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量化评价

内容摘要:如今,现代生物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生物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日趋紧迫。本文提出了生物产业竞争力概念,根据生物产业技术经济特性,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分析了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并运用协同理论和经济增长内外生变量理论,构建了生物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模型

关键词:生物产业竞争力 决定因素 评价模型      现代生物产业在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三个产业化浪潮推动下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公众愈来愈意识到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人类和社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基本国策,因此,生物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使生物产业竞争力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乃至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生物产业竞争力竞争力生物产业层次上的体现,而其决定因素和测评模型的设计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生物产业竞争力及其范畴      生物产业是指将科学与技术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及其部分产物和模型,为改变生物及非生物物质而创造知识、产品以及服务的同类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集合。生物产业具有以下技术经济特性:知识和资本双重的高度密集、对政府和专利的高度依赖、两极分化的生物企业规模、技术需求双重驱动。因竞争范围不同,生物产业竞争力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竞争力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是指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   生物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生物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生物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生物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即生物产业生产力和市场力。   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对生物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的基本前提,也是开展生物产业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基础。      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结合生物产业发展和竞争特点,本文总结出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与生物产业相关的人力、自然、知识、资本、基础设施等诸多资源,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素创造”(Factor creation)而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主要涉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人才的培养和作用以及生物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和运作。   需求条件,包括生物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的量和质(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国内外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现有和潜在需求非常巨大,以需求拉动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将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相关与支持产业的状况,与生物产业相关的上游(如生物资源、相关生产资料产业等)和下游(生物技术产品应用、配套等)产业,与其共同构成相互支撑、互为依托的有机的生物产业链体系,其协调共生性十分重要。   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生物企业的发展竞争策略,产业结构,同业对手的竞争活动,生物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都会影响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生物产业园等生物企业集群的协调尤为重要。   政府行为,政府生物产业战略及重视度,组织协调,产业、税收、人才等政策,国际合作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综合体现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   机遇,现代生物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全球垄断格局尚未形成,跨越式发展空间、国际合作以及与传统产业联动构成巨大发展机遇。   这六个因素构成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共同决定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生物产业竞争力量化指标评价模型      协同理论应用及内外生变量   生物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其发展必然受到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产业是一个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完全开放的系统。协同理论认为在—个原无序或有序开放系统中,通过外部控制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阀值,使系统内的各子系统间通过竞争与合作,最终由几个序参量支配着整个系统朝着有序或更为高级有序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一定功能的有序结构。生物产业在通过与它之外的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时,内部要素协同作用力逐渐加大,直至把生物产业竞争力推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确定生物产业竞争力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要考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有机结合对生物产业竞争力产生系统作用。本文基于协同理论、经济增长内外生变量理论,提出影响生物产业的内外生竞争力变量评价指标。   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内生变量,是指在环境要素的控制下生物产业要素发生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内在运行机制,是从产业自身生成影响竞争力的内部变量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