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扬育才,,贬惩树人】育才小学招生简章2018

回顾华夏灿烂的文明史,身为思想家的孔子,其思想光辉照亮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进程,这些真知灼见又在教育中得以传承,关于教育孔子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切实的实践,而《论语》正是这样一部记录其言行的著作,这些言行中自然包括诸多孔子教化弟子的实践,其中蕴含着其深刻的教育思想与先进的理念。

这也奠定了其"万世师表"的地位。

那么本文笔者就将从以下两方面浅析孔子教学思想中的批评表扬艺术,以观其是何以达到卓越的教化效果的。

教育,可谓是一门艺术,而表扬则是彰显其魅力的重要艺术技巧。

赞美、肯定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力,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扬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早在数千年前就已为我们的先哲孔子领悟,并被其广泛地应用于传道授业中,观其众多弟子的卓越成就,方知孔子擅用表扬教育成效颇为显著。

如在其极为重视的德育中,孔子就将表扬塑造英才的教育理念深入地应用于立德树人的过程中。

发觉弟子身上美德的细小萌芽,以赞美之甘霖滋养之,使其成长为美好的德行与品性。

颜渊出身贫寒,但勤勉好学,品行尤佳。

孔子屡次表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粗茶淡饭,蜗居陋室、处于他人眼中不堪忍受的境地,颜回依旧坚不移志,且自得其乐。

孔子的褒奖肯定了颜渊安贫乐道的处事态度的同时,无疑也坚定了其保持真我的信念,促进了其美好德行的继续发扬。

再如,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孔子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角度称赞了颜回勤奋好学、知过善改、克制自律等高贵品格,这些对颜回表扬都为其他弟子树立了治学处世的榜样,激励弟子们以之为表率,学习效仿,以促进自身德行的完善。

可见,表扬不仅对受褒奖者本身存在激励效果,同时也对其他人具有勉励促进作用。

诸如此类,孔子借赞誉一人激励众人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论语颜渊》中有“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评价子路办事果断,讲求信誉;《论语・雍也》中“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称赞子路治国理政的才干。

这些无不体现其孔子在其终其一生的育人生涯中都谙熟地运用着表扬的独特育人功能,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以激发其潜能与热情,促进其再接再厉发挥优点。

肯定表扬学生发展起着巨大推动力的同时,孔子也并非是一味的褒奖,而是在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及时地指出,给予其适当的批评,当褒则褒,当贬则贬,表扬批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修养的提高。

孔子在对弟子的教导中,就常常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中肯的批评,促进其完善自身。

孔子就对子路性格鲁莽,必招祸端,对于子路之死更曾有预见性的说法:“闵子伺侧,唁唁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可见,孔子子路批评是对其真诚的劝诫,希望他做事要多思考,批评中没有任何岐视与偏见,而是在客观评价中带着对弟子严格要求与真心爱护。

即使是对自己偏爱的子贡孔子也绝不袒护子贡所犯的错误,及时且适时的给予批评、指证,促其学业日进,品行益高。

如关于子贡平时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子贡方人”(《论语・宪问》),孔子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委婉地劝戒子贡,要把精力用在提高学问道德上,不要整天评论别人。

孔子对于这样的非原则性问题给予温和委婉的指证,然而,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若有学生在这方面做法不得当,他的批评则是不留情面的。

关于学生宰予,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却时常白日里睡觉,孔子非常生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他不能以志帅气,懈怠荒疏,故深责之,以使宰予及时改正。

后来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因为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孔子是如父母般关心爱护学生成长的,他以赞美表扬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又适时严厉批评,纠正其所犯过错。

表扬批评相结合的教育中,孔子又强调“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即不能主观揣测、拘泥固执、唯我独尊。

这样才能促进教育者准确捕捉学生的优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依此进行实事求是的表扬批评,避免掺杂任何个人主观偏见。

正是这种乐于表扬、擅于批评教育方法,不仅为当时培养了众多的国之栋梁、学之先哲,对当今的教育也存在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2]韩钟文.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济南: 齐鲁书社, 2003.   [3]罗佐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4]李泽厚.论语今读[M].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5]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6]曲阜师范学院, 孔子研究所.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7]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舒露(1990—),女 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

)。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