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强化三种意识

领导干部要强化三种意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时贤者治学处世的基本功课。“廉、仁、公、勤四者”,乃为政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也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对于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强化三种意识。  

一、坚持以民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千多年前,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夫霸王之所使也,以人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以人为本也是以民为本。坚持以民为本,就要真正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从思想观念上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要像明代于谦、清人于成龙、当代孔繁森、郑培民等同志那样,对人民无限热爱,永远做人民的公仆。一要体察民情。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认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弄清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这样就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沟通与群众的感情,我们的工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郑培民同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老百姓都称他为“好朋友”、“好兄长”。体察民情,还要求我们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这样就有利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二要顺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准则。凡是民心不向的事,一定不能办;不得民心的事,更要坚决反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使决策适应群众的承受能力,努力取得人民的理解和信任。三要解决民忧。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都说明了心无百姓莫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江西浮梁县的县衙有一副对联写得好:“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领导干部就应饮水思源、用权思源,信守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承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我们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的疾苦,一定要有寝食难安之感,民贫我愧之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   

二、坚持求真务实,强化发展意识。“倘在其位,当谋其政”。领导干部应有责任意识,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来看待。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更是政治。一要勤于务实发展。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了的道理。宏伟蓝图描绘得再好,如果不去实施,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制订的规划、意见、办法再多,如果没人去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领导干部发展一定要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器”即学习,要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谋求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要更新理念,勤于思考,尤其是会思考、肯思考、敢思考,不断更新理念,不断铸就新业绩;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想得开、看得淡、悟得透;“凡事贵在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新格局,勤于实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二要敢于务实发展。对领导干部来说,敢于务实既是党性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必备的政治品格,更是抓发展的一种工作魄力。领导干部在抓发展中要敢于讲硬话、敢于拍硬板。郑培民同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任湘西州委书记,大胆突破地方守旧观念和体制障碍,果断决策引进大电网,成功实现了湘西经济的大发展就是典型一例。领导干部在抓发展中要善于团结。只有班子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出政绩、出人才、出干部,也出健康。领导干部在抓发展中还要敢于负责,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要敢于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要善于务实发展务实是一种工作作风,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技巧。领导干部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善于务实,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准确及时掌握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把握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科学分析、判断和决策奠定基础。要领会“上头”文件精神,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干,该干什么;要掌握“下头”社情民意、思想动态,知道自己该怎么干。要将“上头”与“下头”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抓发展的切入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办,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坚持严明政纪,强化廉洁意识。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禁不住诱惑,最终走向堕落,走向犯罪。三国时的吕布,为了一匹千里马杀了义父丁建阳,为了一个貂蝉杀了义父董卓,两次弑父,先迷于财,后迷于色,前者以私灭公,后者假公济私。其人格仅值一匹马、一美人,最后落得身败名裂。建国以来,一批像刘青山、张子善、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刘方仁、李大伦等大大小小被惩罚的腐败分子,都是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败下阵来,当了“诱惑”的俘虏。所以,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时时提醒自己:“重修炼,戒贪欲”。一要看轻权力不贪权。唐太宗说:“为官之道在于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有的领导干部把握不住自己,逐步滑向了腐败的泥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权力发生了倾斜;或者把权力私有化,认为手中的权力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而是个人奋斗得来的,千方百计把当初的付出捞回来;或者把权力商品化,大搞权钱交易,把权力化作金钱、美色、享受;或者把权力工具化,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权力看作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为了自己的升迁,为了权力,原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河不惜铤而走险,雇凶杀人,原济南市人大主任段义和雇凶杀死情妇,等等。可见,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因此,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用,把用权的过程等同于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二要淡薄名利不贪财。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道是:“钱财不能带进坟墓,却能把人带进坟墓。”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当今发展社会愈演愈烈,甚至“前腐后继”。但纵观历史,清廉官员也大有人在。世人视包拯为刚正廉明之化身,其因是他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怕受委屈;敢讲硬话,敢讲真话,敢讲公道话。清人于成龙,“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当代孔繁森、郑培民等,更是今天清正廉洁的代表。三要修心养性不贪色。自古有言: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今中外“不爱江山爱美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比比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色是人的本性,而追求美德却十分不易,需要不断修炼。但在我们领导干部队伍中,有些人一旦得势,就“保暖思淫欲”,难过色情关。如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郴州市“三玩市长”雷渊利等人都是没有禁得住女色的诱惑,没有过好美人关。三湘女巨贪为了达到目的,凡是对她有利用价值的人,她就以身相许,勾引男人竟达40多人。甚至在东窗事发被关进看守所,为了减轻刑罚,她也敢利用色情将副所长万江拉下水。在色情的诱惑下,我们的领导干部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触“高压”、越“雷池”。作为领导干部,因为我们的信仰、责任和使命,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切实过好美色关,真正做到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时刻检点自己生活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  

1 次访问