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配合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放疗+CMNa)2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2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似,放疗方法相同,均用常规分割,原发灶和颈转移灶剂量7000~7400cGy/35~37f/7~7.5w。治疗放疗同时使用CMNa每次800mg/m2,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使用至放疗结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肿瘤原发灶的完全消退率(CR率)分别为95.0%、85.0%,放疗剂量分别为4905.0cGy、5835.6cGy,颈转移灶CR率分别为89.5%、88.9%,放疗剂量分别为4500.0cGy、5342.8cGy,两组患者原发灶、颈转移灶达CR时的放射剂量不同,有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见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CMNa合并放疗鼻咽癌增敏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疗效达CR时所需的放射剂量,无明显毒副反应。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甘氨双唑钠 放射增敏剂。

0 引言   我们于2003年12月~2005年3月,对40例T3~4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放疗配合或不配合增敏剂CMNa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入组条件 病理组织学证实、初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有放疗适应证及可客观测量的病灶,疗前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KPS评分80分,治疗前行CT或MRI检查,治疗前无远处转移。

1.2 临床资料 将 4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6岁(21~70岁),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19例,未分化癌1例;对照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4岁(32~70岁),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18例,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临床分期按福州分期:治疗组Ⅲ期11例,Ⅳ期9例(T3~4,N0~3,M0);对照组Ⅲ期13例,Ⅳ期7例(T3~4,N0~3,M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原发灶肿瘤均采用6MV X线照射,常规分割,用适形挡铅技术同中心照射,颈部采用γ线和电子线照射,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的剂量7 000~7 400cGy/35~37f,颈部预防剂量5 000cGy/25f。治疗组用药方法:CMNa每次800mg/m2,用100ml 生理盐水溶解,30min静滴完,在0.5~1h内行放射治疗,每周一、三、五用药,至放射治疗结束为止。

1.4 观察指标 每周检查鼻咽肿瘤消退情况,在间接鼻咽镜中见鼻咽肿瘤消退,粘膜光滑后用鼻咽纤维镜复查核实,同时结合CT检查并记录肿瘤消退时的放疗剂量。颈转移灶通过体检记录,并配合B超检查评估。放射治疗增敏比(SER)即单用放射治疗达CR的剂量与合用CMNa达CR剂量之比。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和RTOG不良反应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方差齐性检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