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怎么处理 怎样早期发现精神病人

在精神科门诊上经常发现,由于人们对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态思维行为改变缺乏认识,以致延误治疗,甚至导致行凶、放火和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而现代的诊断技术尚不能为其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只能根据早期的临床症状表现来判断。

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是睡眠和记忆障碍。

精神病人的失眠与神经衰弱的失眠不同,通常是无明显原因,且毫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就医。

有的病人即使是彻夜不眠,次日仍情绪高涨,毫无倦怠,也从不打哈欠。

有的病人感到精力过人。

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内容散漫,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

记忆障碍也是部分精神病人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思维活动明显减退,可出现假性痴呆症状,尤以近事遗忘为多。

表现做事丢三拉四,甚至记不清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常伴有精力不集中,眼神呆滞。

二是性格改变。

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以往很合得来的人亦疏远不言。

或者原来工作积极,锐意进取的人,突然变得工作疲沓、不负责任等。

如果某人没有特殊原因,从某一段时间起,发生了明显的性格改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情绪反常。

精神病人的情绪改变亦往往是毫无原因的,即使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

如狂躁症病人表现为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

抑郁症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还有一些病人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小却唉声叹气。

四是过分多疑

这类人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

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

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五是动作和行为异常。

这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比较容易识别。

如具有被害妄想病人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

情绪高涨的狂躁症病人可有过分装饰,或“慷慨相助”或干涉闲事等表现

而情绪低落的抑郁症病人则常呆坐呆立或默不作声。

具有幻听的病人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还有的病人表现为生活逐渐懒散,孤僻不合群,终日无所事事,而一时很难警觉行为异常,以致长期未能发现有病,应引起警惕。

综上所述,精神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决于精神症状早期表现

因此。

对疑有以上精神异常迹象者,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治疗,防止各种意外。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