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微创手术的现状和展望(1)

【关键词】 手术

手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但手术却是一把双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的形成,对组织愈合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日新月异的诊疗设备的出现,传统的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以来,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的运用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论文代写。

1 微创观念 代写论文。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

2 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 毕业论文。

关节镜技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发展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毕业论文。

腔镜技术骨科快速发展的领域是脊柱外科。椎间盘镜的广泛应用,配合术中C型臂X线机的准确定位,在不到2 cm的切口内,已可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等手术。由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后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患者康复更快。自1993年胸腔镜首次用于治疗脊柱疾病以来,此技术已经可以协助骨科医生轻松完成胸椎前路椎间盘、肿瘤、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减压和脊柱重建,脊柱畸形的前路松解、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与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相比,其微创性在脊柱手术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已经成功用于切除椎间盘后植入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也可用于腰椎肿瘤、结核的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还可用于脊柱骨折的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等各种类型手术。其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几率大为下降,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