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自信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自信文化固守;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6—0019—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是对自身文化热爱、忠信与固守,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其优势的确认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信,在发展实践中把握自身文化发展前景,是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合理融合与扬弃。文化自信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二是对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第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精神,努力践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 化创造。”这是首次明确提出文化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这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此至,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此处观点更为鲜明,语境更为庄严,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大现实意义。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多元的文化体系共存的现状,正确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习近平反复倡导重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11月,他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會见中外记者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前不久,他指出:“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在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基础上,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做出的选择,不是哪个人、哪个政党简单凭主观愿望来决定的。”“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不忘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历史来源。习近平深刻地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日新、厚德载物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强调了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發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另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反映了中国人的科技创造力及其深层的文化创造力。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且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的思想。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国际友好大会上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推广和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增强文化自信是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的需要。

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重视其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也是世界诸强国崛起之路的共同规律。提升国家形象,文化需要“走出去”,以文化的软实力来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并进一步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要加大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三)增强文化自信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文化不仅加快交流、交融与互补,也引发了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剧烈冲突和碰撞。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蚀方式更加隐蔽,主要是通过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图书、话语媒体、教育交流、互联网以及服饰饮食等对中国进行价值观、生活方式的渗透,从而实现“文化美国化”、“文化西方化”、 “文化霸权化”甚至“文化殖民化”。其中,美国的影视大片是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推行“文化美国化”的重要工具,这些影视大片大肆宣扬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美国价值观已经对我国很多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如2013年5月1日,美国好莱坞电影《钢铁侠3》在中国上映,并连创午夜场、首日、单日票房等5项内地观影纪录,这部有着浓重的美国文化印记的影片表面上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实际上是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象征符号,它不仅把钢铁侠塑造成一个对抗共产主义的英雄,而且宣扬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美化美国的“世界警察”形象,其目的就是宣扬美国的主流价值观

由于以美国为首得出西方强势文化不断肆虐侵入,我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其一,民族传统文化安全面临威胁与挑战。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巨大的话语优势打压与遏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其二,思想价值观念安全面临威胁与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来代替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社会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导致部分国人价值观混乱。其三,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威胁与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从未间断过,他们企图利用传统以及新兴媒体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削弱,对中国人原有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造成国人的信仰危机和文化自信缺失。少数国人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热衷于美国的“三大片”(芯片、大片、薯片),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情有独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坚持中华文化自信

三、践行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

(一)践行文化自信,必须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