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牙髓治疗中的抗菌作用最初是Hermann[1]在1920年提出的。近年来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了氢氧化钙[Ca(OH)2]能强效灭菌,减轻疼痛症状,在减低对根尖周组织的毒性等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效果。

1 药理作用

1.1 抗菌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临床传统的根管消毒剂如甲醛甲酚(Formacresol,FC)、樟脑对氯酚(camphorated paramonochlorophenol,CP)、碘—碘化钾溶液(iodine—potassium iodide,IPI)等,都有较强的细胞毒性或成为半抗原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损害。而Ca(OH)2作为抗菌剂的作用原理与其pH值有直接关系,且Ca(OH)2可以持续而缓慢释放。Georgopulou[2]等研究证实Ca(OH)2糊剂根管内细菌的作用比CP强,具有高效抗厌氧菌作用,尤其对某些能引起严重症状的产黑色素类杆菌和牙龈类杆菌有高效快速的抗菌效果。根管内放线菌对传统的根管消毒药物的抗药性常常使根管治疗疗程延长甚至失败,而Ca(OH)2对内氏放线菌和依氏放线菌有较强的杀菌效能。Stuart[3]经细菌学研究也发现Ca(OH)2糊剂牙髓急症中起重要作用的变形链球菌、牙龈类杆菌和脆弱类杆菌的抗菌效能显著强于FC和CP,这些细菌是牙髓根尖周炎症主要致病菌。Safavi[1]经过临床研究认为Ca(OH)2糊剂根管内有强效灭菌作用,其效果优于IPI。Cvek[4]等通过厌氧菌学实验发现,感染根管经Ca(OH)2处理1周,35个根管中活菌再现率为3%;而经CP和FC处理1周的根管活菌再现率为33%。Ca(OH)2在根管内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有实验表明,Ca(OH)2糊剂在直接接触的条件下,72 h内杀灭混合感染中的所有微生物。目前多数人认为1周或者稍长时间为Ca(OH)2的理想封药时间。

1.2 抗免疫反应(灭活内毒素) 感染根管中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当其死亡或繁殖时,释放细胞壁中的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前列腺素E2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和补体激活,引发宿主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同时,内毒素对于宿主的根尖周组织可产生直接影响,内毒素在微小浓度就可以对宿主细胞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导致根尖周的骨破坏。Barthel[5]等发现Ca(OH)2可显著降低内毒素,激活单核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Safavi与Nichols报告Ca(OH)2能显著减低内毒素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的水平,并认为这一效果与Ca(OH)2使内毒素的脂质A结构改变,降低内毒素的活性,到达消除根尖病变的目的有关。

1.3 牙本质壁的渗透性 Staehle[6]等人离体人牙的研究中发现Ca(OH)2作为根管用药可使牙本质壁的pH值显著增高。牙骨质的pH值无明显变化,但是有牙根外吸收的区域牙本质壁外表面pH值也增高。Formen[7]认为进入牙本质小管的OH—可杀灭微生物Ca2+渗透进入根尖周组织。抑制破坏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对炎症性牙根吸收及根尖周病变有治疗作用。影响Ca(OH)2糊剂渗透性的因素是糊剂的流动性、糊剂表面渗透面积、糊剂浓度以及牙齿厚度。若根管预备时牙髓组织附着在根管壁,可减少25%~35%的渗透。在根管治疗时应彻底去除根管壁的附着层,若填充时采用扩大针携带糊剂缓慢旋转填充,可使Ca(OH)2糊剂根管填充完全。

1.4 诱导成型作用 自1960年Kaisr[8]提出根尖诱导成型术以来,Ca(OH)2糊剂一直作为根尖诱导成型的首选药物。有报告使用Ca(OH)2糊剂可使根尖孔的封闭性增强。将Ca(OH)2置入根管内3周后,在根尖吸收区可见新的牙骨质及新骨形成,叶小雅[8]对48例儿童畸形中央尖用Ca(OH)2糊剂填充诱导根尖成型术,有效率达95.8%。由此可以证明:Ca(OH)2能加速根尖病变的吸收,诱导牙乳头或牙骨质细胞生成牙骨质,使开放的根尖封闭。

1.5 其他 Ca(OH)2具有强碱性,pH值为10~12,这种强碱性可以中和炎症所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利于消除炎症和减轻疼痛。有研究证明Ca(OH)2糊剂封入根管后,疼痛和根尖部红肿均消失。对根管渗出、叩痛、有瘘管者,Ca(OH)2糊剂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的根管消毒剂。

2 作用机理。

Ca(OH)2化学性能十分稳定,微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它具有较强的抗菌性和在根管中抑制厌氧菌。Estrel[9]报告Ca(OH)2的抗菌机理直接与OH—的释放有关,它可以破坏细胞膜上的酶,改变其化学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