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营销理论运用基础分析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眼球时代”,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买方市场的日趋成熟,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态度已经开始成熟,已经不再单纯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还要求产品能够带来视觉的美感,心灵的愉悦。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就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性消费阶段。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消费模式由量的消费阶段向感性消费阶段的发展。

作为世界性语言的“色彩”,由于其具有视觉美感、能够塑造性格等特点,自然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推动了色彩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色彩营销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毕业论文网      一、色彩营销理论的兴起及发展      色彩营销理论最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的卡洛尔?杰克逊女士创办的Color Me Beautiful(简称CMB)公司在企业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该理论的实质是根据消费者心理对色彩需求运用色彩营销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

它是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

国外有一种理论叫“七秒钟色彩”。

它认为:对一个人乃至对一种商品或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七秒钟之内将色彩的形状留在人们的印象里。

根据国外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能被消费者瞬间进入视野并留下印象的产品,其时间是0.67秒,第一印象占决定购买过程的60%,而这60%是色彩带来的。

由于公司产品色彩的特殊联系,色彩营销理论一开始就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服饰等行业的重视,并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加以运用

比如,美国宝洁公司的“SK-II”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约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公司则根据色彩营销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法国著名时尚品牌TIRI-PEAK“璀贝珂”女鞋,以产品设计的人性化、时尚化、个性化、浪漫化为特色,将色彩营销合理地运用到营业销售、店面装潢、店内布局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到20世纪末,“色彩应用”及“色彩营销理论已被欧美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企业广泛运用营销活动当中,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在美国,“苹果”电脑在推出彩色电脑之后,就赶超了“IBM”;在意大利,服装设计师们把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完美地融入到服装中,引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反思。

在中国,CMB公司唯一的华人色彩顾问于西蔓女士从1998年5月开始多次向中国传播“色彩季节理论”,并创建了“西蔓色彩工作室”。

这几年,西蔓和她的公司主要在个人色彩形象、城市色彩规划、商业色彩营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许多跨国企业,如资生堂、微软、宝洁、IBM、爱立信、思科、纪梵希、范思哲、佳能和国内企业联想等,都邀请她做过企业咨询。

在她的影响和传播下,色彩营销理论得以在国内的汽车、电脑、手机、家具、房地产、家电等行业的企业营销活动中探索地运用

现在色彩营销在范围上越来越广,突破了原来的个人诊断,更广泛地运用到商品橱窗设计、商品陈列设计、产品及包装设计、企业品牌形象、广告宣传、城市色彩规划等方面。

总之,随着色彩营销理论的发展与传播,色彩策略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并将逐渐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色彩营销的概念及内涵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

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

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

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过程。

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研究和了解消费者心理,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成为“人心-色彩-物质”的统一体,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使营销事业高效化,并减小营销成本。

本文将色彩营销定义为:企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色彩偏好的分析,将色彩运用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及包装设计、广告等方面,以满足目标市场需求、实现交换的营销管理过程。

这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运作过程。

色彩营销就是把色彩营销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了解并分析目标市场消费者由于受色彩刺激的反应而形成的色彩偏好,另一方面掌握和分析因色彩联想所形成的色彩偏好差异性及趋同性,在此基础上,将各种色彩组合策略运用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及包装设计、广告等营销活动中,以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实现需要、色彩、商品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最终促成交换,实现企业目标。

三、色彩营销理论运用的基础      色彩产品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趋势,成功地运用色彩战略,可以使企业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而且这也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的必然选择。

色彩营销理论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地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

由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色彩需求偏好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同一消费者不同时期的色彩偏好不同

第一、需要全面考虑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背景,避免出现民族和宗教禁忌。

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大量有关色彩的感受和联想,如今各地区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不同,消费观念不同,在选择产品色彩时要特别慎重,以免触犯民族和行业禁忌,引起消费者反感。

第二,要考虑消费者年龄段和性别对色彩偏好的影响。

消费者色彩偏好因年龄段和性别而异,因此在对产品的目标顾客清晰理解基础上,应针对特定的顾客进行特定的设计。

幼儿时期的色彩需求

在学龄儿童阶段,刺激性是决定一种色彩的吸引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安特卫普的研究者曾经对学龄儿童做过实验,实验表明:4岁到9岁的儿童最喜爱红色,而9岁以后则最喜爱蓝色。

温奇曾对伦敦2000名7岁至1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进行过一些实验,他们依次写下了白、黑、红、绿、黄、蓝六种颜色――他们所偏爱的色彩次序。

温奇还得出了女孩和男孩对色彩偏爱的平均序列,其中女孩偏爱的色彩顺序为:蓝、红、白、绿、黄、黑;男孩偏爱的次序是:蓝、红、绿、黄、白、黑。

成年时期的色彩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了解的深入和知识的丰富,在成年时期,人的需求除了受色彩刺激外,更多地是受色彩错觉的影响。

色彩错觉下所形成一系列的心理联想,而且男性和女性的心理联想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人们看到红色会想起太阳、烈火、烧红的铁块,有温暖之感;看到蓝色会想起大海、苍天、远山,有冷凉之感。

这是色彩对视觉作用所引起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是色彩的一种冷暖错觉

还有看到黑色、深灰色可以使人联想到钢铁、古铜、煤矿、黑铅,因而产生沉重、坚实之感;看到白色,则使人联想到白云、雪花、棉花、飞絮等而感到轻快、清静。

感觉轻的色彩称轻感色,明暗度和暖色相的色彩感称重感色,如黑、棕、熟褐、土黄色等,其中以黑色为最重。

另外,色彩错觉还存在着色彩的胀缩错觉、远近错觉、奋静错觉、软硬错觉、华丽与素雅错觉、疲劳错觉,等等。

第三,要考虑消费者色彩偏好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消费者色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汽车行业,20世纪六十年代是宇航时代,宇航是社会的一大热点,因而当时消费者偏好银白色;20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成为关键问题,能源节约成为时代的要求,而此时泥土的褐色成为消费者最爱。

20世纪八十年代又是白色的天下,主要是因为日本研制出一种成本低廉实惠的涂料。

总之,时代在变,色彩需要也随之而变,否则就不能够把握色彩设计的精髓。

总之,不同性别、性格的消费者,以及同一消费者不同心情状况、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对色彩所形成的偏好需求不同的。

营销者在开展营销活动之前,应该首先了解目标市场上消费者色彩需求偏好,然后将目标消费者色彩需求企业产品的特定性质结合起来,恰当运用色彩,使色彩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情感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