,现实主义题材能否被市场和观众接受也是未知。

“艺术是成风化人的载体,作为创作者我们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从观众诉求来讲,玄幻古装之外,我相信也有人希望看到描写现实生活的温暖之作。

”尽管一直处于“忐忑”状态,但吴家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初心不改。

鸡毛上天》剧本创作耗时3年,85%情节均有据可查――“鸡毛换糖”、收大麦倒卖猪饲料、卖红楼梦照片、建海外中转仓等――每一个事件、细节都源于义乌人的生活。

从一个地方着手展现改革发展几十年的历程,这在申捷的创作生涯中尚属首次。

他告诉《综艺报》,剧本几易其稿,甚至到了拍摄后期,还在修改。

刚写了摊位升级,义乌购就兴起来;互联网写进去了,中欧列车又启程了;刚把列车加进去,海外中转仓又建成规模。

“电脑里的剧本居然跟不上义乌现实的变化。

”   为真实再现波澜壮阔的义商创业史,申捷8下义乌,走访了200多位义乌人。

“彻彻底底把自己‘扔’到那片土地去,和那片土地的人同呼吸。

”他介绍,那段日子自己时常与当地人一起沉浸在回忆里――听到过小商贩谈及当年被母亲塞进火车车窗时的痛哭流涕;也目睹了大商人哭诉贷款还不上要崩盘、担心对不起亲人和手下员工时的泪水;还参与了小商贩进货时的吵吵闹闹,更亲眼看到富二代对父母俯首帖耳背后的叛逆与矛盾……所有这些人以及他们经历的心酸与不甘都被申捷记录,并经过时间的沉淀酝酿,转化成剧中情节。

在《鸡毛上天》开播时,整个村子的人晚上不回家,聚在广场看大屏幕,一起鼓掌、一起落泪,还有很多人站出来指认剧里的原型。

“这使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申捷感慨。

当下,演员演技是否“在线”已成为评价电视剧好坏的重要维度。

网络搜索“鸡毛上天演技”几个字相关结果约313000个,一水儿的“整容式演技”“演技走心”等好评。

火爆网络最多的一段“炸裂”表演就是剧中江河骆玉珠在火车站的8年后重逢。

张译眼噙泪水,激动失语,然后调整呼吸,指着爱情信物欲言又止,最后用尽全力呼唤出“骆玉珠”三个字,每一个咬字都掷地有声――一连串的动作将恋人久别重逢后的无措与欣喜跃然荧屏。

为更好地演绎剧中角色,张译、殷桃等演员多次深入义乌,与当地商人交流体会,张译更是为陈江河量身定做了一口“浙普”。

导演余丁回忆,剧中所有演员都很专注,对词、走戏每个细节都不容瑕疵,主演陶泽如、张译、殷桃等还给剧组带来了严肃的创作风气。

“遇到年轻演员背不出台词的情况,张译会毫不留情地批评‘词背好,再来’。

”   “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

吴家平透露一个“插曲”,《鸡毛上天》拍了200多天,超出预算半个月,但张译、殷桃没多要一分钱,坚持把戏拍完。

“按照影视圈的惯例,这种情况下档期紧的演员基本都直接走了,即使不走也会要求额外加酬劳的。

”   好风凭借力   好风凭借力,鸡毛才能飞上天

除了潜心的剧本创作,制作、宣发也是支撑电视剧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

鸡毛上天》投资1.3个亿,主创费用不足40%,余下全部用于制作。

该剧剧情跨度30年,出现了很多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如黑白电视机、大哥大手机、手扶拖拉?C等都引发了观众共鸣。

“拍摄中,我们所有的道具,包括市场上卖的东西都要确保符合年代特征和地域色彩。

余丁透露,“鸡毛换糖”时期的针线盒、祭祖用的灯笼等具有义乌本土文化气息的道具都由当地木工现做。

值得一提的是,火车是《鸡毛上天》的一个重要道具,它不仅目睹了陈江河在邱英杰的点拨下开启人生旅程,也见证了陈江河骆玉珠相遇重逢的感人时刻,更成为义乌商人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

为符合早期时代特征,剧组多方求助,不惜重金从上海铁路局专门调配了一列老旧的绿皮车。

鸡毛上天》60%内容在义乌取景拍摄,如古月桥、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等都出现在剧中

为了呈现早期义乌的农村景致,剧组深入义乌农村,多方寻景,最终在几百公里外的丽水找到一个相对保留了原始味道的小山村。

“那里山路比较狭窄,发电车都很难开过去。

但为了呈现效果,我们还是要克服一切困难。

吴家平说。

除此之外,为真实呈现义乌人“走出去”,剧组还远赴捷克、奥地利和韩国等地拍摄,将布拉格老城广场、查理桥、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等景致一一呈现。

由于定档时间很紧,如何通过有效宣传扩大《鸡毛上天》的影响力,佳平影业有自己的规划。

吴家平介绍,公司首先制作了大量的宣传小册子,并在全国200个电影院,2300多个高铁站、机场,以及北上广地铁站和市中心的LED屏投入大量硬广。

更为豪气的是,《鸡毛上天》还把广告做到了纽约时代广场。

新媒体领域,宣发团队也步步为营――随着剧情推进,在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发布大量解读剧情的稿件,还运用表情包、秒拍视频等进行话题制造,打造“鸡毛效应”。

小人物“撬动”大时代   《鸡毛上天》的开篇描述了这样一段情景:一列老旧的绿皮火车上,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叫住了正在“鸡毛换糖”的陈江河,他拿出一支钢笔和五分钱。

聪明的陈江河选择了在当时“物以稀为贵”的钢笔。

在后来的攀谈中,“眼镜男”将所学经济学知识倾囊相授。

这段情节是陈江河与“人生导师”邱英杰的初次相遇,对后续剧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从这个节点起,陈江河的眼界宽了,远了。

特别是二人道别时,邱英杰的那句话――“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还有世界,只有借着太平洋、大西洋的风,鸡毛才能飞上天”。

这句话不仅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剧中江河未来的路,更点明了现实义乌人的奋斗征程。

诸如此类,《鸡毛上天》的每个小细节、每句人物的台词都无一闲笔。

它打破了商业剧的固有模式,摒弃了宏大叙事思路和编年体记录形式,以小人物命运切入,牵引出宏大的时代背景。

剧中江河鸡毛换糖”、经营袜厂改革生产线、从事小商品批发,到后来创办“玉珠集团”与外商交易,所有经历都被细致刻画,让观众感受到时代脉搏。

“为什么他的每一步会这样走?其实都是时代造就。

余丁表示,“很多商业剧都是把时代框在那儿,然后写人物。

但我们是反过来的,用小人物的故事‘撬动’大时代背景。

”   谈到这部剧最大的现实意义,主创人员均表示,从剧本到最后呈现,《鸡毛上天》高度切合了当今时代主旋律,饱含正能量和大情怀。

例如,剧中浓墨重彩的“打假”情节――随着生意如火如荼,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开始假货盛行,骆玉珠不禁也利欲熏心。

但邱英杰当机立断,将各种假货当众付之一炬,并告诫,“商人眼里不能只有钱,要有信用,心里永远要有杆秤,否则鸡毛永远别想飞上天

”这样的商业价值理念放诸今日同样受用。

再如,“梦”这个词成为陈江河的“高频词汇”。

不论是陈江河在袜厂改革生死关头给大家鼓劲时那句“我这个人爱做梦,而且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做这个梦”,还是他对继子王旭说“一个人的梦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

“梦”不仅表现了陈江河追逐梦想,不舍不弃的精神,更鲜明地映照出时代特色。

吴家平感言,“每个中国人的人生梦汇聚一起,才是中国梦。

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下,陈江河是个微乎其微的个体,但他人生梦的实现过程其实反映的是时代发展观照到每个个体上的输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