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慕贞:鲜为人知的国母_

当我们缅怀国父孙中山时,自然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身后,必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

中山先生也不例外,且站在其身后的伟大女性,绝不止宋庆龄一人,他的元配夫人卢慕贞,也是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不平凡女性。

卢慕贞孙中山先生的元配夫人,但由于她的照片长期未能悬挂在中山先生故居,以至于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山先生还有她这样一位元配夫人了。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883年秋,他因打坏了北极殿里的一尊神像,惹了众怒,父亲只好把他送到香港读书,后又让他去檀香山,投靠了他的大哥孙眉

可是他却因不满大哥的严厉管教,负气不辞而别,于1885年4月回到了家乡

孙眉看到弟弟性格倔犟,实在难以管束,思来想去,就想到婚姻或是羁绊弟弟的一种方法,遂汇了一笔钱回家,除供弟弟读书外,还希望父母尽快给他成婚。

孙中山的母亲杨太夫人有个姐妹嫁到了香山县上恭都外茔乡,她认为同乡的卢耀显之女卢慕贞孙中山很相配,因为双方无论家世还是年龄、经济状况等,都差不太多,可谓门当户对。

尽管孙中山不想这么早(其时他还未满20岁)就结婚,但“父母之命”不可违,1885年5月26日,他还是与卢慕贞结了婚。

孙家家境富裕,婚礼办得相当热闹。

在与卢慕贞结婚三个月后,孙中山又离开了家乡,再赴香港读书。

此后几年,他只有在假期时,才回家与卢慕贞团聚。

卢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

由于家庭环境,作为长女,她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里,尤擅女红。

在婚后的数年中,尽管孙中山回乡并不多,但每次回家,她总会为他缝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袜,婆婆身上的穿戴也多出自她之手。

孙中山对这个过门后才认识的夫人,开始并无什么感情。

但他知书达理,每次回乡,都对言语不多的卢慕贞相敬如宾。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渐生,日见和睦。

1891年10月20日,卢慕贞孙中山结婚7年后,生下了儿子孙科。

1892年7月,孙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了。

同年,他亲自设计的新居(即现在的孙中山故居)落成,随后,他又在澳门开了一家中西药局,执业行医,1894年,他们的长女孙蜒在翠亨村出生。

卢慕贞虽是一个旧式女子,文化不高,并不懂得丈夫所从事的反清革命,却从不干涉丈夫的革命活动。

1894年1月底,孙中山返乡,闭门十多天,草拟出一封建议改良政治、谋求民富国强的长达八千多字的信――《上李鸿章书》,在此期间,他潜心谋求救国之道,根本顾不上夫妻间的儿女情长。

卢慕贞从不埋怨,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悉心的照顾。

1894年10月,孙中山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树起了反清革命的大旗。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卢慕贞始终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业。

可以想见,孙中山长年累月在外奔走革命,难以顾及家庭,而他的大哥孙眉又远在檀香山,姐姐也已出嫁,年迈的母亲身边只有大儿媳谭氏和卢氏。

在这种情况下,卢慕贞默默地承受着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

每当漂泊在外的孙中山向来自家乡的人打听家里的情况时,他们都一致称赞卢慕贞“孝敬贤淑,闻于乡党”。

1895年,孙中山家乡石门、南朗招募义士,策划在广州起义。

同年10月26日,广州起义还没有正式发动就被清政府镇压了。

反清义士陆皓东、朱贵全等被捕后,慷慨就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疯狂缉捕革命党人,孙中山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于10月27日,深夜乘船逃出广州,经香山唐家湾到澳门,30日又乘船前往日本。

此后16年,孙中山一直流亡在海外,为反清革命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孙中山被清政府列为要犯,卢慕贞和婆婆等人闻讯手足无措,立即收拾细软,准备逃走,但一家老少究竟要逃到哪里去呢?几位妇道人家一时没了主意。

或许是苍天保佑,清政府官署书吏将孙中山家乡翠亨村误写为了翠微村。

当大批清兵赶到翠微村抓人时,该村村民说村里根本没有姓孙的,翠亨村才有。

于是,他们又急忙赶到翠亨村,果然找到了孙家。

卢慕贞情急之下,赶紧四处张罗,借了数十金,拱手奉送给那个带兵的官员,结果,他们在拿到钱后,吆喝了一阵就走了,回报翠微村查无孙姓,交差了事。

孙家上下不敢耽搁,很快经香港逃往了檀香山,投奔了在茂宜岛经商的孙中山的大哥孙眉

再说孙中山流亡日本后,于1895年12月中旬,只身从日本横滨到檀香山茂宜岛,与卢氏和儿女团聚。

卢对丈夫奔走革命,遭受挫折,全无一言责备。

1896年6月,孙中山又毅然辞别家人赴欧进行革命宣传。

同年10月,他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廷驻英公使囚禁,九死一生。

11月12日,他在伦敦度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

就在这一天,他的次女孙婉在檀香山降生。

孙婉的出生,给孙家带来了吉祥和喜庆的气氛。

可远在英国的孙中山,却为了国家和民族,无法享受喜得千金的快乐。

卢慕贞一家在檀香山的生活全赖大伯孙眉

她除了照顾婆婆,尽可能地承揽家务外,还悉心抚育儿女,可谓至慈至孝。

卢慕贞檀香山一住就是12年,其间孙中山仅三次赴檀香山与之团聚,时间总计不超过一年半。

1906年,孙眉因倾力支持孙中山革命,终至破产,无奈之际,只得于次年举家迁居香港九龙,在牛池湾开办了一小型农场维持生活。

卢慕贞也携两女随大伯一起回到香港。

孙科因求学之故,暂留檀香山

1910年7月19日,孙中山的母亲去世,享年83岁。

卢慕贞作为一个丈夫远离身边的妇道人家,在经济困顿中,与大伯孙眉一起,全力为婆婆料理了后事。

当杨太夫人去世之际,孙中山正在从日本横滨前往南洋的槟榔屿途中。

他此行的目的是为第二次广州起义募集经费。

卢慕贞闻悉丈夫在槟榔屿,因婆婆去世后已无家累,故立即携两女由九龙赴南洋,全家得以久别重逢。

然而,同年12月,南洋英殖民当局配合清政府开始通缉孙中山

这样一来,孙中山只得惜别妻女,前往欧美继续筹集革命经费。

卢慕贞母女三人的生活顿时没了着落,由当地华侨集资供给她们每月生活费一百元。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次日,正在美国筹募经费的孙中山,从报纸上看到革命军占领武昌的消息,异常兴奋和激动,决定回国亲自领导辛亥革命和组建共和国。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5日上午抵达上海,他在回国途中,经过槟榔屿,还跟卢慕贞和两个女儿小聚了三日。

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卢慕贞携两女――孙蜒和孙婉、侄女孙顺霞,以及佣人阿清,搭乘英国邮船“亚舍”号抵达上海,受到沪军都督陈其美和长子孙科的迎接,下榻沧州别墅。

20日,卢慕贞母女在邓泽如和孙科的护送下,抵达南京,与孙中山团聚。

卢慕贞在南京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天,住在原清政府两江总督署内。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3月25日,卢慕贞却把两个女儿留在孙中山身边,自己离开南京返乡了。

对此,台湾学者庄政有过一个十分精辟的分析:   革命建国后,卢慕贞妻以夫贵,大众莫不向她投以羡慕的目光,认为她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怎奈卢夫人生性好静,且较孤僻,作为一个旧式妇女,你要她做一个贤妻良母没有任何问题,但她确实是应酬不来那些政治场合。

所以,大总统夫人对她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无上的尊荣,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累赘,她想摆脱了它,回归一向平静、淡泊、与世无争的自我生活。

既然不能配合夫君,协同领导诸种政治活动,还不如知难而退。

这也就是后来她为什么会慨然同意跟先生分手的重要因素之一。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率胡汉民等人考察湖北、广东等地。

同年5月27日,他带着两个女儿和秘书宋霭龄一起回到了阔别17年的故乡翠亨村

三天以后,他又携卢慕贞母女到各地考察,6月18日,抵达上海。

这时,袁世凯以会商发展铁路计划为由,邀请孙中山北上。

8月18日,卢慕贞母女随孙中山一同北上,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1913年2月11日,孙中山以筹划全国铁路全权督办的身份赴日考察,3月初,卢慕贞也携二女跟至了日本。

3月20日晚,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沪宁车站遇刺,22日身亡。

孙中山马上中止了日本的考察,于23日下午乘船返回上海,从事反袁斗争。

卢慕贞则携女回到了澳门

卢慕贞自幼在农村长大,结婚后四海漂泊,吃尽了苦头,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

她在澳门居住时,虽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但也并不宽裕。

其时,孙公馆雇用了三位工人――车夫兼厨师徐康成、负责清洁和杂务的阿兰和阿玉,他们的工资都非常低微,只是由于卢的善良,才心甘情愿地在孙公馆工作了数十年,他们都把孙公馆当做自己的家,阿兰和阿玉更是终身未嫁,徐康成自从1952年卢慕贞去世后,不再拉车,仍住在孙公馆,直到1995年去世,享年90岁。

卢慕贞每年必从澳门返回翠亨村数次,每次居住数天,不忘资助家乡中学及族内贫苦亲友。

孙中山对她在家乡参与的各种善举,只要她去信向他提出要求,他总是相当尊重,慨然允诺。

孙中山逝世后,卢慕贞秉承孙中山的“博爱”精神,仍继续尽其所能,关心和照顾在内地的孙氏族人及卢家亲属。

她对儿女的管教亦十分严厉,尤其是对儿子孙科,不时训诫,即使后来孙科当了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她还是照训不误。

孙科也一向事母至孝,从不因自己官当大了而对母亲稍有怠慢。

孙中山一贯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主张男女平等,极力反对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轻视与压迫,明确地反对纳妾。

况且,他和宋庆龄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一向主张一夫一妻制,故孙中山要与宋庆龄结婚,就必须与卢慕贞离婚

否则他们的婚姻既违教义,又难以让自幼接受西方教育的宋庆龄所接受。

出于对大哥孙眉的敬畏,孙中山在大哥生前没有贸然提出与卢慕贞离婚

后来,他郑重其事地给卢慕贞写信,请求同意离婚,并派侍卫官郑卓陪同儿子孙科回乡递交。

据郑卓回忆说:卢夫人看了中山先生的信,心情异常平静,在问了宋庆龄的一些情况后,立刻表示同意离婚,说她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

1918年10月17日,孙中山在致其英国恩师康德黎的信中,坦陈了自己和卢慕贞离婚的原因:我的前妻不喜欢外出,因而在我流亡的日子里,她从未有在国外陪伴过我。

她需要和她的老母亲居住在一起,并老是劝说我按照旧风俗再娶一个妻子。

但我所爱的女子是一位现代的女性,她不能容忍这样的地位,而我自己又离不开她。

这样一来,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1915年9月1日,卢慕贞孙中山之请,抵日本东京商谈离婚事宜。

孙中山寓所,革命党人胡汉民、朱执信等极力反对孙中山卢慕贞离婚

孙中山亦深知此事能否得到圆满解决,关键在于卢慕贞,于是他请卢慕贞到内室,两人密谈良久,当两人出来时,卢慕贞当着大家的面表示: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她到处流浪,身心为之交瘁,不愿再过紧张的生活,只希望在家乡安度余生。

现既有人愿意照料先生的生活,且有助于他的政治活动,她愿意成全其事,答应与先生离婚

胡汉民、朱执信等人听了,自然也没有什么话可说。

卢慕贞随即与孙中山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

孙中山在和卢慕贞正式离婚后,心里的包袱终于卸下,心情舒畅,他对卢慕贞的深明大义也是心存感激的。

1915年9月23日,卢慕贞返回澳门

此后,她一直居住在澳门公馆,直至病逝,前后将近40年。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在他逝世前的十年间,一直十分关心卢慕贞的生活和健康,并经常寄钱给她。

如今,在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仍保存着6封当年孙中山写给卢慕贞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卢的关切。

同时,孙中山在信中,仍多称卢为“科母”或“卢夫人”,落款则为“科父”。

卢慕贞虽然和孙中山离了婚,但心地善良的她,还是很理解孙中山的。

她不仅表示可与宋庆龄以姐妹相称,还经常告诫比宋庆龄年长的儿子孙科要尊重宋庆龄

更令人敬佩的是,卢慕贞离婚后仍一如既往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她惊闻噩耗,悲痛万分。

请人代笔,发表悼念文章,赞誉孙中山具有“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1939年,中山县沦陷,卢慕贞心里牵挂着翠亨村中山先生故居,为防不测,她和孙中山的胞妹孙妙茜商议,派人将故居里能搬走的东西,全部转移到了澳门公馆

今天我们能在翠亨村中山先生故居看到那么多珍贵的文物,都多亏了卢慕贞

1938年11月21日,广州沦陷。

中山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对敌游击战,卢慕贞曾为游击队在澳门购买过枪支弹药和医疗用品,还设法将一些伤员接到澳门医治。

1952年9月7日,卢慕贞澳门公馆病逝,享年86岁。

选自《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吴彦子/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