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 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调整初探

一、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类型与形式   1.观光型农业生态旅游   这种旅游形式以看为主,具体包括参观一些具有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或参观乡村民居建筑,或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等,这种旅游活动所需的时间一般较短。

2.品尝型农业生态旅游   这种旅游形式以尝鲜为主要目的。

近年来,这种形式日益受到青睐,如有的旅游点让游客亲自到果园或瓜地采摘瓜果,尽情品尝;有的旅游点(如水库、湖泊等旅游地)为游客提供垂钓服务,并可就地加工;有的为游客提供特色风味菜肴和餐饮等。

3.休闲体验型农业生态旅游   这种旅游形式以通过实践学习到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从中获得乐趣。

这种类型形式多样,如游客可参加各种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或学习农家的特色烹饪技术。

二、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及开发模式   1.依托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借助项目的区位优势,以农家乐、渔家乐等产品为代表;以特色餐饮美食或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为主。

2.区位条件并不一定最好,但借助著名旅游地的旅游优势,依托特色村寨、古镇、民居群落,以人文观光、文化体验、休闲为主,如都江堰、黄龙溪、洛带等。

3.农业生产基地+观光+采摘+品尝的形式,季节性太强,如成都龙泉桃花节、新津梨花节等。

国内生态农业旅游开发要打破原有模式,创新一种模式越来越难,如何走出目前固有思维定势,在甘孜州以“蔡阳村生态旅游”为范本创建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是本次规划的焦点和难点。

三、蔡阳村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控制,景观品质普遍不高   蔡阳村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共生性差,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景观细节处理不到位。

2.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尽完善   这种情况导致客源的可进入性、安全、供水、卫生、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医疗设施,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与旅游接待标准相比相差甚远。

3.产品单一,特色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   目前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设计和地域文化品牌打造。

经营模式没有形成,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缺少市场开拓意识,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兴趣。

4.主题形象不鲜明,没有完整的营销体系   没有鲜明的主题形象,在对外宣传中没有感召力。

农户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在宣传方面过多依赖村委会及景区管理委员会,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和销售系统。

因此,蔡阳村需要创新一种适合自身的乡村旅游经济开发模式,促进本区域乡村生态旅游的升级换代!   4.定位规划   结合甘孜州政府提出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并把蔡阳村旅游开发作为全州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整体开发思路。

因此蔡阳村文化生态旅游不仅要吸引本地区原住居民,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外地旅游者。

随着本次策划、设计工作的完成与实施,将会使已有的自然生态保护和人工旅游资源得到改善。

蔡阳村农业生态旅游定位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民情风俗”为主题,勾勒出景区未来原生态、多元文化的地标景观形象。

以规划区现有的生态绿化环境为基础,低密度、多样化、亲切宜人的小型休闲构筑物掩映在绿树乡野环境中,与居住、休闲、观光和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为人们营造一个别有洞天的 “世外桃源”景象。

五、蔡阳村旅游景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特色种植业   调整种植,以特种蔬菜瓜果为主,提高“旅游经济作物”的价值。

除供游客餐桌的菜品外,还可计划种植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及当地的土特产品,能够制作旅游商品的作物。

2.特色养殖业   调整养殖,以特种禽、畜为主,如放养的高山山羊、野猪、山猪、野鸡等,除供餐桌外,还要计划加工保鲜、腌腊制品,为特色餐饮特色购物打下基础。

3.特色饮食业   从旅游饮食的大众化、特色化、多元化以及在文化建设、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资源等方面,开发出符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菜品,打响景区特色品牌。

通过引进外部先进的餐饮管理人才或餐饮经营管理开发公司,对当地的知名饮食菜品如“九大碗”等进行改良和加工,提高其健康成分和菜品的种类与品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饮食。

4.特色旅游商品产业   蔡阳村旅游商品发展目标是成为整个贡嘎景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基地――围绕特种养殖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

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成商品进入市场。

例如建成种禽育种场和系列化的种源基地,通过科学的育种措施筛选出最佳的杂交种禽。

有了优良的品种,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实现了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济效益将成倍增长。

对海螺沟景区来说,关键突破点是改变养殖模式,改“圈养”为“放养”,并经过规划实施“分类放养”,如对土鸡、野鸡、山羊、野猪的放养,在政府的引导、调控下,划分区域放养,提高产品的增值比例。

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一定要选准目标市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适合当地实情的整体旅游资源,赋予特色,赋予文化内涵,以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为核心,探索一条即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农业生产的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之路。

参考文献:   [1]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   [2]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   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旅游学刊,2005   [3]宋晓虹.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贵州农业科   学 2002   [4]郑旗.乡村旅游循环开发模式初探—以长沙市千龙湖生态   旅游度假村为例.文史博览,2007      作者简介:   刘宜晋,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专任教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