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实施“餐桌污染”治理以来,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分析了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领导、依法管理、体系建设、生产示范、集约生产、拓展市场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对策;福建莆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已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和热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4],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让广大民众早日吃上“放心菜”,经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无公害蔬菜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认真解决。   1 无公害蔬菜的内涵与要求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标准,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蔬菜产品质量经权威部门检测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并由专门机构认证蔬菜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努力把公害降到最低限度。   2 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2.1 生产意识和消费意识有待加强   通过对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培训与指导,全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农业管理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到广大菜农,其生产观念有了转变,已逐步从单纯的追求产品的数量转变为追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市场销售的商品蔬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需求明显增大。但由于传统生产、消费习惯的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和消费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认证生产基地面积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截至2010年5月,全市经省绿办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仅390.6 hm2,以年种植2季蔬菜计,其种植面积为781.2 hm2,约占2009年蔬菜种植总面积31 666.7 hm2的2.5%,所占比例极低。由于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随意性,目前莆田市蔬菜生产状况是分散生产、分户经营,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少有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生产销售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组织化程度低,给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与管理带来难度。   2.3 农残超标时有发生,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蔬菜农药残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不少菜农不能正确识别病虫害,缺乏病虫害综合防治技能,依赖、误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尽管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然而由于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客观上具有见效快、成本低、省工的特点,少数菜农受利益驱动,违心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农药中毒现象时有发生。无公害蔬菜监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如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商业、药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由于管理责任大、利益不均、分工不明确、政策不配套、联合执法难度大、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无公害蔬菜监管体系脆弱,监管的力度小,有收费的项目争着去做,出现安全问题都推卸责任。

2.4 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优质未能体现优价   各级政府财政对无公害蔬菜的投入少,作为一项新兴事业,由于生产费用较高,需要较多的财政扶持来加强高效低残农资的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以及宣传、培训与认证等工作,莆田市虽然制定了认证奖励制度,但总体扶持力度还不够。由于无公害蔬菜目前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初级产品,大部分在农贸市场销售,进超市销售的少,且在销售中没有品牌、没有标识、没有包装,与一般的蔬菜产品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无公害蔬菜未能为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由于信任危机,真正的“无公害放心菜”并不一定能卖出好价钱,由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成本高,当销售体现不出价格优势时,生产者就没有了生产积极性。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领导,设立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成员由市、县(区)、镇(乡、办)负责农业的主要领导组成,负责所在地范围内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以行政的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无公害蔬菜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战略高度上提高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国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蔬菜产品出口的有效途径。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