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产业建链扎实扶贫

方怡晖。

2020年4月28日,广东省廉江市高桥镇大冲村,贫困户余泽发面对记者说出了贫困户感谢的心声: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自己一家从2016年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到2019年人均收入13000多元。他说,大儿子即将本科毕业,小儿子本科在读已收到3500元教育补贴,自己在村内扶贫产业基地做杂工,月收入2200元,今年村内发放各类产业分红款5600多元,同时还有医疗、教育、家庭种养慈善金5100元,通过禅城区应急管理局消费扶贫已卖出蜂蜜近100瓶,收入过万元,生活开始摆脱贫困。

余泽发的脱贫经历并不是个例。据了解,禅城区对口帮扶廉江市13个镇46个相对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94户,11047人(动态数字),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对口帮扶下,通过各类有效的扶贫举措使得该地区的贫困状况有了质的好转,脱贫率达99.57%。

禅城区除了对口帮扶廉江市之外,还对口帮扶四川省凉山州三县(昭觉县、普格县、布拖县)、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墨脱县、新疆伽师县、甘孜州得荣县和乡城县、以及与黑龙江双鸭山市的对口合作工作;对口帮扶广东罗定市进行产业共建。据了解,2016—2020年,禅城区共投入约8.76亿元,派出扶贫干部共142人次长驻对口帮扶地区专职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多年来,禅城区对口帮扶工作获得不错的成效,2018年4月,禅城区获评“2018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区县”,禅城区也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建生产到市场之链。

没有人想到,在佛山禅城区张槎街道的路边宣源优品水果店里一个产自新疆的哈密瓜,一天前还远在故乡。这些来自新疆的水果经过5小时的空运,马不停蹄来到了张槎这个“陌生”的街道上。新疆水果在禅城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据疆南宣源农产品公司提供的数据,该公司在禅城开业第一个月便卖出50多吨的新疆水果,备受顾客的青睐。新疆地区出产水果香甜可口,但是苦于运输条件限制,产品没有销路。针对该问题,在当地扶贫干部积极宣传、搭桥引线下,广东各地举办了多场新疆特产展销会,并把该地区水果以品牌化的姿态引入佛山,帮助其打开本地市场。自此新疆的优质农产品逐渐打开销路,走进寻常百姓家,产业就盘活了。

凉山州昭觉县的禅城区委常委徐航(左四)与博士梦工场的博士在天屹农业产业园现场探讨交流。禅城区扶贫办供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途径。禅城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之路,让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

在打造产业之前,必须有对应的持续“输血”。2016年开始,禅城廉江市的贫困村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在扶贫过程中,禅城区持续投入资金“输血”,2016—2019年共为廉江市投入精准扶贫财政资金3.54亿元。对口凉山州方面,2020年,佛山市财政局统一安排7.2亿元财政资金到对口凉山州协作县;另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禅城区社会各界已向凉山捐赠款物约2129万元。

“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建链。”禅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孔海文表示,要使贫困户与项目运营方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实际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稳定性高、贫困人口收益多的长效产业项目。为此,禅城区各驻村干部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独特优势的产业,并从产业的生产、经营、人力、市场等各个方面建立产业扶贫的全链条,避免扶贫产业项目的跟风与盲从。如对口帮扶的廉江在投入產业启动资金后,帮助46个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产业项目,扶持有积极性的村民发展自有产业,初步打造出光伏发电、七彩山鸡、百香果、莲子及乡村生态旅游等集中连片特色扶贫产业。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廉江石颈镇蒙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与塘蓬镇那榔村的百万荷花种植基地,双双入选“广东省十大产业扶贫项目”。

在西藏、新疆地区,由于地理等综合因素,则灵活地通过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近年来,禅城区累计为西藏墨脱、新疆伽师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推介会就有4批次,参与企业达125家,涵括农业、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建立产业向外转移工作联络员制度,每月报送产业向外转移工作情况、及时更新意向企业,帮助企业转移落户,推动当地贸易发展。

在广东省云浮罗定市,禅城区通过产业共建的方式助力罗定市实现发展振兴。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底,禅城区对口帮扶罗定产业园区产值达211亿元,对比2016年数据,2019年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1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136%,园区税收总额增加229%。截至目前,罗定产业园(含附城片区)共引入企业100个,其中织梦国际纺织产业智造基地、态森德制药、微容电子等项目投资均超过了10亿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血液。技术到田间之链。

2019年5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协作帮扶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农林牧业博士工作站在昭觉县天屹农业产业园区挂牌,这是凉山首个博士工作站,也是佛山首个对外扶贫博士工作站。这是禅城及佛山引智扶贫的创新举措。博士工作站从动议到落地,仅用了短短两个月。

“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扶贫,帮助当地尽快脱贫致富。”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党支部书记、佛科产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陈建波表示,博士创新梦工场落户禅城多年来集聚了1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博士,他们希望能为禅城担起一些社会责任。在禅城区、佛山市人社局以及佛科院等单位的支持推动下,昭觉县农林牧业博士工作站成功挂牌。博士工作站集合了佛山市人力、科技、农业等资源,针对当地农业发展及重大问题,提供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

博士团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倾力协助研究凉山州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帮助当地挖掘优质农产品老品种,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新品种,对农业技术进行改良、升级,培育不少于10个特色农产品或中药材品种,帮助当地打造优质农产品地理品牌。同时还引进新技术,并建立销售平台,打通凉山面向珠三角地区的销售通道。培训到管理之链。

援助先援智,除了帮助当地产业发展,禅城区也依托自身基础,积极探索扶智之路。

2018年9月,是四川凉山的昭觉县民族中学、普格县中学和布拖县民族小学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然而以上学校均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公开课——这也禅城凉山远程支教项目正式启动的日子。来自禅城区的老师们通过高速网络以及当地视听化教室的设备,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山州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禅城区通过信息技术与凉山州实现互联互通,大大降低了支教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让相隔千里的两地学生可以共同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教育援助项目之一。

除了创新中小学教育援助模式,禅城区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援助工作的开展。为了提升当地职业教育水平,创造性地挑选了8所佛山职业院校与伽师职校结成对子,一校帮扶一个专业,把佛山优质教育资源全部嫁接到伽师职校,创建并健全了“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校生从2003年不足500人猛增到2019年的4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八成以上,学校被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成为南疆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禅城区还针对对口扶贫地区提供一系列技能培訓工作,强化当地扶贫户的业务技能。以凉山州为例,2019年共举办6期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内容包括新鲜农民素质、川续断种植技术、B2驾证的等培训,提高培训群众的综合素质。2019年9月17日和9月24日,禅城区委组织部与区扶贫办还举办了两期党政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活动,为凉山三县培育90名优秀党政干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建企业岗位到务工人群之链。

2018年4月1日,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禅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了佛山—凉山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是预接仪式,将来自昭觉县的近百名劳务人员统一包车送进厂。对口劳务对接工作开始持续发力,随后禅城凉山两地人社部门积极筹备各类合作和专场招聘会,成立佛山市禅城区禅凉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协助解决凉山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经两年来的努力,一大批凉山群众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开启新的生活。

禅城区在实际行动中作出了多项创新举措推动了各对口地区劳务协作工作的开展,如针对凉山州三县制作了《我们来自凉山》宣传片,在微信朋友圈对18—45岁的劳工人群进行精准投放,获得30万人次的浏览量,吸引更多的凉山籍人员走出大山,截至2020年4月30日,禅城区共接收17批次凉山州劳务输出人员,合计17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01人,超额完成凉山州三县劳务输出任务。

廉江市茅坡村的扶贫制衣间内,复工的贫困户们正在工作。禅城区扶贫办供图。

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然是实现劳务扶贫的另一项重要举措,禅城区积极探索“企业+车间+贫困户”的就业帮扶模式。如廉江市茅坡村的扶贫制衣厂,禅城区利用区内童装制衣厂集聚的资源优势,按照“政府支持、支部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受益”原则,引进本地乡贤建立公司合作经营,采用扶贫资金撬动+本地乡贤牵头+市场化运营的创新模式,保证了制衣厂的可持续经营。茅坡扶贫制衣厂的建立,直接带动村内贫困人口就业,乡贤企业家参与则有望成为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除此之外,禅城区立足长效机制,结合市场、资本,积极探索,由政府统筹实施的产业建链新机制,创造出共建产业有规模,带贫机制有创新、脱贫增收有成效帮扶模式。禅城区携手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佛山禅城(廉江)扶贫车间。通过谋划产业建链新机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切切实实地帮助当地贫困户实现脱贫走向致富路。

面对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禅城区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原则。据了解,以对口帮扶廉江市为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截止2020年5月7日,禅城区对口廉江市46个相对贫困村共有3950人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动态数字),已有2981人返岗就业,比例为75.74%,对口劳务对接工作依旧卓有成效。建产品到市场之链。

“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展示禅城对外帮扶战线成果,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扶贫。”分管扶贫工作的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在网络技术应用走在前列的禅城,可以利用在互联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用在相对落后地区的扶贫项目上,借助抖音等平台为扶贫项目增加曝光度,吸引了许多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以购代捐等方式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

近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线下产业都由于区域封锁陷入停摆危机,通过“流量”扶贫,为陷入困境的扶贫产业重现生机。

4月25日上午,禅城区对口帮扶的廉江罗笛埇村内,一场围绕着爱心骟鸡的直播带货开展得如火如荼。90分钟内,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轮番上阵推销扶贫产品,吸引23.3万人次观看,当天就卖出200多只滞销鸡和100箱番石榴。驻罗笛埇村第一书记潘宗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倡议书,短短3天之内,村内扶贫产业养殖滞销的2000多只骟鸡销售一空,为当地贫困户创收近27万元,解决了扶贫产业的困境。无独有偶,通过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等宣传手段,来自四川凉山、广东廉江等地的特色农产品在禅城迅速走红,富有地方特色的爱心特产礼包,备受广大市民青睐。

通过社交平台引“流量”扶贫,正是禅城脱贫战线上的新尝试。而扶贫模式成效初显,进一步坚定了禅城区扶贫办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用流量和智力扶贫的信心。接下来,禅城区扶贫办正谋划联合社会力量,尝试让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用流量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