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吴春生,冯和林,李志,潘进社,张国川,李增炎。

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1月,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80~93岁,平均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4d,平均7.5d。均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 结果 59例患者获1~4年的随访,平均2.5年,7例术后1.5~3年死亡。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80%),良5例(8%),差2例(2%),优良率为86%。 结论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髋内翻等并发症少,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多见,尤其多发于老年病人。因老年人多骨质疏松,且往往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若临床处理不当,轻者遗留髋内翻、旋转、下肢短缩等畸形,重者导致死亡。我们在2000年6月至2005年1月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80~93岁,平均86岁。左侧36例,右侧30例。受伤原因:行走跌摔伤44例,车祸伤16例,坠落伤6例。AO分型:A1型45例,A2型13例,A3型8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14d,平均7.5d。住院时间2~4周,平均18.5d。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行胫骨结节骨牵引,积极治疗各种内科合并症。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生化、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了解患者主要脏器的功能状况,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制定手术方案。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于牵引床,健肢屈髋屈膝外展位便于C型臂透视髋部正侧位。持续牵引患肢,C型臂透视下复位,复位满意后保持该位置。消毒铺巾,将动力髋钢板放在患髋前方皮外,透视下目测,确认钢板及套筒位置正确后,透视下经皮向股骨颈内打入1根导针。该导针透视下位于套筒中央,确定导针与股骨干长轴夹角为135°且达股骨头下0.5cm。沿导针周围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扩孔、攻丝、拧入髋螺钉,用骨膜起子在此切口向下建立隧道,安装合适的套筒钢板并使钢板股骨干外侧相贴。透视下证实钢板与骨皮质贴合后,根据钢板长度在切口下方间隔约2cm行1~3cm切口(依据 患者体形),拧入皮质骨螺钉。骨质疏松明显患者,于固定髋螺钉的上方沿股骨颈轴向固定1枚拉力螺钉,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6min。

术后常规心电监护、抗炎对症支持,注意术前合并症的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术后第2天在床上行下肢功能锻炼,第7天鼓励患者坐起。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术后2周可扶拐不负重活动。不稳定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者,术后4~6周摄X线片,见有骨痂形成后方可渐去拐负重活动。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并得到1~4年(平均2.5年)的随访,7例术后1.5~3年死亡。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意外4例,癌症3例,死亡率为10%。本组病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及患者是否满意分为优、良、差三级,优:骨折愈合良好,无髋内翻(X线片示颈干角130°左右)或外翻畸形,行走无痛,下蹲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功能恢复达到骨折前状态,病人与家属均满意,本组52例(80%);良: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轻度内翻(X线片示颈干角小于110°左右),行走无痛,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病人与家属尚满意,本组5例(8%);差:骨折愈合差,有重度髋内翻(X线片示颈干角小于100°)或外旋畸形,髋关节功能明显受限,需持拐行走,本组2例(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