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又一次变革。

电子政务即是政务信息化,什么是政务呢,“政务”是指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泛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在我国,“政务”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政党、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所从事的行政管理任务;狭义上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所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确切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电子政务不同于电话、传真方式处理政府事务,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政府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政务活动中难以做到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成为可能;第三,电子政务绝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工作流程重组,改革和创新政务管理,改变政府职能和运作方式,重塑政府形象,使电子政务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1、取得的成绩。我国电子政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化发展对国家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国家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初步形成;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信息库建立稳步推进;特别是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为代表的阶段建设,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共性的问题。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均没有实现按统一业务需求、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技术实现、统一测评规范来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应用与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共性问题为:单项规划好、整体规划差;表面应用好、基础标准差;纵向应用好、横向整合差;独立应用好、一体应用差;国外应用好、国产应用差;非涉密应用好、涉密应用差。上述六项总体可以概扩为: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自主创新四方面的问题较多。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发展阶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 “三金工程”,即“金桥” 、 “金关” 、 “金卡” ,现已发展到 “12金” 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 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 “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 ,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 “政府上网年”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 [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 “冷” 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 “电子政务务实年 ” ,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阶段。业界、学界一致认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冷” 处理是一种务实之举。

我国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桌面字处理工具为典型的个人办公工具的阶段。(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以C/S体系结构应用为特征,实现了部门级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等的自动化。(3)基于符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标准的平台应用阶段,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应用范围已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扩展到行业/系统内部,乃至跨部委跨系统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