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作者:丁里玛提,李 刚,梁正秀,曹国新,包永成,张克强,艾依热提;。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塞及补片腹股沟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优点,并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 采用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62例腹股沟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2.5min;术后4~6h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2~3天。术后排尿困难10例,伤口积液3例,无1例切口感染。腹股沟部异物感4例。术后获随访56例,无1例复发。 结论 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是理想的疝修补材料。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可放宽手术指征,是较先进的疝修补术式。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 腹股沟疝的手术修补大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等。这些方法较为繁杂,并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复发率可达10%~15%。自1997年在我国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由于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的多项不足,深受广大医生及病人的好评。我院从2000年6月~2006年2月用此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了62例腹股沟病人。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男62例,年龄40~85岁,平均63岁。原发性腹股沟疝52例,其中斜疝40例,直疝12例;复发性腹股沟疝10例。夹杂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者58例。

; 1.2 修补材料 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

;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在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两侧分离范围相当于成型补片大小,钝性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游离精索,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小疝囊不作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内翻入腹腔,大疝囊中部横断,用丝线严密缝合后内翻入腹腔。将锥形充填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的外瓣与内环周围的腹横筋膜固定4~6针,然后在精索后方置入成型补片。使之平整地覆盖在腹横筋膜表面,补片四周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等固定6~8针。最后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切口。特殊情况处理:由于疝环过小,剪掉充填物内的 1~4个支撑花瓣;疝环过大,用两个充填物相互缝合后置入疝环内。复合性疝在不同的疝环内各置入一个充填物。

; 2 结果。

; 2.1 手术时间及病人恢复情况 手术时间最长60min,最短20min,平均32.5min。病人术后4~6h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2~3天,无1例术后使用止痛剂。术后14例体温37.4℃~38.2℃,第2天或第3天体温均恢复正常。

; 2.2 并发症 3例术后发生伤口积液,经局部穿刺抽液及抗炎治疗后痊愈。无1例伤口感染。腹股沟部异物感4 例。10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病人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予留置导尿2天后自行排尿。本组手术期无1例发生心肺脑并发症。

; 2.3 复发率 62例病人术后获随访56例,6例失访,无1例复发。

; 3 讨论。

;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所用材料为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网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排异反应[1],且有一定的抗感染力[2]。通过网孔、组织与网片在数分钟内粘合固定,并促成大量成纤维细胞进入网片内,从而加强了局部组织的强度。

; 传统疝修补术是将疝囊高位结扎,但由于腹膜组织的扩张能力强,只要病人增中腹压的病因不去除,腹腔内容物仍然可从内环薄弱区域突出,造成疝复发。传统方法还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用粗丝线强行缝合,以达闭合内环及加强腹股沟管壁的目的,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而且增加了病人术后疼痛及牵扯感。应用锥形充填物填塞疝环并四周固定,可使内环口消失,并且当腹压增高时,充填物可使腹腔压力迅速向四周分散,从而降低了腹股沟疝的复发率。由于成型补片放置于精索后方,同时覆盖了腹股沟管内环及海氏三角区,通过组织的粘合作用及成纤维细胞的渗透作用,使腹股沟管后壁更牢固。成型补片的使用在治疗上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明显减轻了局部的疼痛感,且术后可同时减少直疝和斜疝的复发率。Rutkow[3]报告2403例疝修补术,经术后随访,11例复发,复发率0.5%。本组获随访62例,无1例复发,可能与选择例数少、观察时间短有关。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使手术操作简化,手术时间缩短,减少了伤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从而减少了细菌污染的机会。同时由单丝编织的补片其网孔大于10μm,中性白细胞能自由通过,故具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本组无1例伤口感染。

; 本组随访病例中,4例有腹股沟区异物感,考虑可能与病人体型偏瘦,腹股沟区脂肪垫少,故较大型号的锥形充填物塞入疝环,大量成纤维细胞伸入网孔内,形成较大团块组织,致使病人有异物感。后期本组对体型瘦小者采用小型充填物,即中央剪去2~4个花瓣,锥形物的高度剪去0.5~1.0cm。补片一般不作折叠。相对较长较宽的补片稍作修剪,保证补片平整地铺于精索的后方。后期随访病人未再诉有异物感。

; 由于手术采用锥形充填充填疝环,并用成型补片置于精索后方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术后不易复发。因此,对于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及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困难者,可以放宽手术指征。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时间短,所以此手术更适合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

; 本组有3例发生伤口积液,经穿刺抽液后痊愈。对如何避免伤口积液,首先强调手术过程中的彻底止血;其次在充填物放置完毕后,常规将充填物内的积液吸净;Rutkow报告中谈及术后并发症有:尿潴留、伤口疼痛、补片感染、缺血性睾丸炎,等等。本组病例仅10例发生急性尿潴留。关于伤口疼痛,经过实践认为除了充填物过大原因之外,在安置成型补片时,补片边缘压迫了髂腹下神经或髂腹股沟神经,或固定补片时缝线将神经束牵扯。此外,补片中央通过精索的孔穴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引起缺血性睾丸炎甚至睾丸坏死。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