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陆 [宋子文离开大陆以后]

1949年1月21日,与蒋介石同进退的宋子文辞去公职。

6月,他离开中国前往法国 ,然后到美国定居,当起了“寓公”。

宋子文夫妇初抵美国时,先在曼哈顿买了一套住宅,可今非昔比,宋子文张乐怡尽管在美国仍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排场毕竟不如当年那般显赫了。

后来,宋子文在长岛买了一套豪华住宅。

蒋介石抵达台湾后,立即致电宋子文,请其赴台继续效力。

为了给这个行将就木的政权注入新的活力,宋子文曾与顾维钧商议组织一个新内阁的问题。

他们的设想是:邀集一部分知名、廉洁、自由主义的留美学者,在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支持下,组成一个新的内阁,并在各政府机构工作中使用若干美国顾问;蒋介石主持军事,把政治和政府事务交给文职官员,让文官去当省主席;蒋介石国民党退居幕后,授予新内阁以施政的全权,用民主的方式来应付局面。

他们改革政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拯救国民党政权,更是为了美国当局看到国民党人“真诚自救”的决心,以便获得美国的大力支持与援助。

然而,这一主张根本不可能为蒋介石所采纳。

另外,宋子文也发现,美国官员不像以前那样“友好”了。

美国联邦调查局甚至开始调查宋氏家族所控制的工业、公司和企业的国内银行存款额。

好在宋子文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是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他是以“社会名流”的特殊身份在美国居留,这使他免去了填表申报的麻烦,让美国人无法找到宋子文及其家族贪污、挪用公款的证据。

其实台湾方面催促孔、宋赴台,或许也有从二人腰包中捞些资助的想法。

而一年前,宋子文还在大陆的时候,国民党内就有人提出要宋子文把他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献给国民党事业的动议。

国民党中央党部后来几次电请宋子文赴台,宋子文均置若罔闻。

1952年10月,国民党台湾召开“七大”,会议通过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整肃案”,该案规定:在此次会议以后,中央委员应举办党员总登记,“严加考核,分别去取”。

蒋介石和宋美龄也几次致电、致信宋子文、孔祥熙,请他们务必在限定的时间内返回台湾

宋、孔二人均不理睬。

次年,由蒋介石圈定批准开除国民党党籍的人员名单,孔祥熙位居第一,宋子文位居第二。

晚年的宋子文,在美国深居简出,交际圈子大大缩小,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经营他的金融事业。

据《宋家王朝》书中说,他“疯狂地从事石油股票、商品期货和新技术的交易”。

在晚年宋子文档案中看到,当时宋子文非常关注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他会仔细抄下股票行情,用笔记下股票原始价、涨跌幅度。

而他的股票投资买卖并不走运,损失惨重。

宋子文在纽约的生活很有规律,他喜欢早起,吃完早饭后就直接去办公室。

闲暇时间,他很喜欢散步,通常午餐以后散步一小时,他不多的娱乐方式是与故友相聚,以打扑克牌消磨时光。

他的侄媳宋曹�璇描述说,宋子文生前仍然想叶落归根,“他很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纽约时也曾向很多美国政要询问是否有回到中国的可能性,但最终未能如愿”。

宋美龄赴美,他偕夫人前往机场迎接。

台“驻美大使”顾维钧宋子文圣约翰大学的校友,二人私交甚好,始终保持着联系。

宋子文时常与顾维钧会晤,交流信息或商讨有关事宜,尤其当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美国出台新的对台政策时,他会邀约顾维钧或另邀有关人员在自己寓所开会,共同商议事关台湾前途的事宜。

1949年以后,宋子文蒋介石政权最大的也是最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可能要数他对院外援华集团的出钱支援。

院外援华集团是杜鲁门时代美国政界中的一个派别。

该派出于强烈的反共意识,主张美国应在世界上一切地方充当反共急先锋,力主美国应大力援助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他们以催促美国政府加强援助蒋介石为职责。

当然,宋子文出钱支持院外援华集团,不仅是为了台湾国民党政权,也是为了他本人的利益,因为该集团中的许多人物能够在四面八方产生影响,这对宋子文美国的生意与生活不无帮助。

1958年12月11日,居住美国9年的宋子文夫妇突然回到香港。

香港新闻媒介立即发表关于宋子文将重返政治舞台的种种报道。

为了澄清视听,宋子文在其私邸举行了一个有20来位记者参加的西餐招待会。

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宋称:他来香港就是为了看朋友,度圣诞节,别无其他使命。

至于记者们所提的敏感性问题,宋子文一概不做正面答复。

据说,宋氏此次离美东来,本有意复出主掌救济总会,并由宋氏先垫出美金1亿元,辅助国家财经建设,并扩大海外救济工作。

蒋介石认为,宋在救济总会工作无问题,但重登政治舞台尚非时机。

宋子文只好知难而退。

1963年,宋子文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邀请,对台湾做了唯一的一次访问,受到了蒋氏夫妇的热情接待。

当时,美国政府受国内外局势的压力,正考虑调整对大陆台湾的政策,为拉拢与美国的关系,蒋介石希望宋子文能够出力,对华盛顿重施故伎,为他的“反攻复国”争取援助。

宋子文此次在台湾仅住了几天即很快返美。

以后,宋子文再没去过台湾

1969年2月25日,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因脑溢血在香港病逝。

3月5日夜,宋子文美国飞抵香港,次日在一基督教堂参加其弟的安息礼拜仪式。

这是宋子文生前最后一次踏上国土。

1971年4月,宋子文已77岁了。

应朋友之约,他和妻子张乐怡到旧金山去会见亲友。

24日晚上,广东银行的老朋友爱德华・尤在他的住宅设宴欢迎他们。

事前,张乐怡不想去,但说不清为什么,只觉得有点怪怪的,似乎闻到一股气味,这气味令她恶心

宋子文见妻子不舒服就劝她不要去了,但张乐怡放心不下,又没有理由阻止宋子文前行,只好强忍着恶心的感觉陪丈夫去。

在车上,宋子文显得兴致勃勃,话比往日多得多。

张乐怡却莫名其妙地想起杜月笙的那次暗杀,虽然,连她自己也难以找出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可她的脑海就是排除不了那团阴影。

这一次,眼皮又是不停地跳,张乐怡感觉不妙。

她想劝丈夫不去,但又怕他生气,何况他难得有今天这样的兴致。

车子越往前开,那股恶心气味越浓,张乐怡依稀感到这股气味竟是从宋子文身上发出来的,这使她大吃一惊!可是,司机和他本人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呢? “不行!停车!”张乐怡突然大声说。

司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来了个紧急刹车。

宋子文惊讶地望着满脸通红的妻子,忙问:“你怎么啦?”张乐怡也惊呆了。

既然车子停了,她只好找个理由,说:“哦,我忘了拿个东西!”“你忘了什么东西嘛?”宋子文看看表,急了,他是一个守时的人。

“不行!没有这个东西我不能去!”张乐怡语气很坚决。

“可是,再回去就要迟到啦!”宋子文大声说,“你忘了什么东西就不能在这里买吗?” “不行!我用不惯这里的东西!”张乐怡受一种奇怪的力量所支持,说话干脆而洪亮。

“你今晚怎么啦?”宋子文真的生气了,“你是想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张乐怡脸孔发白,泪水涌出了眼眶,她痛苦地合上眼睛。

爱德华・尤和一班朋友早就在等待宋子文的到来。

宋子文夫妇出现时,尤顿时跑上前去,跟宋子文亲切地拥抱。

尤和一班老朋友边说边请宋子文夫妇入席。

很奇怪,张乐怡到了尤家后,那股恶心气味顿时没有了,眼皮也没有乱跳,一切都正常。

尤的夫人特别热情,拉住张乐怡的手说个没完。

张乐怡宋子文看了一眼,为刚才车上那荒唐的一幕感到可笑。

宴会开始了,大家都十分客气,吃得很优雅。

宋子文这天的胃口特别好,他很快地吃了许多道菜。

就在尤再次为他倒酒的时候,宋子文突然停了下来,显得很慌张。

“你怎么啦!”尤大声问,“是不是噎住了?”宋子文说不出话,他站起来,脸发白,肌肉在剧烈地抽搐,口张得老大。

张乐怡一看不妙,脑子“轰”地像炸开了,她抱住宋子文直嚎,那股恶心气味再次出现。

张乐怡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宋子文跟着倒在地上。

张乐怡苏醒过来时,她发现自己躺在医院。

她问宋子文怎么样了,医生、护士们避而不谈,但张乐怡从他们的目光中知道不妙。

她发疯般要冲出病房,她要去看宋子文

“让我去看他!”她大声叫着。

这时,医生抓住她冰凉颤抖的手,说:“很遗憾,夫人。

宋子文先生已经去世。

遗体解剖表明,一小块食物堵在他的气管里……”张乐怡再次昏迷过去,她不知道医生后面说些什么。

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宋子文猝然辞世令许多朋友感到不解。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43位战犯的后半生》 主编:李永铭 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