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就被管理者的产出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互相沟通、达成共识、周期性的持续关注,促进企业员工成功实现预定产出的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者通过一定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各部门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与员工持续不断地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订立绩效发展目标,对员工绩效能力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地实现个人的绩效目标

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最终应该使企业能够可持续性地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员工绩效能不断地提高绩效管理贯穿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载论文网   一、企业绩效管理目的   进行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系统地保障企业目标实现,具体包括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

绩效管理的战略目的是使员工活动与组织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提高企业整体绩效,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并且员工所具有的行为思想特性,可以通过开发绩效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实现

绩效管理管理目的主要是指通过绩效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并通过建设性的绩效评估不断提高个人的业绩能力。

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许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缺乏具体实施计划的预算和方案、管理者奔忙于日常事务、组织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等问题,通过对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确保企业合理地利用资源以实现既定目标

因此,绩效管理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绩效管理被引入国内后,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国内企业绩效之路并不平坦。

总体来说,绩效管理在我国的企业尚属管理的新领域,绝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的认识仅仅止于认识,绩效管理只是一个概念,而且掌握这个概念的人也是少数人力资源者和观念超前的人,即使对绩效管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但由于忽略了实施绩效管理所需的管理基础,也导致了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最终要么流于形式,大家互相应付,机械的填写表格,对付任务,要么干脆重新回到老路,还是平均主义,还是大锅饭,从而出现了绩效管理在国内的水土不服的局面。

绩效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企业与部门之间对于努力方向、衡量标准的差异性,从而直接导致了各部门仅强调本位主义的部门目标,忽略了公司整体在目标体系下的统领作用时,那必然导致部门与个人的责权都是模糊的,体现在变成目标体系的缺失,而解决绩效目标问题,就是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框架下制定明确的各部门和个人目标,用目标规定、“量化”各自的责权,达到界定清晰权责目的,并形成目标为中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管理模式。

企业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主题问题。

绩效管理企业的一场理念与哲学式的变革,它的推行需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不断的支持与积极的倡导,以及作为考核主体的中层管理者得积极参与,而大多数企业所有高层领导和部门管理者形成的的共识是: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其他人员或部门仅是提供协助而已。

从而导致了绩效管理走向表格化、形式化,最终绩效管理在各方看来,已经蜕变成扣发奖金、打击异已的工具。

(二)绩效沟通问题。

企业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之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管理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回报,都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任何的单方面决定都将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降低绩效管理系统效用的发挥。

实现是经常失去了部门经理与员工之间的持续沟通,仅仅做的是考核表格上的舞蹈。

(三)考核实施艺术问题。

绩效管理需要建立起被大家公认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从而客观、公正的测定每个员工的有效工作程度,这是绩效管理科学的一面,但同时,绩效管理体系是人来推行和实施,那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使得绩效管理难以做到完全精确化。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绩效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绩效管理的精髓在于绩效提升,而不在于形成一套厚厚的绩效管理制度,也不在于仅仅是做计划、做总结、评价员工等。

绩效管理理论的运用,会因人因事因地而异,要视情况、氛围、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等而定,切不可生搬硬套。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行绩效管理,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就是绩效管理的艺术。

(二)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获得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但是绩效不应仅与工资和奖金挂钩,这样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

应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等。

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还可以尝试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

奖励优秀的员工总比处理绩效表现不好的员工要容易得多,在海尔,通过考评将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及试用三类,并将三类员工的比例保持在4:5:1,试用的员工必须设法提高绩效,否则必将会淘汰。

还有一些企业采用末位淘汰制。

这些做法均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在企业内部的反映,管理者必须正视绩效不良员工管理问题,使绩效管理制度真正地运作起来。

(三)制度化与经理人的责任。

管理者往往对绩效管理制度有一种不很现实的期望,希望通过指标体系的设计,将所有的工作过程和任务进行量化,以此减少管理人员在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因素,达到绩效考核的公正和公平。

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很难实现全部的定量化。

例如对于销售人员,尽管可以直接用销售额去衡量其业绩,但是考虑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对销售人员开发新客户的能力,与客户沟通的效果,服务客户的态度及水平的定性评价也很重要。

对于一些依靠知识、经验及技能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员工,如研发人员,定性的评价可能比定量的考核更重要。

因此,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一定要将定量的考核与定性的评价有机的结合,任何一个好的管理制度,都不能替代优秀的经理人的作用。

管理者应当承担起、而不应是逃避绩效管理的责任,对员工绩效作出客观公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四)绩效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

例如按照平衡计分法的绩效管理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运作流程及市场的数据并使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的流动,才能使绩效指标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反馈和调整的效率,缩短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时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的企业就不能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仍然可以借鉴平衡计分法的管理思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关键的业务环节进行绩效控制,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使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逐步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由此可见,好的绩效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非常关键的一环,企业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绩效,不仅企业会有生机活力,企业员工也会充满工作激清,相反要是没有正确做好企业员工绩效,或者没有绩效,会使企业员工人浮于事,企业缺乏生机。

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绩效管理,关系到企业在日新月异、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充分发挥效率而立于不败之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