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肾病5种证候病案浅析

【关键词】 消渴肾病;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消渴肾病消渴病日久,久病入络,肾络损伤,肾体用俱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符合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病变规律。

《难经·二十四难》曰:“脾有散膏半斤”,其功能是“主裹血”、“温五脏”。任继学、南征认为,“络脉循环血液。散膏病久则入络。络者主血,血液受邪扰则循环阻滞为瘀为毒,血瘀则津液外渗为痰为饮,其邪毒由气街处侵犯于肾间动气之处。”此气街部,是指气血交汇之处。《灵枢·卫气》篇曰:“请言气街。胁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可谓全身皆有气街也。肾藏精,内蕴肾间动气,病久则精气为毒邪所遏,肾络损伤,气血交会失常,气化失司而致消渴肾病消渴病早期,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久而气阴两虚;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肾之气阴两虚,致肾络虚,肾体虚损劳伤,内生之痰瘀郁热,胶结化毒,毒、痰、瘀互结,郁滞在肾络肾络阻滞,诸症丛生。痰、瘀、湿、热胶阻络脉,是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元阴元阳受损,五脏六腑失其温煦、滋养,脏腑失衡,脏腑气机失畅是毒邪形成的关键。毒邪伤肾络贯穿于消渴肾病的始终。

消渴肾病临床分证用药时,南征教授多分为气阴两虚兼瘀毒证肝肾阴虚兼瘀毒证、脾肾阳虚兼瘀毒证、心肾阳衰兼瘀毒证、湿浊兼瘀毒证加以分析。

1 气阴两虚兼瘀毒案。

王某,女,52岁,2005年11月1日初诊。患糖尿病5年。症见:口干多饮,尿频量多,倦怠乏力,关节疼痛,夜尿频,自汗盗汗,舌红隐青,苔白,脉沉细无力。血压150.100mmHg,空腹血糖9.6mmol.L,果糖胺3.1mmol.L,尿蛋白 。诊断: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治疗方法:(1)糖适平口服控制血糖,珍菊降压片口服降压;(2)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低盐、低蛋白饮食。(3)方药:黄芪50g,党参10g,山茱萸15g,山药15g,生地10g,知母10g,车前子10g,茯苓15g,泽泻5g,土茯苓100g,白茅根50g,地榆30g,陈皮15g,连翘10g,蝉蜕15g,白僵蚕15g,益母草10g,牡蛎50g。日1剂,水煎取汁,日4次早、午、晚、睡前温服。

11月10日复诊,空腹血糖8.4mmol.L,尿蛋白,汗出明显,夜尿频,舌质隐青,苔黄腻,脉沉细无力。上方加浮小麦15g,芡实15g,金樱子15g,苍术10g,黄柏10g。

11月26日复诊血压130.80mmHg,空腹血糖6.8mmol.L,尿蛋白 ,夜尿无,汗出不明显,舌隐青,苔微黄。上方去芡实、金樱子、浮小麦,加金银花20g,丹参15g。至12月31日,血压130.80mmHg,空腹血糖降至6.5mmol.L,尿蛋白(±),诸症明显改善。

按: 本病例由于消渴病久失治,耗气伤津,气阴两虚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损伤肾络,精微外泄,致气阴两虚兼瘀毒之消渴肾病。治宜益气养阴、活血祛瘀、解毒通络,方用地黄生姜煎丸加减化裁。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升阳,鼓舞气机,山茱萸、山药、生地、知母滋阴补肾,陈皮燥湿祛浊,益母草活血化瘀,土茯苓、白茅根、地榆、连翘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牡蛎固摄防精微外泄。尿少浮肿加车前子、茯苓、泽泻以淡渗利湿,夜尿频多加芡实、金樱子、浮小麦收敛固摄,舌苔黄腻,有湿热之象加二妙散以清湿热,有蛋白尿可加蝉蜕、白僵蚕以通络。

2 肝肾阴虚兼瘀毒案。

周某,女,58岁,退休干部,2004年11月20日初诊。患糖尿病12年,2年前出现蛋白尿,服消渴丸控制血糖。症见:口干咽燥,神疲乏力,五心烦躁,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睡眠尚可,大便干结,舌质隐青,苔薄,脉弦细无力。理化检查:GLU:11.3mmol.L,FTS:3.2mmol.L,尿蛋白+,尿糖 ,血压140.90mmHg。诊断: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治疗方法:(1)糖适平口服控制血糖,施慧达口服控制血压;(2)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低盐、低蛋白饮食。(3)方药:枸杞子30g,生地15g,党参10g,黄芪50g,麦冬10g,丹参15g,益母草15g,大黄5g,土茯苓100g,金银花20g,榛花10g,日1剂,水煎取汁,日4次早、午、晚、睡前温服。

11月27日复诊,略见呕恶,尿蛋白±,尿糖+,血压140.90mmHg,上方加藿香30g,竹茹20g,姜半夏5g。12月4日复诊血糖降至7.8mmol.L,尿蛋白±,尿糖—,血压130.80mmHg。上方去藿香、竹茹、半夏,加蝉蜕15g,僵蚕15g。12月30日复诊,患者主诉小腹冷痛,上方加小茴香5g。1月22日复诊血糖降至6.8mmol.L,蛋白尿±,血压130.85mmHg,舌质隐青,苔薄白,脉弦滑无力,上方加陈皮10g。1月29日复查尿蛋白(—),血糖6.2mmol.L,自述近日睡眠欠佳,上方加酸枣仁15g,柏子仁15g,夜交藤30g。2月5日、2月17日复查尿蛋白均为(—),诸症均有明显好转。

按: 本病例由于消渴病气阴两虚日久,肾阴亏耗,阴精更伤。乙癸同源,肝失濡养,且阴虚血脉涩滞,瘀血邪毒内留,毒损肾络,终成肝肾阴虚兼瘀毒之消渴肾病。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用一贯煎合地黄生姜煎丸加减化裁。方中枸杞子、生地滋补肝肾,党参、黄芪、麦冬益气养阴,丹参、益母草活血通络化瘀,大黄通腹泄浊,土茯苓、金银花、榛花清热解毒降糖。恶心欲吐时加藿香、竹茹、半夏化湿和中止呕,怕冷、小腹凉者可加肉桂、小茴香温阳散寒,睡眠欠佳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肝之血而安神。

3 脾肾阳虚兼瘀毒案。

米某,女,65岁,退休干部,2005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患糖尿病16年,半年前发现蛋白尿,应用诺和灵30R皮注控制血糖。症见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面浮肢肿,乏力,大便干,舌淡红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无力。GLU:9.3mmol.L,FTS:3.0mmol.L,尿蛋白±,BUN:8.8mmol.L,CRE:112μmol.L,UA:222mmol.L。血压140.70mmHg。诊断: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治疗方法:(1)胰岛素控制血糖;(2)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低盐、低蛋白饮食。(3)。

方药:小茴香10g,肉桂10g,枸杞子30g,党参10g,黄 芪50g,陈皮10g,茯苓15g,车前子10g,泽泻5g,益母草15g,丹参15g,连翘10g,僵蚕15g,藿香30g,竹茹20g,姜半夏5g,厚朴10g,大黄10g,日1剂,水煎取汁,日4次早、午、晚、睡前温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