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林子,从艺术到人生] 毕淑敏:人生本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年轻女孩走过的路,却执着得像是用了一生的时间。

不过,她的确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和解读――解读艺术,追求人生

她叫小鹿林子,总是被误认为是艺名的名字,其实是真名,源于当年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她的母亲特别喜欢里面的女主人公小鹿纯子。

不同的是,小鹿林子钟情于舞蹈;相同的是,她们都能拼敢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怒放的艺术生命      小鹿林子出生于兰州军区,长在西安,西部的大气粗犷与古城的厚重积淀,在懵懂间就赋予了小鹿林子艺术的敏感与独特的理解力。

跟很多有音乐细胞的孩子一样,还不到四岁的时候,她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在街上听到商店里放的歌就不肯走……母亲决定送她去学舞蹈

走进少年宫的小鹿林子,从此再也没有走出过音乐与舞的天地。

练功很苦,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哪怕把小嘴唇咬得一道道白印,她也不肯叫苦,甚至连眼泪都绷着不让流下来。

“当时最初的想法就是让母亲高兴,然后才是自己本身的喜爱。

”而今说起这样的故事,小鹿林子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坚强的光芒。

母亲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深知她的不易。

小鹿林子艺术最初的感情就来源于此。

然而这朴素的情感似乎更贴近艺术的实质。

她学芭蕾舞,学现代舞,小小年纪便很有表现力。

不到十岁,小鹿林子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金奖。

当她领完奖,有点骄傲地走下舞台母亲迎面走来,送给她一束花,还跟她郑重其事地握握手。

之后的那句话,小鹿林子一直铭记至今:“祝贺你。

忘记它。

”这句话,之后每次她得奖,母亲都会重复一次。

永远从零开始的心态,让小鹿林子走过了光芒四射的小学之后,以第一名的身份走进了省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在艺校里,她永远是最耀眼夺目的一个,群舞时她领舞,学校还为她专门排练了独舞……而她,也永远是最谦虚努力用心练功的那个学生。

中专毕业时,小鹿林子决定考大学。

专业课没有任何问题,拦路虎是文化课。

“专业学校里的学生参加高考难度非常大”,在补习学校里,小鹿林子度过了她迄今为止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子。

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她都自己复习功课到凌晨两三点,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单薄的她伏案苦读。

连校长都惊叹“从来没有见过学艺术的小女孩儿这么用功学习!”不过她从未觉得自己孤单,因为内心里有强大的信念支撑着她:“必须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舞台

”   最终,她如愿了,走进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系。

艺术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于是付出更加酣畅淋漓。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小鹿林子被学校选中参加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她跳独舞《红色恋人》。

后来节目得了金奖,喜报贴在校园里最醒目的宣传栏里,在阳光下很耀眼,很多同学围观。

小鹿林子从人群外面走过,大家甚至没有注意她,正如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金奖里饱含了多少泪水和汗水。

排练的日子,小鹿林子每天早上六点多就拎着舞鞋走出宿舍,直奔练功房,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习,练习。

练功房晚上十点多就关门了,她练不够,于是想了个办法,在更衣间里放了一个大纸箱子,等到值班老师来巡视的时候,就躲到大箱子里,老师走了,她再偷偷钻出来,回到练功房里借着烛光继续用功。

有时实在太晚了,就干脆睡在练功房里……内心里生发出来的对舞蹈的感情,点燃了小鹿林子的心灵。

烟花般的人生不值得留恋      凭着骄人的成绩,小鹿林子走过中学、大学,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学毕业之后,她默默地选择了考试出国,去法国攻读编舞专业。

“我不想要烟花般的人生

小鹿林子喜欢放焰火,每到新年都要跟朋友一起放焰火,然而每次烟花熄灭后留下的长久黑暗都让她无比失落。

很多舞蹈演员的人生也是如此,瞬间繁华。

“我想要什么?”无数次问过自己之后,小鹿林子决定转身走进幕后,将自己舞台上的绽放变成幕后长久的释放。

这是艰难的转身。

“我至今看到舞台上的舞者都觉得心里像用刀子剜一样难受。

小鹿林子一样留恋舞台,但是有得必有舍,人不能太贪心。

这个道理母亲早就对她说过,她也懂得。

曾经为了考大学她放弃了中心的毕业演出,为了准备出国她又必须放弃大学的毕业演出……数次眼前的绚烂都被她轻轻放下。

离开是为了更长久地留下。

小鹿林子拉着箱子独自走向法国

在波尔多大学,她用了一年时间完成现代舞编导、表演专业的硕士课程,随后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舞蹈学院攻读舞蹈编导硕士研究生,这个专业每年在全球只招五名硕士研究生,小鹿林子是这里第一个中国学生。

困难是可想而知又难以想象的。

首先是语言关,她能听懂简单的生活对话,却对课堂上大段抽象的讲解无能为力,幸好,她做了充足的准备。

早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小鹿林子就每个学期从CCTV音乐舞蹈大赛中选一两个独舞或双人舞,对着录像自学,锻炼理解能力和动作记忆能力。

这两项艰苦的训练在她初到法国,语言尚未完全过关时派上了大用场,老师惊讶于她惊人的记忆力、深刻的理解力和到位的表现力。

生活也是一件考验人的事。

刚到法国的时候,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小鹿林子在距离学校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找了一个废旧仓库作为栖身之处。

房子破旧,是一个二层的阁楼,外面治安很乱,屋子里没有床,地上只铺了一个厚垫子。

小鹿林子在那里住了一个月,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中。

那段日子,每天下课她就满街找房子……   熬过种种磨难,小鹿林子终于在这个艺术的国度里、在课堂上、在舞台上、在编舞理论知识中,如鱼得水。

2007年,小鹿林子凭借《飘》,获得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欧洲区中国民间舞表演一等奖;同年又以《火因烟》荣获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欧洲区现代舞原创、表演一等奖;2008年,她的《挣脱》在法国夏季现代舞比赛中同时得到表演、创作两项金奖……目前,小鹿林子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文化人类学博士研究生,用三年的寂静苦读,探寻舞蹈文化舞蹈与人类之间的深厚渊源和文化流传。

此前的留学经历让她走进国际化的怀抱,而今再回首,中国悠久苍凉的传统文化又深深撞击着她的心灵,中国传统的古朴的舞蹈艺术猛然激起她极大的研究兴趣。

过去两年,她将目光投注“唐乐舞”的研究,她正在承担的升级课题就是关于“唐乐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历史与现实,台前与幕后,正在小鹿林子艺术追求之路上交织融合。

努力释放跨越文化与国界的力量      留法期间,小鹿林子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做兼职,学习之余,开始接触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也因此,她先后参加了中国文化部在法国组织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残疾人文化节,代表法国留学生赴广州参加国际留学生交流大会等多项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艺术跨越文化、国界的力量,让小鹿林子兴奋、欣慰、幸福、痴迷。

“我要为跨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小鹿林子默默地为自己的未来设立了一个目标,并努力向前迈步。

很多人初见小鹿林子,都惊讶这个年轻时尚的女孩子竟会对文化交流、弘扬主旋律有如此兴趣和认识,其实这个漂亮且时尚的女孩子正是在这样的红色教育中成长起来的。

没有作秀,一切皆是内心所想。

“姥爷是老革命,我是听革命故事长大的。

小鹿林子法国留学期间,只要回国,姥爷看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党费及时交了没有?   这种教育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期间,正赶上“非典”,她从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忘我地救护感染者,感动不已。

“我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她自问,看到大家也有这样的愿望,作为学生干部的小鹿林子主动跟老师要求组织同学到医院慰问演出,还给他们带去了鲜花。

在校内,她又跟老师请求,拍一部舞剧提高同学们的士气,老师也同意了,可是老师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80后”的女孩子要排《红色娘子军》。

舞剧那么多,为什么是这一部?小鹿林子说,这个能鼓励大家,提高士气。

很多时候,小鹿林子不像她的那个年龄。

这是成长经历所赋予的,也是她自己内心里的感悟和追求。

也正是这些因素,小鹿林子总是为自己所生长的国度和民族而骄傲,留学归来,在海外的种种见闻更让她深切感受到一种赤子之心。

也因此,她给自己立下了规矩:不论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一定要正面、积极、向上。

这种思想甚至影响到了她的艺术观。

也因此,才有2008年组织奥运长虹全法传递签名活动,号召留学生为北京奥运助威的小鹿林子;2008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之后、5・12大地震之后号召在法留学生捐款救灾的小鹿林子;带着留法中国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在法国的红色足迹的小鹿林子……   而今,小鹿林子正忙于建党90周年的一些重要活动。

因为签了保密协议,她不肯透露具体内容,但是从她的眼神中可以读出这些活动的意义和分量。

她说自己不会离开舞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身为舞人却不仅作为一个舞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