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摘 要:探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40例老年口腔修复病例,分析其口腔修复义齿修复、牙合合接触关系情况食物嵌塞情况。结果:本组老年患者平均缺失牙齿9.2颗,活动义齿为26.3%,固定义齿修复者14.2%。牙合合关系上下牙列间59.3%。牙合合抬高21.6%,无牙合合接触20.6%。食物嵌塞患者28.4%。结论:活动义齿老年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牙合合重建及抬高,防治食物嵌塞老年口腔修复的重点。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分析   口腔疾病牙列缺损或缺失,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口腔疾患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维持语言交流、咀嚼等功能,保证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对有口腔疾患的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1]。本研究临床观察和分析了204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240例,其中男144例,女96例,年龄62~78岁,平均68.4岁。  1.2 方法:240患者均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检查,拍全口或局部牙片,检查每例老年口腔的牙齿缺失情况,余留牙情况,残根、残冠情况,松动牙数及不良修复体数,并对情况进行处理。首先了解老年人对缺失牙的修复要求,其次根据患者意愿及检查结果,拔除松动牙齿、残根残冠,治疗牙周、牙髓病、龋病,或保存治疗等。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口腔疾病,在修复前后拍摄关节侧位片。同时分析口腔修复义齿修复、牙合合接触关系情况食物嵌塞。  2 结果  2.1 口腔修复情况:205例(85.4%)患者进行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牙齿1 894颗,平均位患者缺失9.2颗。29例(14.1%)为固定义齿修复。  2.2 义齿修复情况:活动义齿修复中,全口义齿22例(10.7%),上半口义齿20例(9.8%),下半口义齿12例(5.8%),赝复体4例(2.0%)。固定义齿修复中,共修复牙单位41个,男17例,22个牙单位,女12例,19个牙单位。 代写论文   2.3 牙合合接触关系情况:上下牙列间有牙合合关系同时修复时也按原牙合合关系修复121例(59.3%)。在义齿修复过程中牙合合抬高44例(21.6%),上下颌骨间无牙合合接触关系42例(20.6%)。  2.4 食物嵌塞情况:以食物嵌塞缺牙食物嵌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共58例(28.4%)。  3 讨论  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恢复能力及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口腔状况也因身体素质下降而易发各种复杂疾病。导致老年患者口腔疾病的原因较多,例如缺牙数量多,余留牙还伴有不同程度伴有松动、楔形缺损、龋病等,牙齿磨耗不均,颌曲线不良。并且由于过去卫生条件不好,导致老年人不注重口腔卫生,牙周炎、牙龈炎等多种牙周疾病多发,垂直距离降低,基牙倾斜、松动、伸长等,牙槽低平。同时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口腔黏膜较薄弱,唾液腺分泌减少,黏膜病发病率较高[2]。牙合合关系紊乱也是口腔疾病多发的一个主要因素。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系统病史,口腔疾病、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及意愿,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能为医患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老年患者的牙根要慎重对待,对于无根尖周炎、牙周炎的残根残冠,在不影响修复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拔除要慎重考虑,若是松动大于Ⅱ度,根尖周病变或者根分歧病变不能消除的,没有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则应该去除。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活动义齿修复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其中可摘局部义齿价格低,有利于患者口腔做初步适应,便于修改和将来的全口义齿。但机械性能差,也不利于口腔卫生,戴用不舒适。相对而言,固定义齿体积小、不影响口腔卫生、无异物感、不妨碍语言交流,患者不需要取戴,因此缺牙较少、缺牙间隙小、余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安装固定义齿,咀嚼舒适[3]。   大多数颌关节与咀嚼肌功能出现紊乱的患者,都存在牙合合关系紊乱的情况。主要是义齿修复后不易达到牙合合平衡,因此修复前的牙合合调磨是必须的步骤,牙合合创伤的解除需要通过义齿修复完成,恢复患者颌关节正中牙合合位的稳定性和对称性。稳定的牙合合关系也是恢复咀嚼功能、提高咀嚼效率的基础[4—5]。  老年人由于牙周病导致的松牙、牙体缺损、牙龈萎缩、牙合合关系异常、牙齿面重度磨损、牙列不齐及不良修复口腔疾病,常常造成牙间食物嵌塞,长期如此对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牙槽骨吸收、牙龈等都有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进食和生活质量。医师在用嵌体充填、调颌及全冠修复修复缺牙的同时,常需考虑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治疗。横型前牙及前磨牙牙龈萎缩同时伴有楔形缺损的患者,可用光敏树脂同时修复楔形缺损和部分邻接点下方的三角间隙。后牙可酌情使用牙齿连续卡环加颊侧牙间三角固位体,牙周夹板[6]。纵型防嵌设计可采用牙体充填术解决。多个牙间隙嵌塞时, 应用摘式铸造支架防嵌器或殆垫的方法。  总之老年患者选择口腔修复方法时,医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缺牙部位、牙合合关系、牙龈情况等多种因素。参考文献:[1] 李线绒,白乐康.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与牙缺失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5):279. [2] 刘洪臣,储冰峰,王燕一.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4,6(2):104.[3] 谭秉谦,蔡德良.诊所工作经验系列谈[J].13腔设备及材料,2006,4(1):76.[4] 周嵩琳,柳 海,张小良,等.重新修复42件全口义齿修复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35.[5] 潘小波.老年13腔修复现状[J].广西医学,2006,28(3):323.[6] 潘小波.598例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报,2009,23(6):2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