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54—01 毕业论文网   铜绿单胞菌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使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越来越受限制,为了配合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将对我院203株铜绿单胞菌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和检测,结果报告如以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203株铜绿单胞菌来自2004年11月~2005年4月我院临床各类标本,其中痰:126株(62%)浓汁19株(9%)尿液(8%)血液15株(7%)分泌物10株(5%)胆汁8株(4%)腹水5株(2%)胃液2株(1.5%)胸水2株(1.5%)。

菌株科别分布:内科病房61株(10%)儿科病房42株(21%)为科病房42株(21%)新生儿病房21株(10%)门诊病人21株(10%)妇产科病房5株(2.5%)其他科室6株(3%)   1.2 药敏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1.3 药敏纸片:哌拉西啉、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哌拉西啉/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1.4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NCCLS2004版标准判断结果,铜绿单胞菌ATCC—27853质控株每周做一次药敏

2 结果   203株铜绿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见表1。

3 讨论   我们分离的203株铜绿单胞菌从标本分布来看,有126株来自痰标本,表明铜绿单胞菌是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该菌在内科病房、儿科病房、外科病房及新生儿病房中检出率较高,主要由于内科病人年龄大,慢性疾病多,住院时间长,应用抗菌药物类多,外科患者术后抵抗力低及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儿科及新生儿病人年龄小,免疫系统不健全,从而极易引起铜绿单胞菌感染

另外重症疾患、各种插管和其他介入性治疗也大大增加了铜绿单胞菌的医院感染机会。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大剂量的应用,造成了菌群生态失调,促进了铜绿单胞菌感染机会。

203株铜绿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结果提示,其不仅耐药性率高,而且成多重耐药,治疗上可参考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或根据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耐药率较低的哌拉西啉、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啉/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等。

表1 203株铜绿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