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虎铜案:滇文化的生命赞歌

梵硕传媒。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考古界有两次惊人的发现:一是甘肃威武出土了“马踏飞燕”,二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这一南一北相继面世的文物轰动了世界,因此坊间素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

197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对云南某座墓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包括牛虎铜案在内一批丰富的随葬品。当时,牛虎铜案已经断成好几截,牛头是牛头,小牛小牛。参与发掘的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永康决定带回去修复,然后上交给国家收藏。不久,牛虎铜案发掘的简报刊登在文物杂志上,轰动一时。

牛虎铜案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是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着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如果仔细端详这件铜器,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会冒出类似的感人故事:一只饿昏了的老虎碰上了落单的大牛小牛,饥肠辘辘的它便向小牛发起了攻击,大牛为了保护小牛,将小牛藏在身下,自己却被老虎抓住动弹不得……。

故事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器物又是做什么用的,难道仅仅是表现一个感人故事

其实,这件牛虎铜案是一件古代祭祀的礼器,又可以称作“俎”。它通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是古代祭祀活动中放置肉、酒、水果等祭祀品的案子。只是,一般情况下,这些俎大多长得方方正正,规规矩矩。

这件牛虎铜案不走寻常路,造型十分别致,自然吸粉无数,关于它的表现主题也众说纷纭。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人们猜测的“母牛护犊故事,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但是仔细思索,却似是而非。江川是“滇国”故地,李家山古墓群主要是滇国贵族墓葬群,这座墓中埋葬的是滇国身份显赫的人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承载滇文化的重要媒介,青铜器的众多主题都是围绕着祭祀与战争展开的。牛虎铜案应该是滇国重要的祭祀礼器之一,如果说它表达的是动物性的“母爱”,这种主题与它的用途相距甚远,并不具备合理性。

滇国,虎为百兽之王,是权威的象征;牛是财富和生命的标志。虎噬牛既是现实世界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关系的真实反映,也包含了滇人对“死亡”这一生命终极命题的认识与理解。小牛大牛腹下步出,與其解释为“母牛护犊”,不如说是代表着“新生”,是生命的一种新陈代谢。牛虎铜案既包含了“死亡”,又孕育了“新生”,巧妙地通过“牛”这一特殊媒介来表达滇人对财富、生命与风调雨顺、牲畜繁衍、国泰民安的渴求。它是一曲生命的礼赞,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编辑/羽川。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