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1)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理论学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方法理论结构的起点  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

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Deductiveapproach),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务的发展。

演绎法的主要特点是,从既定的基本概念或前提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导得出结论。

虽然在演绎法下,推导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基本概念或前提命题的正确性,但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演绎法更能够保持理论结构的逻辑统一性和内在严密性,因此,演绎法深得西方会计界的普遍推崇。

由于对演绎法下前提命题的选择不同,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会计界出现了两种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具体推理思路:一种思路是以会计假设起点

逐步推导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即先研究会计假设,以此为起点推导和建立会计原则和准则,并以会计原则和准则来指导会计处理程序。

例如,60年代初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研究部发表的第1号和第3号会计研究文集“会计的基本假设”、“论广泛适用的企业会计原则”就遵循了这种思路;另一种思路是,以会计目标为前提推导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即先确定会计目标,根据会计目标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

例如,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就采用了这种思路

仔细地审视这两种思路不难发现:以会计假设起点思路着眼于会计活动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强调会计假设会计准则等理论范畴;而以会计目标起点思路则着眼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理论概念。

两种思路都归属于规范性的演绎法研究范式。

尽管在70年代以前,以会计假设起点构成会计理论结构的思路颇为盛行,但是在70年代以后,以会计目标起点构建理论结构的思路却逐渐深入人心,并占居了西方会计学界的主导地位。

究其原因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学科的有力支持。

7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行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向会计领域的广泛渗透,使会计领域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为一系列会计理论会计思想和研究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也为以会计目标起点思路提供了支持;二是会计目标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属性。

这表现在:会计目标具有连接外部环境和会计系统的属性,以此为起点能使外部环境与会计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因为一方面,外部环境通过会计目标作用于会计系统,另一方面,会计系统又通过会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同时,会计目标具有连接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属性,以此为起点能够使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一方面会计目标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是决定会计理论结构中其他理论要素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目标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会计目标会计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方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