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 接力北大儿子助学路,大爱绵延收获妇女奇缘

三年前,身患白血病的北大学子雷蕾在临终之际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愿望:希望父亲雷志祥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雷志祥含泪答应了儿子的嘱托。

三年来,他千金践一诺,拿出10多万元积蓄资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生,用无私的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也意外地收获了一个与儿子同姓同名的女儿

你放心走吧,爸爸一定实现你的遗愿      2002年9月1日,在北大校门口,中铁五局总工程师雷志祥微笑着拉着儿子雷蕾,恳求道:“儿子爸爸一年到头难得和你在一起,就让爸爸再陪陪你吧!”雷蕾亲热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爸,你就回去吧!你放心,我已是大人了。

”望着儿子一米八七的个头。

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雷志祥在自豪之余,更多的是难以释怀的愧疚。

从6岁起,儿子就跟着他和妻子刘本凤辗转于全国各大铁路干线,可雷蕾从没让他们操心过:困了,自己关门就睡;饿了,打开煤气煮面条;病了,自己去医院就诊拿药、打针输液。

从小学到高中,雷蕾先后在贵州、云南、广东、湖南等地读了10多所学校。

雷志祥倍感欣慰和骄傲的是,2002年8月,儿子以71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然而,雷志祥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年后,残酷的命运竟然把儿子推到死亡的绝境。

2003年10月4日,雷志祥正在重庆秀山县铁路工地上紧张地指挥施工,妻子刘本凤突然从贵阳打来电话:“蕾儿他,他……得了白血病……”雷志祥只感到头晕目眩,身体晃了晃,差点从30多米高的斜坡上一头栽了下去。

连夜赶到贵阳医学院,刘本凤泣不成声地告诉雷志祥:10月3日,儿子从学校放假回家后,和她乘车去贵阳看望外婆。

车上,儿子的鼻子突然鲜血直涌,止也止不住。

儿子若无其事地说:“上大二后,我的鼻子经常莫名其妙地淌鼻血。

”到贵阳后,她拉着儿子到医院一检查,谁知,竟是白血病……看到儿子躺在病床上,雷志祥的心痛得揪作一团。

由于工期紧,3天后雷志祥忧心忡忡地回到了秀山县工地上。

10月21日晚,他突然接到贵阳医学院的病危通知:雷蕾血管大面积破裂,生命岌岌可危!当夜。

雷志祥火速从秀山赶往贵阳

翌日清晨,处于昏迷状态中的雷蕾在一缕和煦的阳光中醒来了。

看到坐在病床边的父亲神情悲戚、两眼布满血丝,他苍白如纸的脸上绽放出一抹微笑:“爸爸……”气若游丝的雷蕾翕动着嘴唇轻轻地叫了一声,然后把手放到雷志祥手中,艰难地喘息道,“爸,我求你一件事,把我卡里剩下的2万多元,用来资助那些……读不起书的贫困生,好吗……”儿子含笑的眼神充满了无尽的期望。

雷志祥心如刀割,拥着儿子泣不成声:“爸爸答应你,答应你。

”在父亲的怀中,年仅21岁的雷蕾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

儿子英年早逝,雷志祥一夜悲白头发。

短短几天之内,儿子的同学竟然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和他告别。

10月26日,遵义殡仪馆内,20多名学生在雷蕾的遗体前长跪不起。

一位戴眼睛的青年跪在地上,哀伤欲绝:“雷蕾,我的好兄弟啊,我没来得及报答你,你怎么就走了……”这位叫陈晓平的青年跪在雷志祥夫妇面前哭诉道:他是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人,因为父母双双病瘫在床,家里一贫如洗,高二时,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辍学打工。

这时,恰巧雷蕾转学与他同校。

听说陈晓平的事情后,好心的雷蕾每月拿出400元生活费资助他上学。

陈晓平考上了贵阳师专后,雷蕾又继续资助他,使他顺利地大学毕业,分配到遵义一所中学教书。

“雷伯伯,如果没有雷蕾资助,我也许永远也上不了大学!”“雷蕾,你安息吧……”   一声声悲情的哭诉,一串串感恩的泪水,深深地震撼了雷志祥儿子从上初中开始就把他和妻子每月寄去的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的生活费用来资助了贫困学生,这些贫困生有四川的、广东的、贵阳的、湖南的……他自己却从没乱花过一分钱。

恩人伯伯啊,是你圆了我的人生梦   2004年3月的一天,在秀山县团委的帮助下,雷志祥来到了秀山县银风乡贫困中学生付红梅的家。

两年前,付红梅的父亲在打工中不幸丧身,母亲因此神智失常,无法下地干活。

因为交不起学费,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她只好辍学在家靠种地艰难度日。

但不管地里的农活多忙,她总忘不了每天赤着裹满黄泥的脚来学校悄悄地站在教室外偷听老师讲课。

雷志祥心中一酸,那一刻,他终于理解儿子生前为什么会资助那些贫困生了。

“孩子,伯伯问你,还想读书吗?”雷志祥拉着付红梅的手慈祥地问。

“想!”付红梅咬着嘴唇说了一个字便深深地埋下头,眼泪啪塔啪嗒落了下来。

雷志祥双眼也湿润了。

“孩子,今后就让伯伯来帮助你!”随即,他签下了爱心助学的那一份协议,每月资助红梅500元,直到她上大学。

之后,他又把身上的1400元钱。

塞到付红梅手中:“孩子,你安心上学吧,伯伯等着你考上大学的好消息!”付红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我一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那天,淅渐沥沥的春雨中,十八弯山路上,付红梅送了又送,直到雷志祥的身影消失在山坳尽头,她还站在雨中不停地挥手。

当晚回到家中,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在雷志祥全身流淌,在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之中,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像儿子那样,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欣慰。

那晚,是他失去儿子以来无数个辗转难眠之夜中,睡得最香甜、最安宁的一夜。

2004年5月4日,秀山县团委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早早得到消息的雷志祥第一个赶到了现场,签下了资助11个大学、中学贫困学生的协议。

下午回家把此事和妻子一说,刘本凤泪汪汪地说道:“如果儿子在天有灵,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多感激你呐!”   为了让受资助的学生顺利考上大学,雷志祥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像慈爱的父亲一样关心、鼓励他们。

在这些贫困生中,雷志祥倾注心血最多的是一个叫陈艳的高中生。

陈艳的家庭非常不幸。

母亲是个精神病人,3年前发病时,将父亲乱刀砍死。

从此,她带着妹妹与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

正因如此,陈艳的性格孤僻而脆弱。

2005年5月,她突然不辞而别,只身远赴广东打工。

得知陈艳出走,雷志样焦急万分。

5月17日,他突然接到陈艳从佛山打来的电话。

她说:“雷伯伯,对不起,我辜负了你!我现在在广东打工,你不要担心我。

”“陈艳,你快回来。

雷志祥刚说了一句,陈艳就挂了电话。

回拨过去,已无人接听。

5月26日,雷志祥亲自赶赴佛山寻找陈艳

一到佛山。

雷志祥就沿着陈艳打公用电话的马路两边一家一家地寻我。

终于,在一家重庆老板开的餐厅里得知。

陈艳来此打过两天工,现在去了另一家重庆老板开的火锅店。

5月29日晚上,雷志祥终于在火锅店里找到了正埋头洗碗的陈艳:“孩子,你让雷伯伯找得好苦啊!”“雷伯伯,你怎么来了?”陈艳一脸惊愕、羞愧。

“你简直让我太伤心、失望了!”雷志祥拉住 陈艳的手往外走,“你不声不响地就走了,知道我有多担心吗?”陈艳委屈地哭了。

那晚,雷意样和陈艳像父女俩一样促膝谈心到深夜。

已哭成泪人的陈艳为自己的做法懊悔不已。

重返课堂后,陈艳更加刻苦用功。

2006年9月,以596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外围语大学。

像4年前送儿子一样,雷志祥执意要送陈艳去报到。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门口,陈艳含着热泪说:“雷伯伯,谢谢你帮我圆了大学梦。

你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      亲亲好弟弟。

爱心路上有我和爸爸相伴      三年来,雷志祥和妻子用来资助成绩优秀贫困生的捐款已达10多万元。

可夫妇俩至今仍居住在秀山县一间不足20平米的出租房里,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从受资助的优秀学生身上。

夫妇俩欣慰地看到了儿子的影子,可他们还是时常捧着儿子的照片痴痴地发呆。

2006年6月17日,去重庆涪陵出差的雷志祥,无意中在宾馆一份《巴渝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4岁小女孩不慎从楼上掉下来摔在人行道上,近百名围观者竟无一人出手相救。

涪陵中心医院急症科25岁的护士雷蕾恰巧路经此处,发现浑身是血的小女孩后,雷蕾立即将其抱上出租车赶往医院。

因为抢救及时,小女孩得救了。

雷蕾?!看到这个名字,雷志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世上真有如此的巧合?名字和儿子完全一样,都25岁,都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难道,是上天垂怜他,让儿子复活了?   6月18日一大早。

雷志祥来到涪陵中心医院。

前台护士告诉他,雷蕾休假。

第二天,雷蕾上班时,同事朝她递眼色:“昨天找你的那个中年男人又来了。

”蹊跷不已的雷蕾忐忑地走向医院门口。

十几分钟里,雷蕾发现他神情一直很忧郁,手里的烟一支接一支。

就在这时,雷志祥在不经意的回头间认出了雷蕾,激动得心快要跳出来:那笑起来微微上翘的嘴角,自信无瑕的表情,多像走了的雷蕾啊!“我要认你做女儿,你能叫我一声爸爸吗?”雷志祥唐突地对雷蕾说道。

面对这一荒诞无礼的要求,雷蕾吓了一跳。

转身要走。

雷志祥忙不迭地掏出身份证:“你相信我,我不是坏人!”只看到身份证的名字叫雷志祥雷蕾赶紧以有急诊为由。

匆忙回到办公室,心中疑惑重重:这个同姓的中年男人为什么非要认她做女儿?   下午,雷蕾下班时,发现雷志祥还站在医院门口等待。

雷蕾,你不相信我吗?走,我们去网吧!”雷志祥面色憔悴、焦灼。

拉起雷蕾朝网吧走去。

随着雷志祥点开一个网页,他捐资助学的报道出现在雷蕾的眼前。

看完雷志祥父子俩的事迹,雷蕾愣在那里,满腔的疑虑顿时化作深深的同情。

原来,那个临终前殷殷嘱托父亲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竟然和自己同名同姓同岁!望着雷志祥忧伤、渴望的眼神,雷蕾终于理解这位可亲可敬的父亲为什么要三番五次找到她。

希望认她为女儿了。

回到家。

雷蕾把此事告诉了丈夫。

深明大义的丈夫对她说:“你不要拒绝呀,你知道吗,你的出现带给他多大的安慰啊!”   当天晚上,雷蕾和丈夫来到雷志祥所住的宾馆。

推开房门,一阵呛人的烟味迎面扑来。

烟雾缭绕中,雷志祥正在就着开水吃着饼干,旁边的烟缸里堆满了烟蒂。

望着雷志祥孤苦的身影,雷蕾眼圈发红心里泛酸。

犹豫片刻,她终于叫了一声:“爸!”仿佛美妙的天籁之首在梦中响起,雷志祥蓦地回过头来,定定地望着雷蕾,分不清脸上是哭还是笑。

雷蕾拉着雷志祥:“爸,跟我回家吃饭吧!”“好,好。

雷志祥一边抹泪一边喃喃道。

女儿雷蕾相处的两天中,是雷志祥儿子去世后最快乐的时光。

每每听到雷蕾亲热地叫他一声“爸”,雷蕾两岁的儿子甜甜地叫他一声“爷爷”,他心中就激荡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雷志祥的烟瘾特别大。

每天要抽4包。

雷蕾一见他点燃烟,就伸手从他手里夺过来在烟缸里摁灭,然后笑着说:“爸,你就少抽点吧!既然你把我认作女儿,就要听女儿的话,好好保重身体。

雷志祥的眼圈红了,对女儿的关心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以后,他抽烟由每天4包降至两包。

雷蕾的意外出现,让雷志祥精神焕发,慢慢走出了失去儿子的阴影。

对这段近乎离奇的父女情缘,雷志祥一直认为是儿子在天之灵冥冥中的引导,他格外珍惜,经常和妻子去涪陵看望女儿

受弟弟和爸爸的爱心感染,2006年10月,雷蕾悄悄资助了两个家庭贫困的中学生进入高中读书。

得知这一消息,雷志祥欣慰地笑了:女儿儿子一样善良。

富有爱心。

2007年1月9日,是弟弟雷蕾25岁生日,姐姐雷蕾在涪陵家中点燃香烛,默默念叨:“好弟弟,你安息吧!今后,由我来照顾爸爸妈妈了。

”2007年3月,雷蕾入选2006年度感动重庆人物。

责编 梅 子。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