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子灌区膜下滴灌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沙井子灌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导致棉花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针对沙井子灌区棉花膜下滴灌的种植模式, 阐述了膜下滴灌条件下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 并介绍了应对棉花早衰的措施。 作文 /zuowen/。

关键词:膜下滴灌棉花早衰   近年来,随着沙井子灌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导致棉花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据调查,早衰棉田的果枝比正常棉田少33%左右,总铃数比正常棉田少21%以上,减产幅度在18% ~36%之间。现针对本区近年来棉花种植情况,探索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早衰原因 1.1 根系发育不良 由于滴灌棉花生育期间多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根系分布较浅,80%根系分布在0~30cm土层内,其中0~10cm土层根系占总根量的35%,不利于棉花根系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对水肥较为敏感,抗旱能力弱,一旦遇到高温、干旱和水、肥供应不足,容易引起早衰。 1.2 多年连作 由于多年连作,土壤积累了大量病菌,病害逐年加重,导致棉花中后期发病严重,引起早衰;连作会造成土壤养分不均衡,棉花中后期易脱肥,引起早衰棉田多年连作残膜逐年增多,土壤理化性质恶化,通透性和耕作性能下降,影响根系下扎,导致根系畸形,吸收功能减弱,不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棉花早衰。 1.3 肥料投入不合理 1.3.1 氮肥施用不科学 滴灌棉田氮肥施用应遵循“前期轻、中期重、后期补”的原则,蕾期和吐絮期少施,花铃期多施。但生产过程中,棉农常采用平均施肥,生育期内施肥6~8次,每次氮肥用量都在75~90kg/hm2,造成棉花前期旺长,后期脱肥,出现棉花中后期生长衰弱、蕾铃脱落严重等早衰现象。

论文代写 1.3.2 肥料投入不足 全生育期肥料投入不足,造成棉花苗期地下、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现蕾较晚,蕾小且易脱落花铃期落花、落铃严重,植株过早出现早衰现象。 1.3.3 氮、磷、钾肥投入比例不当 棉花生育期氮肥投入比例大,导致棉花地上部分生长量过大,地下部分生长量较小,造成中后期早衰;磷、钾肥投入比例小,棉花苗期出现僵苗、弱苗现象,中期诱发红叶病、茎枯病等病害,后期又会加速根系老化,影响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加剧早衰。 1.3.4 中后期脱肥 花铃期棉花水肥临界期,生育进程较快,营养体大,叶面积系数大,若此期施肥过少或追施的方法和时间不当,会导致棉花中后期脱肥,花、铃大量脱落,形成早衰。 1.4 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 花铃期棉花需水高峰期,需水量约占生育期的50%左右,此期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若水分供应不足或滴水不及时,严重影响棉花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早衰。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防止棉花徒长, 促进开花结铃,提高棉花产量,但如前期施用过量,植株营养生长较弱,会造成棉花大面积早衰。 1.6 病虫危害 病害会破坏棉花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育进程,消耗棉花体内的营养物质,使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棉花蚜虫、棉叶螨以刺吸式口器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棉蚜分泌蜜露,破坏了叶片光合作用,使叶片变黑、卷缩,甚至脱落。病虫防治喷洒农药过量,也会引起药害,使叶肉细胞受损,蕾铃脱落严重,造成棉花早衰。 毕业论文 1.7 气候因素 花铃期连续降雨和低温,导致棉花生理平衡紊乱,棉田出现大面积红叶现象,引起棉花早衰。 2 防治棉花早衰的对策 2.1 选择合适的品种 膜下滴灌棉应选用前期长势稳健, 株型紧凑, 中后期长势较旺而不易早衰的中晚熟品种,使其既能充分利用前期的光、热资源,又能发挥其后期结铃性强的优势。而早熟品种则极易早衰,不宜选用。 2.2 提高整地质量 要求地平、土细、沟直, 使地膜紧贴地面, 盖膜要选择雨后田间墒情好时进行。墒情差时不宜盖膜, 以免造成缺水僵苗,不易早发, 又易早衰盖膜前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盖膜后打穴移栽棉花, 膜边的移栽孔穴要压土严实,防止窜风漏气 2.3 合理灌水 冬前应进行茬灌或冬灌,春季进行春灌,灌量为1000~1200m3/hm2。滴灌棉花第1次滴水应在5月底~6月初,此期适时滴水有利于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2.4 轮作倒茬 对于枯、黄萎病较重棉田,可实行粮、棉、草轮作,轮作周期为3~5年,可有效恢复地力,降低土壤病原菌数量,减轻发病程度。 2.5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稳施氮、磷肥,注重钾肥,配合微肥,高产棉田N、P、K 比例以1 ∶ 0.3 ∶ 0.15为宜。不施或轻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初花期后坚持1 水1 肥,对于肥力不足的棉田中后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2~3次。 毕业论文 2.6 及时揭膜 棉花在地膜覆盖的环境下, 棉花根系浅, 不易下扎, 容易早衰。只有及时揭膜, 才能有利于根系下扎, 从而增强棉株抗旱抗倒伏能力。揭膜在棉花初花期进行最好, 此时棉株根系活动强,下扎快。同时要注意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揭膜较好。 2.7 合理化调 要因苗、因地、因水、因气候合理化控,坚持“早、轻、勤”原则。棉花生长前期以促为主,但要促中有控,使棉株前期壮而不旺;后期以控为主,控中有促,使棉花后期稳而不衰。生育期内化调5次左右,缩节胺总用量为180~270g/hm2,可促进根系生长,塑造理想株型,防止早衰。 2.8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重视农业和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中后期对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的防治,要避免多次和大剂量施用农药。 参考文献 [1] 张存信. 棉花早衰及其预防技术.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2):41—44. [2] 张小伟. 昌吉地区滴灌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疆农垦科技, 2009(2): 26—27. [3] 张进军, 张宪军. 滴灌棉田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 农村科技, 2009(7): 44—4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