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戏解对联诗】 李调元对联大全

这是清乾隆三十七年(77年)春天,李调元39岁,因父亲亡故,丁忧3年期满,从乡罗江县回返京师。

天傍晚,秦岭古栈道奔波跋涉,累得疲惫不堪李调元终到了陕西凤县。

他了客栈,定了房,洗了澡,换了身衣裳,精神了许多,但肚却咕咕叫了起。

李调元步出客栈,几步走进斜对面饭馆,落座,要酒菜,正要动筷子,忽听身阵响亮哈哈声,只手重重拍他肩膀上,有人笑着说“调元老弟,幸会!幸会!”李调元头看“是你,星实年兄,想不到相遇,前些日子你成都公繁忙,我又丁忧身,不得相聚,今天要与你喝台!”。

冯星实,0多岁,安徽桐乡人。

他少年得志,进士、入翰林,擢升礼部郎。

年前,乾隆任命他成都贡院乡试主考。

他上任主持次乡试,出了道试题《井蛙赋》,不但挖苦四川人是井底蛙,还规定体必须用“律赋”。

试题与规定出,考棚片哗然。

士子们不顾监考人员弹压,群起抗议,要主考官辩理,吓得冯星实溜烟儿躲了起。

士子们纷纷罢考,并名上朝廷,控告冯星实

朝廷四川籍京官也纷纷上弹劾冯星实

这就是轰动四川辛卯乡试风波。

乾隆也认错冯星实,便严旨斥责,勒令其撤回。

冯星实灰溜溜离开成都,准备回京待罪,没想到途竟与李调元邂逅。

冯星实视甚高,人倨傲,认西蜀地处偏僻,化不发达,除李调元还有些才气外,其余不足挂齿。

他特别喜欢八股,做诗强调每都要用对仗,把杜甫《绝句》“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奉,认是作诗高境界。

前两人京城朝官,他曾与李调元讨论杜甫这首诗,李调元置可否。

冯星实成都所,李调元早有耳闻。

席,冯星实仰头将杯酒口喝尽,说“调元老弟,要不是我那《井蛙赋》,你我兄弟怎能开怀畅饮畅谈也!”李调元抿了口酒,慢慢开口道“年兄所出《井蛙赋》,对我川人确有不恭,你说是不是?”冯星实答非所问“我成都任上,听士子言,你极推崇我做诗须相对观,还做了首五律,名曰《久成》,据说每对仗都堪称绝对,但我没到老弟这首诗,不知是否有事。

李调元“哈哈”笑,说“实有事。

我就年兄面前献丑了!”随即念了起“檐前飞二,楼上走万。

蛙翻白出阔,蚓死紫长。

墙高猫跳咚,篱密狗钻汪。

骑驴思母舅,渡想姨�。

丫窥墙出豆,婆洗盆泡姜。

冯星实说“诗听上像是做到了相对,但听起总觉得不太顺耳,多地方还听不太懂。

李调元说“我用都是故,所以有些听不懂。

不瞒说,了做到相对,且对仗工稳,诗我花了近半年才完成,故命名《久成》。

冯星实说“那就请老弟释给兄听听。

李调元端起酒杯喝了口,开口道“我用二十钱买回鸽子对,养檐下笼,日鸽子破笼飞,因惋惜那飞走二十钱,得句‘檐前飞二’;正寻思下,阵风,将楼上吹走数页,捡起看,是《孟子・万》里容,因得妙对‘楼上走万’。

天晚饭,我田埂上散步,边走边苦思冥想,见秧田死蛙仰面朝天,肚皮泛白,再仔细看,很像‘出’,惟那竖稍稍阔了些,便又得句‘蛙翻白出阔’。

刚走出几步,险些被石块绊倒,低头看,脚边蚯蚓死道,色已变紫,弯曲如草写‘’,只是稍长了,是得下‘蚓死紫长’!晚上回,走进街巷,猛听得身有咚咚声,回头看,是只猫从高墙上跳下,是又得句‘墙高猫跳咚’。

但近半年里,再没写出句子。

冯星实禁不住问“何?”李调元叹了口气“上是‘猫’,下也得是动物,可我除猫外就没有其他动物了。

直到有天,只野狗钻进我竹篱墙,头进了身子却进不,退又退不回,便汪汪汪叫起。

我赶紧跑出屋子,见状,心喜,有了,便得句‘篱密狗钻汪’。

唉――诗真是做得太苦了!”。

李调元接着说“至‘骑驴思母舅,渡想姨�’乃我睹物想。

骑驴,看见驴脸就想起舅舅长脸;每渡,看见渡船就想起姨�没有裹脚脚。

有天,我赶场,买了许多东西。

傍晚回到里,正与人起清,忽见墙缝有二黑豆闪闪然,游移不定。

我心里惊,继而疑惑,才恍然悟,定是丫头隔壁窥视,往观,然如!回屋,老婆已洗脚,双脚裹得不佳,泡盆里活像两柄生姜,是得出尾‘丫窥墙出豆,婆洗盆泡姜’。

冯星实听了,知道李调元是戏弄他,但还是心口地说“调元老弟,看这做诗每都要相对观,是有些太僵化了……”。

李调元说“其实,杜工部那首《绝句》也非刻所,而是触景生情,浑然天成。

我人历不喜八股,做诗不定每都用对仗

如规矩太多,容易以辞害耳!”冯星实诚恳地说“调元老弟,谢谢你,这‘墙高猫跳咚’成就了你诗,也惊醒了兄!”。

从,冯星实改旧习,变通有,山西主考任上,慧眼识才,政声远播。

(责编 磊 石)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