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床上体位的摆放

【摘要】 目的:探讨床上体位摆放脑卒中早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体位康复组给予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评价法、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体位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床上体位摆放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 体位 康复

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开展体位摆放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充分证明了早期体位摆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所选病人来源于我院2003~2006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1],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均为第一次发病。患者意识清楚,配合治疗

分组: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 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体位康复患者发病即开始给予体位摆放,病情平稳后开始每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对照组不进行体位摆放,只给予常规护理,病情平稳后同样给予康复训练治疗

体位摆放方法[2,3]:通常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和床上坐位。①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的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肩应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下肢呈迈步位,健侧下肢髋膝屈曲,患侧下肢呈伸髋稍屈膝体位,并用枕头在下面支持。②健侧卧位:即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头部枕在枕头上,但不宜过高。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肩前屈90°~130°,腕和肘伸展。患侧下肢也用枕头垫起,向前屈髋屈膝,健侧下肢平放,轻度屈髋屈膝。③仰卧位:头下放置枕头,面部朝向患侧。在患侧肩胛下方垫枕头,肩上抬,肘伸直,手指伸开。患侧臀部、大腿下垫长枕,使患侧骨盆向前。该体位应尽量少用,异常反射活动最强。④床上坐位:髋关节尽量保持接近90°的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体伸展,双侧上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子上,臀部下放软垫,双膝屈曲50°~60°,膝下垫软垫,患侧足底踏沙袋,保持踝关节中立位或背屈。

康复训练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各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进行翻身、床上移动、搭桥、起坐训练、站立、行走训练[4],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分析:应用Fugl—MeYer评价法、改良Barthel指数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定。SPSS11.0统计软件作为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t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