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论治”心肌炎

【关键词】 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或间质性炎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岁以上的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现多认为与病毒侵犯心肌、过敏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可继发于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感染之后,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腹泻等。本病症状轻重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多数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因失治、误治而使病程迁延,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笔者追随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弼臣襄诊十余年,现将刘老的治疗思路整理如下,供同道们参考并指正之。刘老对此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心论治、从脾论治、从肺论治的探索过程,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而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并从整体观念出发,大胆提出了“治心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突出从肺论治”的新观点,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1 “从肺论治”的实质是调肺养心复脉。

心肺相邻,同居上焦,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百脉朝会于肺,肺气可经贯心脉肺气的输布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赖于心血的载运;而心血的循环,有赖于肺气的助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虚气亦虚,血滞气亦滞。因此,在生理上心和肺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合主一身之气血。在病理上,小儿脏腑功能和卫外功能均较差,不仅容易罹患疾病,而且病程中最易传变。刘老常告诫我们:“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且为娇脏,不耐寒热,极易被外邪所伤,或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上受。病邪初期则伤及肺卫,肺络失和,肺失宣肃;继则邪毒深入,侵犯心脉,影响气血的运行,或扰动心神,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或胸痛,脉结代。另“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滞脉络,也可影响气血的运行,痰阻气道,心脉失养,也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或胸痛。由于小儿的脏腑功能和卫外功能均较弱,不仅容易感邪患病,而且在患病过程中易于传变。在急性阶段,邪毒侵袭,往往首先侵犯肺卫,而后由肺袭心而变性诸证。慢性阶段是由于病程日久,肺虚卫弱,极易外感而加重病情或使病迁延。因此,从肺论治,急性阶段治疗以宣肺祛邪,切断病邪入侵及传变的途径为主;而慢性阶段则以补益肺气,增强机体的防病和抗病能力为主,以利于本病的康复。从肺论治的实质为调肺养心复脉,具体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1 宣肺通窍畅气机,祛邪护肺安内宅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经常出现咽喉不利、鼻塞流涕等肺气不宣的证候,“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刘老认为,鼻咽部的病灶不除,是病毒性心肌炎缠绵难愈和病情反复或加重的主要因素,只要上呼吸道鼻咽部的病灶存在,心神就无安宁之日。所以有效地治疗、控制鼻咽部的病灶,保持肺宣窍利是治疗心肌炎的关键环节,也是取得远期良效的保证。常用的治法是辛凉解表法,方法银翘散加减;清热解毒利咽法,方选玄参升麻汤加减;宣肺通窍法,方选苍耳子散加减。临证之时,根据病情,可一法独施,也可数法并用,灵活化裁,常可收到良效,从而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1.2 宣肺通腑,通利大肠,以减肺之壅塞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清肃下行,大肠才能顺利通降。病毒性心肌炎病变之初,往往因肺气不利而发热、咳嗽痰盛,呼吸喘促,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心悸不已,神烦不宁,脉来间歇,舌苔黄腻,由于热邪炼液,痰闭肺窍,扰动心神,急当宣肺清热,涤痰通腑,可用宣白承气汤加丹参、苦参、蚤休、万年青、黄芩、山栀等。方中杏仁、石膏、黄芩清热宣肺;山栀、丹参宁心除烦;苦参、蚤休、万年青调节心律;瓜蒌、大黄涤痰通下。此时不宜单用开肺之法,因痰热壅肺,肺气胀满,气机将绝,开之则愈,促其肺气闭绝,犹如扬汤止沸,加重心阴耗损,不如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利大肠,借以减轻肺之壅塞,临床证候,为之改善,但不可久服,杀其势即可。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