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边界和褒贬的规则

娄师德武则天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上任后,却十分反感娄的办事拖沓和过于谨慎,将其排挤外放。

武则天后来察觉到狄对娄的不满,就问狄对娄如何看?狄回答说,娄谨慎小心,但是否贤能、是否知人就说不清了。

武则天告诉狄,你当宰相,就是娄推荐的。

一句话,把狄说得惭愧不已,“方知不逮娄公远矣”。

在娄当宰相时,他弟弟受任代州刺史,上任前,娄担心弟弟同别人争执,就问他:如果有人唾在你脸上怎么办?其弟回答:我不计较,自己擦拭了事。

娄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有人唾你,说明他正在火头上,你擦拭不让他搓火吗?千万别擦,唾沫自然会干的。

由此,留下了“唾面自干”这个成语。

毕业论文网 /2/view—12232777.htm  武则天在称帝过程中杀戮过多,为了表现自己的好生之德,多次诏令禁止杀生

娄师德在御史大夫任上曾出使陕州,其时正值禁屠严切,导致官方公务接待备办菜肴成了难题。

不料,陕州的厨师上了羊肉。

娄一看,这么明目张胆违反禁令的事也敢做,便厉声责问:“敕禁屠杀,何为有此?”厨师赶快回答说:“豺咬杀羊。

杀生违规,但豺狼咬死了羊,这个肉还是吃得的。

于是,娄开始放心享用,一边吃一边说:好懂事的豺啊。

过了一会儿,又上来了鱼脍。

杀鱼也是杀生,同样违反禁令。

娄再问:“何为有此?”厨师又回答说:“豺咬杀鱼。

”娄一听就发脾气了:“智短汉,何不道是獭?”厨师赶快改口说:是獭,确实是水獭咬死了鱼。

这次违规接待,以喜剧方式收场。

从荐举狄相到“唾面自干”,再到“解事豺獭”,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管理者的智力用在何处?对官员的褒贬应当考虑什么?   人称娄师德为忠厚长者,但忠厚和窝囊,往往是同一行为的不同表达。

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一事,恐怕没有人会批评指责。

尤其是推荐了狄却不张扬,作为前辈与狄共事也绝不居功,被狄排挤出局也不发怨言,这几乎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美德。

但是,唾面自干行为,赞扬的人可能不多,年轻气盛者更会不屑,不会认为是美德。

但仔细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荐举狄相唾面自干,实际上是同一个行为准则,不过一个积极一个消极而已。

前者抑功,后者抑怒。

如果觉得唾面自干太过窝囊,那么被自己推荐的宰相赶走就不窝囊?如果受不了唾面的屈辱,那么同样应该责骂狄的忘恩负义。

荐相和训弟两件事孰先孰后史无明载,然而内在逻辑一致。

可以说,正是能够唾面自干,才可养育出推荐狄相的大度;反过来,正是不以狄相受惠而自居其功,才可养育出唾面自干的涵养。

二者互为因果,肯定前者就须接受后者,贬低后者就须抨击前者。

如果在管理中倡导推荐狄相行为,而反对唾面自干行为,其效果是互相抵消的。

有些人可以接受唾面自干行为准则,但不是把它作为人品准则,而是作为生存的技术手段。

类似的现象,还有对韩信受胯下之辱的赞扬等。

对这种屈辱予以品德上的否定却给予技巧上的赞扬,会在无意识层面掏空道德的根基。

唾面自干变成了“术”而不是“道”,就无以养成推荐狄仁杰还不炫耀、不求报的自觉。

而一旦没有这种自觉,还要倡导推荐狄的行为,就会使推荐发生质变:不是变成对自己得失的功利计算,就是变成赢得外界赞誉的假面。

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通过这种途径所炼成。

传统儒家的不足,是把智力道德化;当今经济学泛滥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则是把道德智力化。

道德智力化的后果,是仁者所乐之山变成智者所乐之水,行为的稳定性会大大削弱,甚至会以避邪剑法替代易筋经。

管理者应当掂出其中的分量。

那么,管理是不是需要道德至上而不考虑智力娄师德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他对厨师“智短汉”的责骂。

显然,娄对武则天禁屠在价值观上不以为然,然而作为高管在行为规则上又必须遵守。

所以,当他听到厨师解释是豺咬死羊的时候,他对厨师是欣赏的。

因为根据这一解释,既可享受羊肉的美味,又不担心违规的问责,于是由衷赞扬“大解事豺”。

尽管他明知厨师不过是搪塞禁令,但他并不追究事情的真实性。

即便监察部门查出厨师是谎言,他也不用直接承担违规责任。

而当厨师说豺咬死鱼的时候,他就对厨师智力不足有意见了,诱导厨师把豺换成獭。

可见,如果人们不考虑道德约束,智力的使用就是无边界的。

对管理者而言,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之一是奖惩褒贬

娄师德的例子来看,褒扬举荐狄仁杰而不居功的行为是有德,同时也就等于承认唾面自干行为是有德;而肯定唾面自干行为是才能突出,同时也就等于倡导举荐狄时的利害计算。

道德行为当作智力鼓励,也就等于道德可以谋利。

在娄吃肉的问题上,则不适宜使用奖惩手段,反而需要适度肯定他遵守规则的意识。

因为娄并不接受禁止杀生的价值取向,如果惩罚了他,不是促使他积极寻找更加没有破绽的吃肉理由,就是引发他以别的方式消解禁屠对自己造成的损失。

当然,更不能表彰他以獭换豺的急智,那等于直接否定了禁屠的价值。

没有对政策的价值认同,无论是奖是惩,都会引发智力的滥用。

在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中,很多人偏重于关注其私情,而真正对克林顿的弹劾动议,却是他说假话造成的违法。

最近美国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引发的抗议浪潮,如果仅仅从利害或成本角度考虑,不理睬陪审团的决定处罚白人警察,能够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平息事端,然而代价可能是法治的崩溃和正义的扭曲。

古今中外差异极大,但管理之道具有共同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