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举措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环境与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事业单位社会化发展方向,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二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促进事业单位服务社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改革财务管理机制的形成,就必须加快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改革

那么,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有哪些举措呢?笔者就此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改革举措 1 筹措资金多元化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也渗入了市场因素,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服务社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内部监督机制的形成,使原来简单的筹资方式和渠道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挖掘自身潜力,开源节流,广开下列筹措资金的渠道:①国家财政资金,是指政府财政补助资金;②银行信贷资金;③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④民间资金;⑤企业资金;⑥其他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资金;⑦国外资金等。

采取下列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银行借款;④发行债券;⑤商业信用;⑥融资租赁等。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才能丰富事业单位的自主权,才能为实现“管住一头,放活一面”的良好局面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兴办事业的新格局。

2 资金投放效益化 各单位要坚持正确的生财之道,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有偿服务,积极合理地组织收人,提高各单位的经费自给能力。

同时,要坚持正确的用财之道,妥善安排使用各项资金,通过精兵简政的办法,清理压缩行政性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最募需发展的业务性事业项目上,并建立经济性的效益指标考核制度,推动事业单位不断提高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力,最大限度地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建立符合各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事业单位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应变能力。

3 事业服务商品化 就是以事业服务的有偿性为基础,通过开展与事业有关的服务活动和项目,走以收抵支,以事业事业的道路,引人事业服务商品化的机制,按照事企分开和事业单位社会化发展方向的要求,鼓励更多的主要从事有偿经营或有偿服务的非公益性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加快发展

如教育系统发展校办工厂、校办牧场、校办农场和商业服务业,通过不断提高收人水平和自我补充教育事业费的办法,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

也可以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探索吸收国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教育事业

文化系统可以大力开展“以文补文”活动,通过开办与事业相关的服务项目,来发展文化事业

所有这些举措都是缓和资金供求矛盾,发展事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 消费支出私有化 就是通过将事业单位中由公费支付的与个人消费有关的各项支出,逐步从行政事业费中分离出来,改由个人负担,减少国家负担比例直至取消。

如车辆使用商品化,彻底根除公车私用现象;移动电话私有化,努力降低公用电话费的开支等,使消费性支出控制在最低标准。

同时,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事业单位的现有资源,努力发挥其使用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厉行节约、讲求效率、保证需要,促进事业计划的圆满完成,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节约化、合理化。

5 兴办事业社会化 要打破国家包办一切的旧体制,形成社会办事业,全民都出力的新格局。

凡是可以社会办的事业,财政不再包办,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或国外资本兴办学校、医院、文化创作表演团体和老年公寓等,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福利事业事业单位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彻底改变事业单位一切开支向国家伸手的状况,促使财政资金投放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化,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转制、股份制、中外合作、联合、连锁、集团化等模式,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实体。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事业,增强事业单位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事业单位服务社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改革机制的形成。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