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问题研究 —— 一种破除农村金融抑制的新思路

摘要: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机构不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压抑了农村的资金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而当前国内进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把注意力集中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但由于政府主导型金融存在的自身缺陷,改革成效十分值得怀疑,农村金融实际上已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从总体上看,制度供给不足或者说市场竞争主体的缺位是当前农村金融的根本症结所在,因此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进入这一解决破除农村金融抑制新思路

毕业论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抑制 毕业论文

一、引入 发展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性制约(Mckinnon,;1973 Shaw,;1973)。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这一现象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愈演愈烈,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之一就是农村金融机构从机构设置、业务范围、贷款投向等方面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林毅夫,2003;那洪生、周庆海,2004)。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1997年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县以下金融机构,导致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寥寥无几;二是1994年成立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仅仅开展粮棉收购和贷款业务,未能较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应有作用;三是多年来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被形容为农村金融中的抽水机;四是由于自身问题和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关闭清算;五是1998年以来,国家规定了民间金融的非法地位,导致众多曾经十分活跃的合会、私人钱庄等民间金融机构消失或转入地下(李丹红,2000);六是由于以上原因事实上形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垄断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农信社陷入亏损,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曹力群,2001)。虽然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6月农信社试点改革以来,当局加大了对农信社的扶持力度,并且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周小川,2004),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信社的官办性质而转为合作性质,农信社和整个农村金融的前途依然堪忧。 毕业论文解决上述问题,有许多具体层面上的工作要做,但从总体上看,制度供给不足或者说市场竞争主体的缺位是当前农村金融的根本症结所在。因此,章奇(2004)指出,必须提倡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扩大金融服务(包括数量和品种),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林毅夫(2003)也指出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他提出发展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解决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问题。茅于轼(2004)指出目前金融体制的最大问题是政府管制,而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普遍放开,给地下金融以合法地位,让合理的地下金融转化为地上金融,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允许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几乎成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问题的多方共识(马晓河、姜长云,2003;何广平,2003;谢平,2001)。从根本上看,上述措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即农村金融机构进入(entry)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指的进入是广义上的,即农村实质金融服务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农村各种金融机构从无到有或现有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存贷量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实际上是扩大农村金融竞争,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毕业论文 二、农村金融机构进入的博弈 ; Milgrom-Roberts模型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其他进入是能够改进福利的。除非在混同均衡条件下,高成本和低成本在位者都限制价格从而隐藏成本信息,可能会产生因限制潜在企业进入所造成的福利损失。这就启示着我们,仅仅允许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不够的,而必须实行有效的配套措施,保证潜在进入者拥有更多信息以打消其对进入市场的顾虑。在我国众多民间金融活跃的地方,这一点应被当局纳入考虑之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