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甬优12的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甬优12的特征特性,总结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品种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甬优12;特征特性;机插;栽培技术高产      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12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而成。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浙审稻2010015)。温岭市于2008年引进试种,面积迅速扩大,2009年种植32 hm2,2010年种植205 hm2,2011年确定为温岭市水稻主导品种,预计种植面积1 100 hm2,占全市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32%。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该品种须根发达,茎秆健壮,基部节间短;叶片厚、挺,叶角小,叶色前深后淡,转色顺畅,熟相清秀,穗粒结构协调,谷色黄亮。据2010年定点观察,株高125.9 cm,穗长22.6 cm,每穗总粒数393.4粒,结实率80.6%,千粒重23.5 g,有效穗数170万穗/hm2。   1.2生育期   该品种在温岭市种植,一般6月8日播种,6月23日机插,9月10日始穗,9月15日齐穗,11月5日成熟;11月7日前后收割,全生育期149 d。   1.3产量   2010年在温岭市温峤镇前洋下村机插示范14 hm2,平均 产量9 045 kg/hm2,比当地单季晚稻(7 215 kg/hm2)增产25.4%。其中,0.1 hm2攻关田产量达10 239 kg/hm2。

毕业论文   1.4抗逆性   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褐飞虱,抗条纹叶枯病,易感稻曲病。连续3年种植表现出抗倒性强的特点。   1.5米质   米质较优。整精米率68.6%,垩白粒率26.3%,垩白度5.3%,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含量14.1%,长宽比2∶1。   2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适龄壮秧   2.1.1准备秧盘及种子。甬优12的育秧方式为塑料盘育秧,可以作单季晚稻机插栽培。本田秧盘的用量为225张/hm2,水稻种子的用量为12 kg/hm2。秧盘规格为580 mm330 mm25 mm。   2.1.2秧田处理。秧田要求灌溉系统通畅、交通便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机质含量高,采用盘式育秧技术育秧育秧的底土为秧田本土。甬优12作单季晚稻机插栽培,秧苗密度高、秧龄短,可节省秧田面积,每1 hm2本田仅需用净秧田45 m2左右,秧本比1∶100。秧田要多次耕耙,施高效复合肥300 kg/hm2或有机复混肥2 000 kg/hm2。播种前2~3 d开沟做畦,畦、沟宽分别为140、70 cm。   2.1.3种子处理。为培育壮苗,要在播种前将种子催短芽。具体方法是在播前5 d用10%灵乳油浸种36 h。一般6 kg种子需要10%浸种灵乳油2 mL对水10 kg。 毕业论文   2.1.4播种甬优12作单季晚稻种植,采用机插方式栽培,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 。播种前一天将秧盘两横整齐平铺于秧田畦面,同时将秧沟泥充分搅糊铺入秧盘中,厚薄一致。在半天后播种,播后塌谷。为防除秧田杂草,可用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3 000 g/hm2对水喷施。为避雨、防雀害,可以在秧田上覆盖遮阳网。   2.1.5壮秧要求。秧苗的长势要求整齐一致,无病虫害发生,根系发育良好,秧苗高度在15~18 cm,叶龄3.0~3.5叶,移栽时秧龄一般为15~18 d。   2.2种植密度   大田要求耕耙精细,田面平整,上糊下实,插秧时不陷机不壅泥[1]。机插行距为30 cm,株距18 cm或21 cm,密度16.5万~18.0万丛/hm2,1~3本/丛。   2.3合理施肥   全生育期共施纯N 240.0 kg/hm2、P2O5 67.5 kg/hm2、K2O 67.5 kg/hm2。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以重施基肥、控拔节肥、适施穗粒肥为原则,基、苗、穗肥比例大致按6∶3∶1施用。化肥种类配比中应适当增加复合肥用量,减少尿素用量。   2.4科学管水[2]   在插秧田中要求有薄水层,田间有浅水层能够促进水稻分蘖,在水稻生长各阶段可以将防治病虫害和间歇灌水露田相结合,促进水稻尽早分蘖。搁田的原则是多次轻搁,搁田的标准是全田苗数达到穗数苗的80%,可以起到控制无效分蘖的作用。在水稻孕穗期田间复水,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一层浅水,灌浆成熟期干干湿湿,能够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断水时间是收获前6~7 d。

2.5病虫草害防治   栽前5d用丁草胺封杀杂草。由于35%丁苄可湿性粉剂安全性高,除草效果好,可在栽后3~5 d拌苗肥撒施,其用量为1 500~1 800 g/hm2。控制用水量以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能够有效控制草害[2]。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报,做好病虫防治工作。一般在水稻生育前期需要防治稻蓟马,中后期需要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水稻的主要病害为纹枯病、稻曲病。由于甬优12具有穗型大、始齐穗历时长、穗部着粒较紧的特点,稻曲病在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 一般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为井冈霉素,防治时间是始穗前7 d,药剂用量为6 000~7 500 mL/hm2,用药间隔时间为5~7 d,最好能够连续防治4次。水稻生育后会发生穗部蚜虫和灰飞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以达到谷色黄亮、千粒重高的目的[3—4]。   2.6收获   温岭市种植甬优12号的收获时间为11月25日左右,收获的标准是每穗饱谷达到90%黄熟。在生育后期,水稻植株有可能会因为茎秆老化而倒伏,不利于其收割,也会影响实割产量,在生产中要注意预防。   3参考文献   [1] 孙健,章玲芬,张建民.甬优12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0(1):39.   [2] 孙军华,张权芳,何旭华,等.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12特征特性及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0,16(4):63—64.   [3]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甬优12[J].浙江农业科学,2010(1):171.   [4] 黄根元,林百合,李方勇,等.甬优12特征特性及机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4):28—29,31. 中国论文联盟论文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