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征管模式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

论文关键词征管体制税收管理员税务专管员税源管理   论文摘要2005年3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文件。

同年7月,国税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

在新的征管模式下,税收管理员的大力推行,将为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制、强化税源管理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出发,通过对税收管理员税务专管员制度的比较,详细阐述了新时期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分片、分业管理税源的工作人员,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对各类税源的日常动态监控和细化分析,提出初步性工作意见或建议,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源管理、夯实管理基础、落实管理责任、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历史沿革   从建国到现在,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税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也在不断推进。

以现行税法的颁布为界限可将其变革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1994年以前税收征管体制的变革   我国自50年代至80年代实行征管于一身的模式,即以税务管理员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合一”。

其组织形式表现为征管查由专管员一人负责,按具体情况设置税务工作岗位,税务人员对纳税户进行专责管理

税款征收方式为税务人员上门催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征管模式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在1988—1994年进行了以建立征、管、查分离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在税务机关内部实行征管权利的分离和制约,同时实行专业化管理

(二)1994年以后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   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模式,并于1997年在税务系统全面推行。

各地税务机关在推行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取消了原来专管员管户制度,建立了办税服务厅。

加上计算机网络体系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我国税收征管走向了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以2000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为重要标志,我国税收征管改革进入了专业化与信息化并存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方针。

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征管改革中又再次突出了“强化管理”的要求,   2004年税管改革又提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收改革方向,并在部分地区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

这代表了新征管模式下的一种分类管理与服务形式。

二、税收管理员税务专管员制度的异同分析   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既不是税收专管员制度的翻版,也不是对其的全面否定。

它是在客观、全面、辩证的分析过去专管员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在新形势和新条件下赋予其新的内容。

(一)税收管理员税务专管员制度的相同点   实行税收管理员税务专管员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税源管理

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监控管理有实效,管理员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财务核算水平等有着直观适时的了解,能够有效的监督各种税收政策的实施。

二是分户、分类到人的做法使得税源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便于内部管理和责任划分。

(二)税收管理员税收专管员制度的不同点   1、征纳关系的改善   税务专管员时期的税款征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制执行的行政行为,税收任务以政府的政策和指令性计划的方式下达。

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的征收工作却是一种“协作管理”的行为,它建立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上,不再对纳税人各项涉税事务进行承揽包办,从而划清了征纳双方的责任界限。

2、征管职能的转变   税务专管员集“征管查”三项职能于一身,而税收管理员的职能范围明显收缩。

它的定位侧重于管理环节。

另外,在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法律和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措施都已经逐步完善,这就避免了专管员制度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现象的再度发生,管理员的权限得到了限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