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文创武侯” 建设品质城区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及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市委“中优”战略部署,武侯区坚持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指引,以落实“三降两提”重大要求为核心,以塑造文创武侯”特质特色为重点,做深城市设计,做美城市形态,做优城市业态,做靓城市生态,做特城市文态,点面结合、系统协调,努力打造疏密有致、时尚优雅,产城相融、功能完善的宜业宜居品质城区。

毕业论文网   一、功能定位   (一)建设天府文化特色区。

深度萃取巴蜀文明天府文化的内涵特质,以打造“三国故里?天府文芯”文创品牌为目标,以“一城”“一带”“一片”“一港”重大文旅项目为载体,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着力彰显“文创武侯”的品牌影响力,努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区、西部文创强区”。

(二)建设服务经济引领区。

推动服务业高端、集约、特色发展,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文创旅游、现代金融、商务商贸、大健康为主导的“1+4”服务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建设辐射中西部的服务经济引领区。

(三)建设品质生活示范区。

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以打造“品质生活”为重点,做美生态环境,做优设施功能,做精城市管理,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二、实现路径   (一)调优存量空间   以功能修补、生态修复和产业提升为重点,全力推动“旧城”有机更新。

一是抓“三改”拓空间。

迁改旧商业市场。

积极探索“自主开发、联合共建、异地新建”等迁改模式,加快推进红牌楼商圈13个旧商业市场调迁改造。

推进旧城和老旧院落改造。

全面完成104个老旧院落改造,推行“成片连片改造+微改造”模式。

综合改造地下空间。

重点在华西医院片区、音乐坊片区、火车南站北片区构建与地铁互联、公交接驳的地下车行、人行通道,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利用红牌楼区域三条地铁线交汇的优势,打造高端地铁商业。

二是塑“三品”优形态。

优化品质。

坚持见缝插绿、开墙透绿、拆违还绿,力争2018年底建成20个、共6万平方米的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突出“一街一主题、一路一景观”;2018年完成45条河道全线截污、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新建50公里沿河步道。

塑造品貌。

改善“微循环”,到2019年,新建慢行系统148公里;以“增数量、提质量、优布局”为重点,2018年新建公建配套项目60个,到2019年黑化三环内道路157条、74公里。

提升品牌。

城市建设中植入三国文化、诗竹文化、南丝路文化和芙蓉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加??对华西坝老建筑群、“白药厂”等特色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

三是聚“三高”提能级。

积极发展高端产业高端业态和高端形态,重塑经济地理,推动“精明增长”。

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三国蜀汉城、水润天府生态旅游带、成都音乐坊和四川国际文化人才港建设,突出发展音乐、创意设计、数字娱乐、影视传媒、文博旅游、体育六大产业,分类精准制定专项产业政策,厚植“文创武侯产业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以人民南路为主轴,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业聚集区”,打造成都金融交易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研训中心和金融信息服务中心。

提升发展商务商贸业。

以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依托,以发展定制服务、体验式消费等新型业态为重点,加快把红牌楼商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特色引领区。

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

强化与华西医院的合作,以华西片区为核心,加快推动“环华西国际智慧医疗谷”建设,积极发展生物医药、转化医学、精准医疗等新兴前沿产业打造国际化高端健康产业集群。

(二)建优增量空间   坚持绿色、高端、人文的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武侯新城、环城生态带、太平寺新区三大区域。

一是突出“产城融合”建“新城”。

坚持“以产立城”。

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引领,依托“一园一都一谷三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突出“以城兴产”。

积极推动生产、居住、商业、休闲等功能有机融合。

力争3年内,把武侯新城建设成为“产城一体、品质高端”的区域城市副中心。

二是立足“生态本底”建“绿带”。

强化生态保护。

构建以环城生态区为核心的滨河绿地生态体系,力争到2019年,建成2000亩生态绿地、1960亩休闲生态公园、780亩原生树林保护区。

发展文旅产业

高品质打造天府芙蓉园、水润天府都市休闲街、浓园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博览园等文旅项目,加快建成10平方公里文博旅游带。

力争到2019年底,文博产业园等3个重大文旅项目全部建成运营。

三是培育“新兴经济”建“新区”。

前瞻做好太平寺片区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积极发展临空、地铁、分享等新经济,布局总部经济、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等高端业态,着力打造高端要素聚集的城市CBD。

三、推进举措   一是坚持以新理念指导规划编制。

对接“三降两提”具体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顶层规划设计,加快编制《分区城市设计》《精准规划专项导则》。

二是坚持以铁腕措施加强建设管控。

强化标准管理、全域覆盖和智慧治理,强力推进背街小巷与主要街道同标管理、一体整治。

三是坚持以科学组织推进城市发展

成立城市规划、产业、管理等6个专题研究组,深度研究城市发展,制定“中优”行动方案;严格把规划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建筑、产业上。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