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FS联合侧后方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关键词】 腰椎滑脱;DRFS;棘突植骨融合。

近年来,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迅速深入,新型脊柱内固定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滑脱节段获得复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了新认识,大多主张行后路经椎弓螺钉技术内固定器,椎板切除或扩大开窗神经根减压加外侧横突间植骨椎体植骨融合。这样可恢复椎体高度,防止再滑脱,扩大椎间孔及椎管,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改善了腰骶部外观,缩短康复时间,且有效地提高了融合率。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采用DRFS联合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女8例,男4例,年龄30~59 岁,平均年龄44 岁。病程3~10年不等,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片,双斜位片,示有峡部裂,按Meyerding分型,其中L4滑脱Ⅰ度2例,Ⅱ度5例,L5滑脱1度2例,2度3例,无1例Ⅲ度滑脱。进一步CT扫描,均证实峡部裂,其中有6例伴有椎间盘突出。

1.2 症状与体症 所有患者均有腰痛,以站立,行走,弯腰活动时为重,伴有下腰段不稳感,腰臀部酸胀感,有的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下肢无力或间歇性跛行。腰前凹加深,棘突呈阶梯状8例,下肢感觉减退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例,会阴区感觉减退2例。

1.3 手术材料 DRFS系统[1]是由北京协和医院研制的新型腰椎复位固定系统,又称协和钢板。为钛合金短节段螺钉钢板固定系统,由两块钢板和4枚椎弓螺钉螺母组成。钢板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提拉端,呈15度角,椎弓根钉分为固定钉和提拉钉,紧固螺母下端为圆弧形,旋紧时可在钢板的槽式结构上滑动,同时完成提拉复位,撑开椎间隙和重建腰椎生理性前凸的能力,并以最牢固的方式锁定螺钉,其上方为加强锁固螺母。植入骨来自减压时取下的棘突和椎板。

1.4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全部为硬膜外麻醉。以L4滑脱为例,取L3S1棘突间后正中切口,暴露L3S1间椎板及小关节外缘。a)减压:用棘突钳整块咬下棘突,在保护好硬脊膜的情况下,蚕食法或经峡部裂处切除椎板,保留好备用。彻底行侧隐窝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将断裂椎弓根内的疤痕组织及增生的黄韧带清理干净,显露滑脱椎的椎弓根,一侧牵开硬膜可见阶梯状椎体前移,切开椎间盘的纤维环,用髓核钳切除干净所有的髓核组织。b)固定:采用Weinstein法并结合直视神经根下确定椎弓根进针点,向内倾斜10度,保持与椎体终板平行,插入定位导针,经C形臂透视确认位置正确后,攻丝,拧入椎弓根钉,放钢板,先固定尾端,使钢板近端后翘,以套筒扳手交替拧紧近端2枚提拉螺母,产生提拉复位,撑开固定作用,C形臂透视复位满意后锁固固定螺母。c)植骨床准备:用刮匙刮除相邻椎体间盘软骨板,当刮至椎体终板时有滞涩感,把软骨板组织刮除彻底,利于植骨融合:将L4.5横突,关节突外侧表面软组织清楚干净。d)植骨:把整块咬下棘突表面的软组织清楚干净,尽量保留骨皮质,腰椎间盘最厚约9 mm[2]与棘突厚度大体相当,椎板骨咬成骨屑。在保护好神经根硬脊膜的前提下,将棘突嵌入椎体间,骨屑放在L4.5横突及小关节后外侧,并用明胶海绵覆盖,防止进入椎管。关闭切口前留置负压引流管1条。

1.5 术后处理 术后抗感染治疗,24~48 h拔除引流管,前3天用激素及脱水剂,卧床3个月,以后配戴腰围逐渐下床活动。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恢复正常椎间高度和椎体排列,随访10~26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每3个月拍摄腰椎正侧位片一次,3~6个月均显示骨性融合。其中有两例出现放置棘突骨块侧下肢麻木,半年后症状消失。1年后均恢复了原工作和生活。随访中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断钉及复位高度丢失现象。按邹德威评分,优10例,良2例,中差0例,优良率100%,效果满意。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