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深松技术的有效推广对策

摘 要:近年来,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并且部分土地资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因此保护性耕地技术逐渐在基层得到推广,但保护性耕地技术使用农机深松技术还尚存不足,因此还需对该项技术采取科学的推广方式。本文将对基层农机深松技术的有效推广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基层农机深松技术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51。

从古至今,我国在农业耕地技术上基本是依靠旋耕机或是铧式犁的方式,其土壤土质也因为拖拉机的长时间碾压,造成土质坚硬并产生板结现象,导致耕地困难,并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为缓解这一现象,可采用深松技术,通过该技术增强土壤在承载植物生长中的基本功效。

1 推广基层农机深松技术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多数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在地势条件差且水源供应不足的农村,对农机使用意识远远落后,部分农户使用的大中型农机耕地效果不佳,基本的耕作深度相对较浅,平均深度为23cm左右,长此以往,土壤的控水以及保持肥力的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缺少水、肥营养,并且缩小了植物根系部分的生长空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减少产量,影响农民的收益。但现今发明的农业深松技术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现象,因此,推广基层农机深松技术农户种植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2 推广农机深松技术的有效对策

2.1 充分了解对深松技术使用技巧。

进行深松作业的基本要求是:深松技术依靠的拖拉机动力应超过58kw,并且深度不能小于40cm,对深松机上的基本配置也应进行配套使用;着重注意水平的调整,包括左右调整,由于深松机作业时的范围较宽,间隔深松的距离大概为70cm左右,若其水平调节不稳定,会导致每一板块深松的深度不均匀,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整体生长,除此之外,深松機的前后调整也不容忽视,由于深松机的前后距离较大,深松铲的位置若是过于偏前,就会使深松机出现前后水平不平衡的现象,并会导致机具耗油量大,并扩大深松作业阻力,同时还要遵守在进行农用机具作业时的使用原则。

2.2 建立完善的农机深松技术推广方案。

农机企业可以安排专业的推广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农机深松技术推广团队。也可与相对的乡镇农机部门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倡导各个相关企业合作推广农机深松技术。注重基层农机站的发展与建设,做到对推广工作的场所、经费都能够有稳定的保障。此外,也可选择具有带头作用的农户,例如村内干部、种植大户。使农户进行使用体验,从而将最直观的体验感受介绍给其他村民,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户接受新型农机深松技术使用推广人员也可以在乡镇的固定地点做出示范,组织农民共同观看并了解农机深松技术使用,使农户们做到对其能够进行实际的观看和操作,将该项技术能为农户们带来的方便与经济效益进行详细介绍,并倡导农户们积极使用,为该种技术做出良好的群众基础。

2.3 大力宣传基层农机深松技术

由于大部分农村的消息较为闭塞,消息流通渠道较为单一,并且很多农户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很难接受新型技术农机推广人员可组织农民集合,向农民讲解农机深松技术使用方法,免费对农户使用该项技术的技能进行指导,并且建立线上与线下服务,对农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并解决。也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或纸质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宣传,使该种技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农户的生活之中,通过农机科技入户的宣传手段,使各个农户家庭能够具体感受到农机深松技术的先进性与便捷性。同时,对已经确定使用该项技术农户安排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确保每位农户都能对深松技术的操作原理有具体的了解以及充分掌握使用技能,保证农户能够在实践中顺利的投入使用该项技术农机推广部门应与当地乡镇的农机合作社和使用农户签署协议,着重保护农户的相关权益,以人性化的合理推广原则吸引更多农户选择该项技术,使农机深松技术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长久推广

2.4 加大补贴力度,完善监督制度。

进行该项技术推广过程中,考虑到农户的经济水平,农机企业也可与当地乡镇政府联系,对其进行合理的补贴,若购买农机深松技术的用户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较为严重时,农机企业可对其提供分期付款政策,缓解部分农户在购买深松技术之后的经济压力,以此也能够激发农户购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完善该种补贴的监督力度,与相关财政、监察以及审计部门及时沟通,确保有关部门发放的补贴资金能够充分落实到农户手中。

3 结论。

农机深松技术的有效推广使用能够减轻农户的劳动压力并提升劳动效率,并且使农作物生长得到基本保障,也能直接的增加农作物产量,为农户带来更直观的经济效益。因此,还需基层农机部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农用技术,以点带面,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速度。

参考文献。

[1]陈磊光,田雪,武秋珍.浅谈开鲁县机械化深松技术推广[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1):21—2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