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认同”视野下的藏区安定与跨越式发展研究

【摘要】“四个认同”与藏区跨越式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强化“四个认同”,才能为藏区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

然而,当下西藏仍然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及暴力恐怖主义等影响民族团结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要在藏区实现“四个认同”,必须建立“四个认同”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民族学校学生“四个认同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四个认同”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大力发展西藏经济,夯实“四个认同”的经济基础;倡导和谐文化,打牢“四个认同”的文化基础。

唯有如此,才能为藏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85153.htm  【关键词】“四个认同”;跨越式发展民族团结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认同”为进一步完善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本文主要论述“四个认同”同藏区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影响藏区发展不安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四个认同”,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四个认同”与藏区跨域式发展的关系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西藏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必须要认识到“四个认同”与藏区跨越式发展二者存在着密切关系,用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凝聚西藏各族人民,从而实现藏区跨越式发展

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使我们每个民族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民族人民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富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藏与祖国,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来就是密切相联、互相促进,早已形成了牢固紧密的整体。

西藏各族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的传统,特别是在近现代历史上,西藏人民为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领土、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只有维护祖国统一,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才能为藏区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藏区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

对中华民族认同,就是要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凝聚而成的有机整体。

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

我国各民族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民族的权利、各民族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西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经济、文化以及血缘上与其它各族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

藏区民族只有树立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整个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藏区民族的利益与权利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藏区的经济与社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华文化认同,就是要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各民族儿女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藏区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才能促进藏区与其它各民族进行良性沟通,消除隔阂,使藏区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出强烈的事业心,凝聚起智慧和力量,从而为藏区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凝聚力。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我们各个民族深刻认识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和正确的选择。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国内外经验,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风云变幻局势下,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代表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这是一条强国富民和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

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唯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西藏才会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藏区各族人民才会有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四个认同”在藏区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四个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石。

民族凝聚力主要由“认同感”和“亲和力”构成。

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有凝聚力的。

因此,强化“四个高度认同”,有利于解决西藏民族关系问题、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稳定,是实现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治本”之策。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基本建立。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西藏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从而使西藏在“四个认同”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首先,民族分裂主义依然存在。

1959年,达赖集团叛逃后,他们在外国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成立“流亡政府”,组建叛乱武装,在西藏边境进行了历时十多年的军事袭扰,严重危害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危害了边防巩固。

达赖本人也东游西说,寻求西方支持。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中央政府同意达赖派人到西藏参观访问,但达赖派回的“参观团”却借此在拉萨等地公开进行煽动,发表反动言论,煽动“西藏独立”。

2008年3月,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地精心策划和煽动制造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其次,宗教极端主义依旧残存。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本应爱国爱藏、专心传教,但他念念不忘昔日的“天堂”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大肆鼓吹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敌意,破坏民族团结,妄图破坏中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企图实行“大藏区”的“高度自治”。

再次,暴力恐怖主义势力依然存在。

典型的恐怖主义组织是被视为“藏独”急先锋的“藏青会”,它是流亡藏人社团组织中势力最大、最极端、最活跃的一支。

1970年10月7日,“藏青会”在印度的达兰萨拉成立。

1985年10月,“藏青会”在第五届中执委16次会议上,做出了“发动一次大规模藏人与中国人之间对抗的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接着就出现了1987年到***年的拉萨骚乱。

***年“藏青会”在印度达兰萨拉召开秘密执委会,决定以武力解决“西藏问题”,并要求全体会员“要重视暴力行动在解决西藏问题上的重要性,在武装反抗中发挥中坚作用”。

“藏青会”直接参与了1987年、1988年和***年的拉萨骚乱事件,2008年3月在西藏及其他藏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以及冲击中国18个驻外使领馆的事件都是“藏青会”策划的。

从表面上看,西藏之所以产生这些不稳定因素,与达赖集团的罪恶行径是分不开的。

然而,从深层次的意义上看,笔者认为,导致西藏出现上述不稳定主要因素是由于藏区民众出现了“认同危机”。

放眼世界来看,前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的瓦解和战乱(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发起的内战、俄罗斯车臣战争、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库尔德人问题、英国的北爱尔兰武装分离活动、西班牙巴斯克人的分离运动、加拿大魁北克省法国移民后裔的独立运动等等,都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道路认同出现危机。

这一场场国破家亡、民族仇杀、人民离散的悲剧,就如同一面面历史和现实的镜子,告诫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藏区民族干部群众中强化“四个高度认同”的教育,用爱国主义凝聚人心,团结民众,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藏区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三、落实“四个认同”在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对策   加强民族团结,事关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事关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实现藏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建立“四个认同”教育的领导责任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对“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市场、网络传播等思想文化阵地的绝对领导,是深人持久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有效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四个认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凡是有党组织、有群众的地方,都必须要以各种方式使他们受到教育,决不能留有空白和死角。

第二,建立民族学校学生“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机制。

在全面推进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四个认同”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培养我区各族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继续在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西藏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让各族学生充分认识到西藏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坚持开展反分裂教育,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引导他们站在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成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力量。

第三,建立合理的“四个认同”评估指标体系。

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则是检验“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工作成果的有效标准。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定应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并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要以所在地区和单位民众的素质、思想状况为客观依据;(2)明确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要明确具体,即对评估对象的各项指标应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3)可比性原则:对同一地区、单位、层次的民众评估必须在横向上寻求一致;(4)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应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要求;(5)相对稳定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制定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更改。

第四,大力发展藏区经济,夯实“四个认同”的经济基础。

要大力推进西藏经济建设,从西藏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稳步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支持发展民族手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把更多财力投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上,把政策资金更多向广大农牧区和边远地区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管理,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第五,倡导和谐文化,打牢“四个认同”的文化基础。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藏区公民道德建设,并以此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中心环节;必须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必须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

总之,在新时期,面对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西藏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引导藏区各族人民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贯彻落实“四个认同”,切实把民族团结内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为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合种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经济日报,20140530   [2]吴福环.强化“四个高度认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J].新疆社会科学,2004(3)   [3]马红霞.维护社会稳定是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4)   [4]孟力.“三股势力”与西藏社会政治稳定[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5]孙建峰.进一步加强“四个认同”教育[J].今日新疆,2006(1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李瑞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途径,黄河新闻网—前进,2011—3—2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