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刘晓莲1,陈 华2,殷 切2。

(1.潼南区小渡镇畜牧兽医站,重庆市 400014;。

2.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畜牧兽医站,重庆市 400014)。

摘要:为了了解重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感染情况,2015年底,我站针对重庆部分地区猪场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市部分地区养猪业规模化水平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现将详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调查;重庆。

根据重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调查调查可知,三区县养猪业集约化程度、养殖水平总体均偏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品及中草药提取物注射液为该地区规模猪场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品。

渝东地区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3个区县16个规模化猪场共制备312份待检血清样本,副猪嗜血杆菌阳性及强阳性血清样本60份,阳性率19.23%,规模猪场平均阳性率为1.2%。

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比较,重庆渝东地区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临床调查结果试验 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跗关节肿大的8份关节液样本中检测出4份阳性及强阳性关节液;4份阳性关节液初步分离鉴定出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YY—L—1、YY—L—2、LP—L—1。该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第3代头孢和多粘菌素类药品极度敏感,敏感率达100%;其次是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类均表现100%至33.3%不等的耐药率。

讨论:整个被调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平均为19.2%,初步说明该地区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总体偏低,这和该地区养猪水平较低下,还处于传统养殖的散养至初步集约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各种猪只的贸易相对较滞后,外源性疾病尤其以圆病相对较少有关。本次调查所取样本中80%的自繁自养及种猪大部分购自本地区,这一临床调查结果印证了该地区养猪水平较低。3区县各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3区县75%的被调查猪场324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阳性关节液,共分离鉴定出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75%的一致性证实了副猪嗜血杆菌正向血凝诊断试剂盒的灵敏和准确性。由于跗关节液的采集相对不易操作及应激较大,猪场负责人不配合采集工作是本次关节液样本数相对较少的直接原因。

药物使用频率直接影响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耐药程度。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菌株对第3代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明显耐药,这与本文临床调查获知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类为该地区规模猪场高频率使用药品结果一致。该3株分离菌株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易耐药等病原特点有关。

参考文献[1] 魏光河.重庆渝东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与药敏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9):13—1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