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新生儿; 泪囊炎; 泪道探通; 护理。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出生10 d内的新生儿发病率达0.3%~0.5%[1],常误诊为结膜炎。泪囊加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我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32例(34眼),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34眼),男18例(19眼),女14例(15眼),年龄2个月~1岁5个月。其中2~6月20例(22眼),7~12月10例(10眼),12月以上2例(2眼)。剖宫产21例,平产11例;城市12例,农村20例。临床表现均为单眼或双眼发红、溢泪、脓性分泌物增加,因挤压泪囊部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而确诊为新生儿泪囊炎

1.2 治疗方法 首先用0.25%林可霉素或0.5%庆大霉素眼液滴眼,结合泪囊加压按摩,无效者行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泪道探通前用倍诺喜(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泪点及结膜表面麻醉1~3 min。患儿取仰卧位,固定好患儿头部及四肢,避免上下、左右运动。首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大下泪小点。操作者将下睑向下方牵拉,充分暴露并确认下泪小点。用生理盐水作泪道冲洗。如果泪道不通,退出冲洗针头,换为自制6号泪道探针插入泪小管,水平推至泪囊,当感到探针能触到骨壁时,将探针转90°,沿着鼻骨侧壁轻轻均匀用力,在鼻泪管内下行至鼻泪管下端阻塞处,感到有一种落空感,证明探针已进入鼻腔。此时将探针缓缓上提至鼻泪管的位置,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上探针,边退边注水冲洗,此时患者有吞咽动作,或同侧鼻孔有液体流出,说明探通成功,探通深度为25~35 mm。术后继续滴抗生素眼液并行泪囊区按摩以防止再堵塞。

1.3 治愈标准 ①泪道冲洗通畅无阻力,无液体反流;②泪道冲洗有吞咽动作或同侧鼻孔有液体流出;③流泪、流脓消失,压迫泪囊区无粘脓性分泌物从泪点溢出。

2 结果。

32例(34眼)经抗生素眼液滴眼和泪囊加压按摩治愈5例(6眼);行泪道加压冲洗1次治愈5例(6眼);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1次治愈21例(21眼);1例(1眼)首次探通治疗时形成假道并出现局部感染,经口服头孢拉定混悬液,局部滴抗生素眼液,炎症控制后再行泪道冲洗探通术未治愈,有效率97%。全部病例随诊1个月,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

3 护理。

首先操作者必须熟悉泪道解剖结构,具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在技巧上做到稳、准、轻。行泪道探通术时避免重复操作,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避免假道形成。

3.1 治疗前宣教 新生儿泪囊炎不需要住院治疗,可在眼科门诊治疗室接受治疗和指导。患儿家长大多心情紧张、知识缺乏。接诊护士可利用泪囊解剖图宣教有关新生儿泪囊炎的病因、病理、治疗经过及结果观察。介绍泪囊加压按摩、加压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3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教会其新生儿眼部护理法,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由于小儿的解剖特点,表现在泪点小,局部组织脆弱,故易造成损伤,手术时一定要固定好患儿四肢及头部,以免手术时患儿躁动而误伤周围组织[1]。另外,要松解颈部纽扣及系带,避免哭闹时造成缺氧状态。固定头部时用力要适当,因为婴儿的前囟、后囟没有完全闭合,避免用力过大,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2]。

3.2 滴药示范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首先做好眼部卫生,遵医嘱用抗生素眼液滴眼,6~8次/d。滴药前洗净双手,剪指甲,先挤压排空泪囊内分泌物再滴药,使药液易于进入泪囊。清醒患儿滴眼药时常需两人合作,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及四肢,一人轻按下眼睑暴露结膜囊,滴入眼药1滴。一人操作时,可趁患儿熟睡时,一手轻轻暴露结膜囊,一手滴药。注意药瓶不宜举得过高,防止药水滴入时刺激眼睛。但也不能举得太低,以防瓶口触及眼睛,一般1~2 cm为宜。瓶盖应倒立放置,瓶口不能触及其他物品,用后及时盖上,防止污染。滴药后药水溢出,可用清洁干棉球或干净的面巾纸拭去,避免用不洁物品擦双眼。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