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剂量纳洛酮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的13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5例,大剂量纳洛酮组及常规剂量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纳洛酮4.8mg/d和1.2mg/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均加入5% GS或0.9%NS 250ml中静滴,连用2周。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常规剂量纳洛酮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 纳洛酮急性脑梗塞

自1981年Baskin等首次报道运用纳洛酮0.4mg静注治疗脑梗塞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后[1],国内外均报道小剂量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肯定疗效,但目前有关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报道尚不多。2003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发现其疗效比用常规剂量纳洛酮疗效更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科2003年1月~2004年1月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13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大剂量纳洛酮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62.4±12.8)岁;常规剂量纳洛酮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61.6±13.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1±13.2)岁。所有病例于发病后72h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2],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病情分级则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将患者分轻、中、重型。其中轻型45例,中型54例,重型36例,经随机分配后3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病程、体质量、基础血压、心率、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剂量纳洛酮组及常规剂量组分别给予纳洛酮4.8mg和1.2mg加入5%GS 250ml或0.9%NS 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为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GS 250ml或0.9%NS 250ml中静滴,1次/d,3组均用两周。重症患者均加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予脱水治疗。3组病人观察期间不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及对血流变学有影响的药物。

1.3 观察项目。

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等级的改变,也观察用药过程中相关的副作用。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疗效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3组病例有效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参数平均值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平均值的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大剂量纳洛酮组为93.3%,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大剂量纳洛酮组为75.6%;常规剂量纳洛酮组的总有效率为75.6%,显效率为53.3%。大剂量纳洛酮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常规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病人相互间的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和表2。表1 大剂量纳洛酮组与常规剂量纳洛酮疗效比较 (略) 注:与常规量组比较: χ2=4.14,P0.05;χ2=4.85,P0.05表2 常规剂量纳洛酮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3.99,P0 05;χ2=4.55,P0.0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