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擒八纵女“孟获” 七擒八纵

她,曾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女匪首

因其美艳逼人,善使双枪,加之所涉案情离奇,被称为贵州女孟获”。

其身世情结可谓旷世传奇。

女孟获名叫程莲珍,又名陈大嫂,1922年出生于贵州长顺一个名叫中院村旁边寨的偏僻布依山村。

艳若桃花的程莲珍是山乡美女中的佼佼者,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丽于女人而言,无异于抱璧藏祸。

17岁那年,她为同寨姑娘当伴娘走入县城,当即被城里一帮文人和富家子弟发现,引为“宜林山国”(贵州雅称)第一美人,叹为观止。

从此,程莲珍芳名远播,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

她的父母平日对她宠爱无比,农活不让她干,只让她描眉绣红,一味修养身心,只盼着日后能找个大户人家,老两口也能沾光过上好日子。

因此,一般求婚者都未被她父母相中。

到了20岁,程莲珍依然小姑独处,云英未嫁。

当地有一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惯匪头子名曰王海臣,闻程莲珍有惊人的美艳,便差人下山托媒强娶,以做压寨夫人。

程家当然不会坐视女儿落入虎口,断然拒绝了这门婚事。

王海臣带着匪队扬言“不答应就抢上山”,程家一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乱了方寸。

恰在这时,此事被惠水县大绅粮(大地主)陈正明得知,心中不由得大喜过望。

他曾在县城友人的婚宴上见过当伴娘的程莲珍,那张令男人无法抗拒的美丽的脸已深深镂刻在了心底。

陈正明托媒人下了厚重聘礼,一定要迎娶程莲珍

当即,两家定下了秦晋之好。

不久后的一个黑夜,随着骤然响起的枪声,一列马队狂奔而来,闯进了程家大门,径奔程莲珍的闺房。

一个壮汉将她拦腰横抱而起。

惊骇的程莲珍拼命哭喊、挣扎,散乱的青丝像一挂瀑布飘洒在沉沉的黑夜中。

村里的男女老少手持棍棒,齐声猛喝,从各处跑来。

程莲珍躺在壮汉的臂弯里无助地哀号。

“大少爷,我们快走吧!”抱着她的壮汉气喘吁吁地对早已牵马立在门前的一青年说道。

那青年一把接过程莲珍,往马上一横,敏捷地跳上马背。

随即,嘴中打出一声尖利的呼哨,双脚猛夹马腹,朝村外狂奔而去。

火光冲天中,村民围了过来。

只听他们齐声呐喊,却并无一人追赶上去。

原来,上面的一幕是惠水县大绅粮(大地主)陈正明依照布依婚俗,抢亲迎娶程莲珍的过程。

陈正明惠水布依族大户,家有良田3000多亩,宅院5处,枪支20余条。

但他并不仅仅是富甲一方的“土老肥”,相反,还是个知书识礼的文化人。

陈正明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生得少年英俊,待人彬彬有礼,是布依族第一个大学生。

在万顷良田、豪华宅院中,程莲珍过上了富贵人家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第四年,丈夫身染沉疴,卧床不起。

为了掌管家财,守家护院,她时常骑着高头大马徜徉于山中院周,逐渐学会了打枪舞剑,到最后竟能左右开弓,双手发射。

不久,陈正明撒手人寰,为程莲珍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和万贯家财。

乡邻们都尊称她为陈大嫂。

解放初,贵州匪焰高涨。

长(顺)紫(云)惠(水)地区位处黔省腹心,曾担任过国民党八县联防司令、被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委为“贵州人民反共自救军”总司令、号称拥有7个匪步兵师的贵州最大匪首曹绍华窜入了这一地区。

程莲珍由此步入了人生的歧途。

起因是对她心仪已久、纠缠不休而终成为她第二任丈夫的惠水县大学生罗绍凡。

罗绍凡也是惠水有名的富家子弟,本为一介书生,曾就读于贵州大学。

其兄罗绍铨却是曹绍华匪部的骨干匪首,任“黔南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

罗绍凡被其兄委为团副。

有了这背景,再加上匪徒的欺骗宣传,程莲珍夫妇将20多条枪、数百名佃客纠合起来,与土匪挂上了钩。

曹绍华匪势炽旺时,带着所谓的司令部进驻她的家,亲封程莲珍为“黔南反共救国军”的团长,并指示她攻打惠水

程莲珍的人生悲剧由此开始了。

1950年3月,土匪们准备攻打惠水县城。

就在密令下达的同时,曹绍华又以反共救国军团长陈大嫂(程莲珍)的名义,在大片布依族聚居的乡镇张贴布告,鼓动乡民们于3月20日前,自带粮食武器集中在惠水县摆角寨待命。

一些不明真相的布依人赶到摆角寨来,不少人还带着口袋、绳索、扁担,准备打进惠水城扛回盐巴、布匹。

惠水未能攻下,3000余土匪却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弃甲。

程莲珍却多了个心眼,她没按预约时间赶至惠水城外。

当匪兵溃逃时,她的一团布依兵才姗姗来迟,又马上掉头随匪部溃散而去。

这一下,她的名气却大了起来。

布依、苗、彝等各村寨以讹传讹,将她传成神机妙算、刀枪不入的女奇人。

程莲珍廉价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在以后随曹匪攻打贵阳惠水的重镇青岩、花溪,攻打长顺县及附近的大小乡镇,甚至密谋围攻贵阳时,她都颇为卖力。

贵州匪乱中一个被神化的女匪首,由此凸现出来。

1950年11月4日至12月5日,贵州军区剿匪东集团在黔东“铁壁合围”取得巨大胜利以后,调动16军、17军3个团又两个营,和贵阳军分区两个营以及安顺军分区的部队,对长顺、紫云、惠水县的土匪进行围剿,史称“长紫惠铁壁合围”。

程莲珍跟随其夫兄罗绍铨股匪仓皇逃入长顺惠水两县交界的提篮洞。

该洞深藏于崇山峻岭中,孤悬于一绝岩上,仅有一条狭窄小径与山后提篮寨相通,因其外形形似竹篮,故名为“提篮洞”。

解放军在火力掩护下,冲过田坝,向洞口发起攻击,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打了3天。

最后,解放军用绳子吊着炸药包放进洞内,炸垮了洞壁,下面的部队也冲了上来。

程莲珍的丈夫罗绍凡吓得直发抖,说:“死罢喽!死罢喽!”罗绍铨提着枪说:“顶住,顶住,准备突围。

程莲珍呢,她已说不出话了,像打摆子一样,全身抖个不停。

最后,他们在洞里放了一把火,又朝寨子(提篮寨)里打枪,迷惑解放军。

解放军进攻的速度慢了点。

就这样,程莲珍他们一些人才从左侧的森林里钻出去,跑掉了!程莲珍从提篮洞中侥幸漏网。

1951年秋,为了消灭在逃匪首罗绍铨、程莲珍罗绍凡等,贵阳军分区警备营又派出一个连,在长顺惠水驻军和部分民兵的配合下,对罗绍铨股匪进行搜山围剿。

经过6天合围,匪首罗绍铨被击毙,罗绍凡负伤被俘,其匪队除程莲珍外全部落网。

程莲珍只身一人逃往何方?   程莲珍这次能够逃跑,其原因虽众说纷纭,但也不难回答:在土匪世界里,她作为一个女人,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极为少有。

开初在围剿她时,上级曾明确指示剿匪部队一定要抓活的,这就使她得以有脱逃的机会。

到了1952年,程莲珍仍未被抓获,当时负责搜捕指挥的安顺军分区一名副司令员在久捕未果后,曾主动向上级引咎请辞。

这使得她的名声更大了,加之程莲珍耍双枪、骑大马,曾参与打惠水、攻花溪……更引起贵州军区的重视,下决心非活捉不可,看看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53年年初,贵阳军分区特地从长顺抽调她过去的佃客陈凤美等人组成追捕队,尾随追击。

他们从长顺县公安局获悉,程莲珍贵阳潜逃至贵定、龙里一带,且不时独自一人活动。

循着蛛丝马迹,追捕队赶至贵定县水田坝一位名叫韦汤粑的苗民家中,有人说曾亲眼看见程莲珍参加过他家的“上会”(苗家一种节日)。

追捕队员开口即问:“10月16日跟你来的穿阴丹布衣、戴细斗笠的那个女人到哪儿去了?”   韦汤粑哆哆嗦嗦供出程莲珍的行踪:“她去龙里县草老铺韦万书家了。

”   追捕队又赶赴龙里县。

程莲珍果然匿居于此。

龙里县大兴乡草老铺,苗族乡民韦万书自幼和其母相依为命。

由于家徒四壁,偌大年纪还娶不上媳妇。

程莲珍辗转于此后,昔日“倾倒山国”的美艳变成了亡命藏身的好资本。

她谎称父母被划成了地主,家中赤贫无依,恳请韦家老母收容她为儿媳妇。

天上掉下大肉饼。

韦家母子喜不自禁,便在村中置办了几桌酒席,为两人成了亲。

简陋的洞房里,“扑扑”闪动的桐油灯映出了一张凄美的脸。

程莲珍穿一件印花格底的蓝布褂子,将浑身婀娜的曲线夸张地勾勒出来,一瀑秀发垂于腰际,如一汪清泉。

她侧身坐在床前,脸色惨白、神情惊羞,像一个不谙人事的纯洁少女。

老光棍儿韦万书局促地搓着手,憨憨直笑,只有传说中才有的故事想不到应验在了自己身上。

当然,韦万书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女人会是一个正被缉捕的女匪首

事不宜迟。

是夜,追捕队悄然围住韦万书家。

程莲珍毫无知觉。

她兴冲冲地从别人家吃罢晚饭回来,还轻吟着布依山歌。

追捕队员陈凤美用电筒往她脸上一照,一下便认出正是程莲珍,随即上前一步,将她紧紧抓住。

“你为什么抓住我?”程莲珍蓦然一惊,大声问道。

“你是程莲珍

”陈凤美肯定地说道。

“我不是!”她机智地否认。

“你是匪首程莲珍,陈大嫂。

”   “你是什么人?”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程莲珍顿时瘫软下来。

追捕队员一拥而上,用绳子将她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当晚押往龙里县公安局,又于次日解送贵阳

程莲珍被缉拿归案后,由于在惠水一带民愤较大,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公审处决。

鉴于她虽是一名女匪首,可地位并不突出,且无血债,再结合统战和民族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如何处理,专政机关一时难以把握。

最后,只好将案情汇报到贵州省委及西南军区,由上级定夺。

程莲珍被关在牢里,自以为必死无疑。

她终日以泪洗面,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

但是,一代伟人的幽默和宽广的胸襟又改变了她的命运,使她彻底迎来了新生。

1953年5月,西南军区李达参谋长特地从重庆赶赴贵阳

临行前,当时的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同志交待说:“一定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传达到毛主席的指示,妥善安置好陈大嫂。

”在省委书记苏振华的卧室里,苏振华说:“程莲珍民愤大,下面的人要求杀!”   李达说:“毛主席有指示,不能杀!今年3月下旬,我从朝鲜回国,毛主席接见我。

我汇报了西南地区的剿匪工作情况,专门谈到了程莲珍的问题。

我说,主席,这个女匪首,下面要求杀!毛主席一怔,将烟掐灭在烟缸里,然后大手一挥,立即打断我的话:‘不能杀!’他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人家诸葛亮擒孟获,就敢于七擒七纵。

我们擒了个陈大嫂,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连两擒两纵也不行?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不久,贵州军区专门发了份红头文件《关于释放匪首程莲珍的指示》。

1953年6月5日,在惠水县城关镇召开了数千人的群众大会。

经由法院院长宣判,程莲珍被当场释放。

程莲珍由此而被人称为“女孟获”。

程莲珍被党的宽大政策所感召,被释放后,在清匪反霸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她经常身背斗笠,怀揣干粮,风餐露宿深入到长紫惠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寻访匪队踪迹,深入到匪队藏匿的山洞密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共产党的宽大和民族政策,努力说服他们缴械投降。

在她的劝说配合下,一些匪徒走出深山密林,向山下的人民政府投降自新。

据统计,她一共劝降了20余名土匪,5名匪首,帮助收缴了30余支枪。

毛主席对程莲珍“刀下留人”的指示得到了完好的贯彻。

贵州军区发出红头文件,派出专人根据程莲珍的意愿,将她安置在惠水县一个布依山寨居住。

当地政府不但给她分了田土、住房,还特地从贵阳一农户家中找回她失散数年的女儿,使其母女团聚,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此后,程莲珍没有再婚,带着女儿度日。

1957年,贵州省公安厅长吴石来惠水县检查工作,得知母女俩生活困难,经同有关部门商议决定后,将她们迁回惠水县城居住。

程莲珍有一手漂亮的缝纫手艺,便被安排到县缝纫社工作。

1960年7月,程莲珍当选为惠水县政协第一届委员,后历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

1984年9月,她又当选为第五、第六届政协常委。

“文革”中,程莲珍受到冲击。

女儿当时已出嫁,她独自一人被下放到一布依山村监督改造,8年后,在各级领导的干预和帮助下,得以返城。

1996年5月,在贵州遵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期间,毛泽东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在母亲邵华将军的陪同下,特地在贵阳约见了程莲珍

此时,以她为生活原型的电视剧《布依女》正火暴上市,收视率颇高。

晚年的程莲珍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安度晚年,每月享受着由贵州省有关部门发给的150元养老金。

选自《龙门阵》 石宜全/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