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标准意识改进财务检查工作

摘要:本文以标准化理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财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检查内容、改进检查程序、客观检查评价、落实检查责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措施对策。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财务检查 标准化   一、引言   财务检查是根据财务监督的总体要求,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受检单位,对受检单位的账务、实物及财务活动现场进行实地查看,从而对受检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的一种方法,是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后勤财务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

加强和改进财务检查工作,对于正规财经秩序、促进作风转变,指导基层工作、加强财务管理,保护资产安全、提高经费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财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问题   “十八大”以来,各级财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过程中,积极转作风改文风,突出问题导向,但是一些历史积弊和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现象。

一是通报问题的多、客观评价的少。

目前财务检查通报的问题多属共性问题,或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检查人员工作态度、检查经验以及政策把握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检查标准、口径不够统一,削弱了财务检查和标准制度的公信力。

二是检查现象的多、分析原因的少。

检查中虽能指出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但缺乏对现象的深入分析。

是制度不健全、还是管理不到位?是有章不循、还是循章不严?是集体原因、还是个人责任?是决策不科学、还是执行出问题?缺少系统的分析、评价与认定,导致整改责任难落实,问题重复发生。

三是检查开展的多、总结提高的少。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成员的构成通常是新老结合,老同志凭经验吃饭,年轻人摸石头过河,缺乏对过往检查经验的提炼和固化,未能形成标准化的检查作业流程,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工作和低效劳动,不利于提升检查质量、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依法治国重要性的时候,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指出:“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十次犯罪的危害还要大,因为犯罪只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污染了水源。

”财务检查如果走过场、流于形式,不能客观、公正地揭示问题,同样会极大地削弱财经纪律、标准制度的约束力。

2.原因分析   “三多三少”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一是作风建设还任重道远。

在当前形势下,检查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以一个标准查纠问题,能否查纠问题背后的问题,这些难点反映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的影响还根深蒂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二是法制环境还不够完善。

现行制度普遍存在笼统模糊、自主裁量空间大,提要求的规定多、禁止性的规定多,违规监督、处罚的规定严重缺失等问题,造成违规成本太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管理体制制约作用发挥。

当前的检查监督大多为系统内的监督,这种让“老子”监督“儿子”、让“左手”监督“右手”的方式,存在先天缺陷,难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产生“家法”大过“国法”的不良现象。

四是财务部门自身定位有偏差。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财务部门自身也存在重保障、轻管理的思想,把自身功能过多的定位于服务,导致监督管理职能发挥不足、滞后于形势要求。

五是检查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

在财务检查方面,缺少一套标准化的财务检查规则,用以指导检查工作开展、规范约束检查行为,财务检查还停留在凭经验办事阶段,质量效益亟待提高。

三、改进检查工作的方法途径   通过制定财务检查规则和工作底稿,明确检查责任、规范检查工作,用系统化、书面化的范本作为指导,使检查成为流水线式的作业,系统规范查什么、怎么查、评什么、怎么评,从制度上克服检查中的薄弱环节,排除外部环境影响,指导、约束检查单位和人员切实按照规定、依据标准,认真开展检查,如实反映情况,保证检查工作质量。

包括:检查队伍“专业化”、检查内容“作业化”、检查方式“程序化”、检查评价“客观化”,检查责任“制度化”。

1.检查队伍“专业化”,打牢检查组织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财务部门检查人员作为检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各项检查任务的完成质量。

一要把好人员选配关。

检查前,在确定检查组人选时,要按照“红、严、强、廉”要求,选用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自身要求严格的财务人员。

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

根据检查任务、检查方案和检查底稿,明确检查关键点、方法步骤以及评判的标准尺度等重要事项,使检查人员在熟悉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主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提升检查能力。

三要把好人员考核关。

检查也是一次?兵,要配合检查工作实施,搞好人员考核,达到通过一次检查,发现一批苗子,锻炼一支队伍的目标。

2.检查内容“作业化”,确保检查全面系统   检查组应按照完整、准确、规范、明晰的要求,按照检查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规定明确的检查内容要全面查,确保不漏项。

财务综合检查应涵盖“党委管财、预算管控、供应保障、核算监督、财务建设”等五大方面,这些内容又层层扩展、逐级细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是党委领导关心、基层群众关注的事项要深入查,确保跟得上。

重大任务、基本建设、课题项目以及群众生活福利待遇落实情况等事项,涉及单位建设发展、任务完成和群众切身利益,需要深入检查、全程跟踪问效。

三是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持续查,确保常态化。

虚假发票、标准执行、经费审批、资金管理及伙食费管理等事项,影响单位财经秩序,需要保持高压态势,通过账户资金实时监控、不打招呼突击检查强化预决算审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3.检查方式“程序化”,确保检查扎实深入   对于检查工作来说,要通过提高检查过程的制度化水平,确保检查各个环节全面受控、保证检查质量。

一是检查程序“流程化”。

一套完整的检查程序包括:制定检查计划、做好检查准备、开展检查、生成检查报告、进行检查处理、复查等步骤,不得随意变通和简化。

二是检查手段“立体化”。

检查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听取汇报、调阅资料、核对账目、抽查凭证、实地盘点、问卷调查及个别谈话等多种有效手段,综合运用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技术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检查评价

上述每一种检查方法均应制定科学、具体的措施。

三是检查结果“档案化”。

要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检查事项,形成检查工作底稿,在此基础上形成交换意见和检查报告。

工作底稿、交换意见和检查报告均作为检查档案纳入管理

4.检查评价“客观化”,确保检查公平公正   检查评价“客观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观因素影响和外部因素干扰,防止打关系分、人情分,切实做到依据充分、依法依规、客观公正。

从效果上讲,检查评价“客观化”要做到三个“提高”、一个“发挥”:一是提高检查结果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评价结论必须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标准统一,经得起全方位的审视,经得起历史检验,能够让被检查单位认可接受。

二是提高检查结果的可比性。

做到单位间横向可比、同一个单位年度间纵向可比,使检查结论全面、客观、持续地反映被检查单位财务管理真实情况。

三是提高财务检查的可操作性。

检查底稿应能有效指导年轻同志高效开展检查,有效防止老同志遗漏检查项目。

衡量可操作性的最高标准是能否让“外行”检查“内行”,比如分管生活费的助理员能够依据预算检查工作底稿对预算管理进行检查,反之亦然。

四是充分发挥检查结果的辅助决策作用。

系统分析评估被检查单位财务工作情况,不仅要指出具体问题,而且要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意见,为上级财务部门全面深入地把握基层财经工作形势提供可靠依据,为被检查单位认清差距、整改提高提供有力指导,防止问题反复发生。

5.检查责任“制度化”,确保检查实际效果   要让财务检查威信立起来,使问题整改实起来,必须健全和完善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检查责任,落实管理责任

一是要落实检查责任

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财务检查责任制,健全检查责任追究倒查机制,督促检查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确保检查成效。

二是规范检查问题处理。

检查发现的财经违规行为,检查单位或者人员应当依据规定的权限、程序、方式和措施,严肃果断进行处理。

三是真正落实经费管理责任制。

要建立经费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经费管理责任书。

必须看到,财务检查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作风建设是前提、制度健全是保证、能力素质是关键。

各级财务部门应主动作为,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努力克服形式主义,深入宣传上级法规,不断完善配套制度,持续改进检查方法,以扎实有效的检查工作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