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与聋人手语之路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聋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聋人迫切需要与健听人共享信息的权利。手语聋人的第一语言,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表达情意。本文阐述了通过电视媒体推广与传播聋人手语的意义和途径,以期拓展手语影响力,为聋人创造无障碍沟通环境,促进现代文明,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电视媒体 手语 传播 意义 途径。

曾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情飞扬的时节,通过手语翻译,聋人与健听人共同分享了奥运健儿精彩比赛的瞬间,这就是电视传播独特的魅力。手语电视结缘,手语借助电视得以推广与传播;电视借助手语扩大受众,拓展影响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手语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多的健听人从对手语学习到开始关注身边的聋人手语聋人的母语,人们重视手语,就是关爱聋人。大家学习手语,表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本文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手语的特点及与电视传媒的理想结合。

手语语言特点及发展历程。

手语的特点。手语是以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工具,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形象、简洁、会意的特点,空间性是其基本特征。手语由位置、形状、朝向、运动、表情等组成。依据与汉语的关系,手语可划分为自然手语手势汉语。自然手语是由聋人创造,在聋人群体中传播,不依附于民族语言,聋人文盲也会使用。自然手语聋人的独特文化,是聋人文化的核心,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体系,与有声语言没有直接联系,能独立地为聋人交往活动服务。自然手语表现的语法特征有缺省量词,如“1个苹果”,手语则是“1苹果”,省略“个”;词语兼代,如“失望”与“消极”手势相同;动宾一体,如“打篮球”与“篮球”手势相同;句末表示肯定,如“我妈妈是工人”,手语表达为“我妈妈工人是”;等等。手势汉语依附于有声语言,是用手语手势汉语视觉化,汉语是基础,手势是表现形式,没有文化的聋人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拼打时按照汉语的语法、结构、顺序表达。自然手语聋人的真正语言,美国、挪威、丹麦等西方国家认定聋人的自然手语是具有语言学意义上的一种特殊的、表达丰富的、有特定语法规律的语言。①目前,我国聋教育专家、手语语言学家研究认为手语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聋人的第二语言。我国聋教育界自2004年以来开展的“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手语汉语)实验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这项有意义的聋教育研究,充分肯定了手语语言地位,但我国的手语语言学研究仍处于肇始阶段。

手语的发展历程。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聋人交际的需要是手语产生、发展的内因。语言学家研究证实,在远古时代,人类最初的语言手势语,随着人类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不断完善,手势语逐渐成为聋人的专用语言。②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地聋人手语“百花齐放”。新中国成立前的聋人手势语只停留在使用阶段。为了改变聋人手语的混乱局面,我国手语的规范与统一工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在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的领导下,专门成立了由聋人工作者和聋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中国手语改革委员会。专家和工作人员经调查、搜集、分析与整理地方手语,先后编纂与出版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和《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共收录手语词汇3300个。1987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手语工作会议上通过将原《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20世纪9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中国手语》首集与续集。至2003年5月修订后出版的《中国手语》词汇量达5672个。③《中国手语》相当于《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聋人的普通话。民政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国手语〉的通知》,并且进行了宣传和培训工作。各地残联以及聋校都积极学习使用规范手语,《中国手语》为残疾人工作者、聋校教学以及各地聋人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至今,我国聋人手语仍存在南北两大手语体系,南方手语以上海手语体系为代表,北方手语以北京地区手语体系为代表,部分手语词汇存在着差别。在聋人群体交往中出现了规范手语词汇和地方手语词汇并存的状况。

电视传播手语的意义。

聋人自身的需要。聋人由于听力受损,缺乏获取社会信息的来源,从而延缓了聋人社会化进程。社会发生的一切,聋人都有“知情”的迫切需要。信息社会,聋人同健听人一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除报纸、杂志和各种书籍之外,电视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社会文明成果的体现,集色彩、声光、动画、文字于一体,内容丰富多彩,它不同于报纸和杂志上印制的书面文字,电视呈现的画面,更适合以视觉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聋人收看聋人通过收看电视知晓天下大事,体悟人间百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在各地的省级电视台、市级电视台设置部分手语新闻节目。从《手语新闻收视的调查与思考》中得知,大部分聋人(56.67%)认为手语新闻有必要,有66.44%的聋人偶尔看手语新闻,多数聋人反映因为看不懂手语翻译的内容才放弃收看的。④由于担任手语翻译员的都是健听人,他们有的是聋校教师,有的是残疾人工作者,他们多数缺乏手语语言学知识,在翻译时完全使用手势汉语,未遵循聋人手语语言规律,致使手语新闻未能真正得到广大聋人朋友的认可,未能体现手语新闻的价值。据笔者从身边的聋人调查中得知,聋人渴望像健听人一样通过电视知道同样多的事情。他们关注的方面包括国内外大事、经济新闻、体育赛事、文化生活,还有与残疾人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专题节目,而至今这些手语电视节目几乎是空白。有些聋人因看不懂手语新闻,时常依靠阅读报纸获取相关信息,但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或文盲聋人只能对着电视屏幕静观画面,望电视兴叹,成为名副其实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聋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对各种信息同样享有知情权,这也是聋人求生存、促发展的需要,从另一方面反映聋人期盼社会公平,期盼拥有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的愿望。

彰显社会文明与进步。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手语社会认同的符号,是社会互动的媒介和文化知识的来源。2007年1月1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手语翻译”这一新职业,是中国大陆近年来人们翘盼的一个职业。手语翻译职业的确定,“将促进无障碍交流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建设,对听障人士更顺畅地与健全人交流沟通、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起到积极作用”。⑤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提倡人文关怀,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2009年6月19日,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下发文件,正式确定中州大学为“河南省手语培训推广中心”。这一消息让聋人朋友拍手称快,反映了广大聋人朋友的心声。手语作为聋人语言,是少数群体的交流工具,能够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充分说明了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这一举措贯彻了2009年5月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和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如今,聋人的地位在日渐提高,突出地表现为聋人手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全国各地举办手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手语翻译事务所”、“手语研究中心”等与手语有关的机构相继成立。医院、商店、银行、电信、旅游、车站等服务行业的人员学习手语的热情在递增,苏州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公安系统招收手语翻译公务员,这些都彰显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手语作为一种语言,如同汉语一样是需经过学习方能掌握的。电视作为以视觉为主的高科技传播媒体,应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宣传的功用,积极推广和传播手语,展示中国聋人手语的精髓与魅力。电视传播手语,可以吸引更多的聋人和健听人参与其中,从而认识手语学习手语和使用手语,体现以人为本,构建无障碍交流环境。

电视传播手语的途径。

提高手语新闻质量。手语新闻是通过手语翻译新闻内容用手语同步翻译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都在制作手语新闻节目,不仅聋人收看,健听人收看新闻的同时也在学习手语和欣赏手语,是大家一起看的节目。

调查发现,目前手语新闻节目存在聋人看不懂、看不进、不愿看的现象,这说明手语新闻还存在诸多亟待提高与完善之处。⑥电视台在制作手语新闻时,应首先站在聋人群体的角度,考虑他们的视觉接收效果:1.应注重新闻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聋人看得懂手语。2.手语画面应适当放大,突出手语翻译手势和面部表情。3.新闻主持人播报语速适当放慢,以保证手语翻译员的手语清晰到位,减少聋人视觉疲劳。4.增加手语新闻播出时间。由每周一期,增加至每周2~3期,时间不宜过长,以10~20分钟为宜。5.字幕和手语同时显现,以兼顾不同文化层次的聋人收看,尤其是对依赖于手语的文盲聋人,保证聋人对所播出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其收视效果,调动聋人收看电视新闻的兴趣和积极性。6.提高手语翻译员的整体素质,从文化素养、手语能力、与聋人的沟通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确保翻译手语清晰、准确、流畅、优美、到位,并注重在翻译时合理使用自然手语手势汉语。对于推广的规范手语,国家级电视台应以规范手语为主,地方电视台应注重规范手语,并尊重当地聋人手语的习惯打法。挪威是世界上聋教育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挪威国家电视台专门设置聋人电视台,为聋人制作专题节目,电视台由政府投入建设,每晚一定时段都有聋人手语主持人播出新闻。⑦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开设电视手语专题讲座。电视画面的立体性和形象性有利于表现手语的空间性特征,因此应充分发挥电视传媒技术手段在手语领域的独特作用。电视手语讲座为聋人和喜欢手语的健听人提供学习手语的平台,营造出学习手语的氛围。手语讲座的内容可包括规范手语词汇、自然手语词汇以及聋人常用语句选编等,让聋人和健听人对手语全面了解。手语主持人可聘请精通手语的健听人或聋人担任。因为聋人本身是手语的熟练使用者,聋人能够展示出更自然的手语状态,手语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通过手语学习,聋人增加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豪感。对于健听人学习手语,台湾特殊教育专家林宝贵教授曾有专门的解释:“让普通人学会手语,方便和听障人沟通,能学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手语学习加深健听人对听障人的认同感,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所以推广手语的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⑧电视台在制作这类节目时,避免单一和枯燥的节目形式,手法应新颖多样。通过模拟、演示、动画、体验、互动、参与等形式,使手语讲座真正成为聋人和健听人喜闻乐见的手语节目。

编创手语文艺节目。手语是无声的歌,是指尖跳动的舞蹈。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21位聋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全国观众的满堂喝彩,聋人邰丽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聋人群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手语第一次以其独特的方式出现在规模盛大的文艺表演中,手语与大家结识,聋人朋友也因此扬眉吐气。近几年来,手语歌曲风靡一时,传唱大江南北,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手语歌《感恩的心》,在真情实感的手语表达中,传递出对爱的感激、对命运的不屈不挠,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手语歌曲多是依据歌曲内容,夸大手势动作,并巧妙地配上舞蹈语言,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节目能够很好地诠释歌曲的内容,形式活泼,动作优美,深受广大聋人朋友和健听朋友的欢迎和喜爱。制作电视手语歌曲可选取较为抒情的、节奏舒缓的、歌词易于用手语表达的,如《国歌》、《祈祷》、《爱的奉献》等均可制作手语MTV。另外,还可拓展手语节目,如编创聋人手语幽默小品、手语故事、手语诗歌、儿童剧等,制作时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增加特定场景,丰富电视画面,增强人们的想象力,提高其收看兴趣。

开辟聋人生活栏目。科学文化知识是提升现代社会每一个成员素质的需求,普及和推广这些知识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聋人朋友的迫切需要。我国有2004万聋人,是世界上聋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电视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理应包括听力受损的人群。目前电视多数栏目均配有字幕,这是社会给予聋人的关爱,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如果增设专为聋人服务的手语科普电视节目,可以全方位地为聋人提供生活指导,有利于提高聋人群体的生活质量。电视栏目可聘请聋教育专家以及聋人群体中优秀的文学家、表演艺术家、学者教授,如聋人协会原主席和学者戴目、《千手观音》舞者邰丽华、聋人博士周婷婷和李颖等,这些成功者与聋人朋友在语言、心理、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自然的亲和力,不仅是聋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健听人学习的榜样。请这些聋人走进电视,畅谈他们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用现身说法讲述现代常用的科普知识,以利于聋人学习,提高聋人的文化素养,给他们以生活上的指导、学习上的帮助、心理上的支持,同时也为健听人学习手语提供了条件。

挪威心理学家Terje Basilier讲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我接纳一个人,我必然要接纳那个人的语言;如果我排斥一个人的语言,我就是排斥了那个人。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语言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手语聋人语言,社会中只要有聋人,就会有手语的自然存在。我国的两千多万聋人期盼同健听人一样拥有同等接收信息的权利,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手语聋人文化的核心。我们期盼手语搭乘电视媒体的快车,一路走来,在传播社会精神文明的同时,也为聋人传递福音、传递友爱,传递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注释:。

①沈玉林:《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项目简讯》,2008(5)。

②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③中国残疾人联合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修订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版,第7~13页。

④⑥冉美华:《手语新闻收视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残疾人》,1998(9)。

⑤权威解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八批新职业》,《文汇报》,2007年1月12日。

⑦张旭东:《浮光掠影看挪威》,《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常州聋校实验文集》,2009年。

⑧林宝贵:见张宁生主编《手语翻译概论》,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编校:施 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